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愈来愈大,而哈萨克斯坦石油开采能力不断增强,石油产量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因此两国在能源领域当中开辟了合作之门。  相似文献   

2.
我国能源供需与新型工业化能源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是一个能源结构不尽合理的高能耗国家.煤炭比重上升、石油比重下降和煤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是一个长期趋势,在短期内依靠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都不能完成能源结构的转换.因此,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能源战略必须分三步走:第一阶段,以煤为主要能源,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其他可替代能源,同时降低能耗强度,加大环保力度;第二阶段,形成煤、石油、可再生能源三足鼎立的较合理的能源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重工业化;第三阶段,以石油、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主要能源,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这要求我国在能源战略上实施开源、节流、环保并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研究报告》2004,(161):27-34
中国能源当前面临供应紧张、石油缺口过大、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仅依赖于单一的能源战略是不能解决的。需要考虑围绕“多元化”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促进能源结构多元化、能源渠道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能源消费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消费模式已愈来愈不适应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加之石油和其它替代能源供应的相对不足,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制约愈加明显,尤其是在全球油价高涨的今天。这些因素需要中国重新审视国家的能源战略,以保障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5.
邱林 《企业文化》2010,(9):15-16
国际能源机构7月19日透露,中国已在去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预期这将提高北京方面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影响力。该机构称,去年,中国消费了22.52亿吨石油当量的能源,其来源包括煤炭、石油、核电、天然气和水电等,比美国高出大约4%。过去一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相似文献   

6.
重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机构预测,如果国内石油生产和消费能力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同期的石油资源勘查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到2010年,中国国内石油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将不到60%。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将达到2.5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提高到60%左右。对进口海外资源的过度依赖蕴藏巨大风险。根据中国能源领域所面临的紧迫态势,中国必须重新选择能源发展战略——结构多元,全面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能源争夺战     
对于石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普有过一段堪称精辟的论述:"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与此同时,对于能源的需求亦越来越大.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中国国内的石油生产能力极其有限,年增产24.4%的数据远低于需求增幅.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致使中国对海外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马晨 《国土经济》2007,(3S):33-34
作为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能源,石油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被消耗,为此,世界各国的能源专家都致力于寻找和开发石油的替代能源。除了广为人知的太阳能、潮汐能等能源外,还有许多种能源也被科学家设想为可以有效利用的“石油后”能源。  相似文献   

9.
MKVENU  韩巍 《东方企业家》2007,(7):111-111
如果亚洲是未来全球化的龙头,那么,连接卡塔尔、伊朗、俄罗斯、中亚等能源生产者和能源消费者的中国和印度的跨国境石油管线将是不可避免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汽油和家庭用油的价格居高不下已经是普遍现象。美国在中东掀起战事,至少部分原因是为了保护境外石油利益,加上中国、印度和其它国家对化石燃料的需求激增,未来的能源争夺战  相似文献   

11.
《企业研究报告》2004,(161):1-7
经过几千年的文明进步,人类用能已经进入化石能源时代。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普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中国则以煤为主。但石油危机和化石能源造成的严重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其他能源迅速发展,新能源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12.
能源集权     
我国最高规格的能源机构宣告诞生,再次考验中国能源管理的能力和智慧2009年,中国经济在继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一种危机也加速显露出来。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已达创纪录的52%,同时煤炭首次出现净进口。按照国际惯例,石油对外依存度50%是一条安全警戒线,这意味着,中国能源安全已经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标:测度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异质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以及GDP年度数据,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因果(MSC) 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能够促进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异质性能源消费的提高,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增加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煤炭和石油消费的驱动作用持续期较长,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的驱动作用持续期较短,四种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驱动作用的时间长度大致相同。近年来,石油消费能够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驱动作用,经济增长能够对石油和煤炭消费发挥非线性动态驱动作用。在金融危机时期,难以表现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单向时变因果影响,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无法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单向时变因果影响,而电力消费对经济增长存在单向时变因果影响。研究创新:基于MSC模型,判断不同时段内异质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时变因果关系,进而揭示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动态驱动机制。研究价值:为中国完成能源产业结构转型以及构建新时代能源产业体系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钟伟 《英才》2005,(10):22-22
某官员最近称,中国的能源自给率高达94%,中国人均年消耗石油不过0.18吨,比美国的人均一吨,日本的人均半吨要低得多,因此“中国的能源消费基本立足国内,世界完全不必要对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反应过度”。这样的妙论突然让我想起韩乔生的一句语录: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三句话可以概括中国能源自给率高达94%立论之妙,第一句,中国是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我们暂且不讨论任何一个国人关于“崛起”的梦想,那么从历史的维度则是媲美汉唐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战略能源领域获得主动权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我国在保障能源供应和加强能源合作方面做出许多尝试。而作为能源宝藏的北极地区则是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不可忽视的战略选择,因而加强中俄北极能源合作对话日益重要。本文在阐述中俄北极能源合作背景基础上,对两国石油、天然气等具体能源合作领域前景进行分析;着重对中国参与俄罗斯什托克曼项目和中国参与北极航道的通航维护提出了设想;并且通过独裁博弈模型分析中俄北极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两国能源友好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大国,石油和天然气相对短缺.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却在快速增长.据统计,1999年我国全年进口石油累计51.63亿美元,2000年增至140亿美元,压力日显巨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源研究机构表明,中国将在21世纪开始一系列大型能源建筑工程,特别是发电、核能以及可循环新能源的使用增加能源供给。同时,中国还将大力加快河谷的梯度水电网络和主要煤矿热电站的建设。在石化部门,中国将优先开发西部及海上的石油和天然气提高产量。 新战略明确表示要将山西、陕西、黑龙江、贵州以及内蒙古西部地区建成中国的主要产煤区。大庆、胜利以及西部的其他油田将成为中国石油的主要供应者。并将在黄河上游、长江上中下游建立新的水电基地。新战略特别强调核能开发目标是到2010年总量要达到2千万千瓦到2020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源的优质化与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文 《企业科协》2004,(6):10-12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能源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在21世纪前30年里我国的发展将面临能源问题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从宏观的长远的观点来研究和把握能源问题,制定符合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同时将节能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自勺“第五能源”,以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长期的足够的能源供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能源的消耗也不断增加.1993年,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一个石油进口国.2005年以后中国石油进口已经超过40%,巨大的石油需求压力迫使中国不得不在世界上四处寻找稳定的石油来源.20世纪90年代初,有关里海地区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报道不断出现,不少人用"第二个中东"来称呼里海地区.里海地区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对中国来说也不例外,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已逐步增强了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开始介入里海石油天然气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人类早期以柴薪为能源.以后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而这三者均为化石能源。美国著名能源专家休伯特在1956年一次科技会上曾说过:石油(包括其他化石能源)资源的开采将遵循“钟型曲线”规律,即产量先升,达到一个平台后逐渐下降。休伯特还推算美国石油生产在1970年左右达到生产曲线的顶端。事实上任何化石能源都是有限的,都会经历一个开始、鼎盛、衰落、最终枯竭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