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晓松 《财会月刊》2008,(3):I0003-I0003
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的后备资源少。  相似文献   

2.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3.
土地管理是一项关乎民生大计的宏观行为。我国地域辽阔,资源总量大、种类全,但人均占有量少,禀赋总体不高。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1%.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因此,我们必须把保护耕地当做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4.
张怡 《上海土地》2009,(4):38-39
很久以来,用“地大物博”来形容我们中国,似乎没有多大异议。不错,我国是世界上幅员辽阔的国家之一,国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然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上我国地形复杂,人均土地占有量尤其是人均耕地占有量,比起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要少的多。客观地说,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25日是第19个全国“土地日”。回顾我国自1991年确定以《土地管理法》颁布纪念日(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以来.每年的“土地日”宣传主题始终突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尤其是2004年以来.为配合我国实施的“地根”紧缩政策。更是加大了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的宣传力度。同样,2009年第19个全国“土地日”仍然突出了这一要点,其宣传主题为“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  相似文献   

6.
《上海土地》2009,(3):1-1
今年6月25日是第19个全国“土地日”,部确定的宣传主题为“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同时拟定20条宣传口号(见附件)。开展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是宣传我国土地资源国情国策,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全社会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意识的有效手段.现将开展第19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婷 《上海土地》2009,(4):34-35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加大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土地国情和保护耕地、依法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是我们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陈亮 《国土经济》2011,(9):36-37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美国学者提出并大力宣扬“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质疑中国的粮食安全,鼓吹中国威胁论。针对这一言论,我国果断提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的战略方针,牢固树立耕地保护“红线”意识,切实保护耕地。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资源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过程中拥有重大意义和作用,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粮食产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稳定及安全。  相似文献   

9.
“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是今年全国“土地日”宣传的主题,也是人类在地球上保持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这个主题,需要我们科学地认识:土地的功能、特性和土地承载力的有限性,以及解决“人地平衡”问题不仅决定了人类必须珍惜每一寸土地,更是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保护耕地,为了美好的明天”是今年第十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为了深入宣传贯彻《土地管理法》,坚定不移地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确定每年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这表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土地管理中心,通过土地日集中宣传土地国情、国策、国法,以唤起全社会珍惜土地,集约用地,依法保护耕地,保障经济和社会可地续发展。珍惜土地,保护耕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来.江津市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开发整理土地33076亩,新增耕地6950亩,在全市各区县(市)中名列前茅。最近,市委书记黄镇东作出重要批示:“我市耕地面积少,人均占有量低,努力扩大耕地面积和节约控制占用耕地要同时并进,江津的作法应予肯定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的调控功能,把“地根”和“银根”作为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强调尽可能少以牺牲耕地扩大建设用地面积为代价,从根本上少占耕地、保护耕地,切实解决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认识新形势下我国可持续土地整理和耕地保护的形势内涵,分析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关系.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人口、经济和环境等多重压力,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可持续土地整理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出了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土地整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北京房地产》2008,(4):60-63
“要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强调。作为加强耕地保护,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紧缺问题和土地供需矜持的政策“组合拳”的一部分,国务院于2007年12月1日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修订案)(以下简称“新条例”),并以国务院令形式加以发布,该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化,“两个最严格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有效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严把土地“闸门”,依法规范用地,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严格土地执法监管,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受到打击和遏制。  相似文献   

16.
1.现行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与加强农用土地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不适应。一是税种名称的概念与内涵不一致,在实际征收操作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的耕地占用税范围是指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散地、园地和从事种植、养殖的滩涂、草场、水面和林地等。园地包括花圃、果园、桑园等。同时明确,占用前3年曾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也视为耕地。这样,就容易形成“税种名称小,征收范围大”。使个别纳税人故意用“非耕地”一词,强调夺理与征收人员纠缠,狭义地理解为只有占了“耕地”才缴纳耕地占用税,这样就不能包含法规规定的“耕地”的全部内容,把《暂行条例》中规定的其他形式的大量农用土地摒弃于耕地之外,增加了征收工作的难度,不利于有效地保护耕地资源,造成了国家税款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小企业》2007,(7):55-55
由CCTC—7农业节目、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及北京中材建科建材技术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保护耕地、造福社会—中国砖机行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而我国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大量耕地被建设占用,耕地减少的态势难以遏制,同时,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也对耕地保护带来了压力,因此,耕地保护面临诸多困难。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应采取以下措施: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增加农业生产补贴,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引导农民退出宅基地,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产市场》2011,(1):14-15
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双保行动”,就是为了实现保障科学发展和保护耕地红线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25日是第14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根据主题,现就落实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