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11):127-129
旧水泥混凝土道路破碎稳固之后,在加铺沥青罩面之前先加铺半刚性基层(如水泥稳定类),既能够充分利用原有的混凝土路面,还能有效提升旧混凝土道路的运营性能及延长服务年限。本文首先分析了先破碎稳固再加铺的必要性,归纳了破碎施工工艺的流程。然后学习并研究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层的结构型式,优化了破碎稳固后旧水泥混凝土面板与沥青罩面层之间水泥稳定层的结构模型,并通过计算罩面层层底的竖直方向位移量、弯拉应力及面层的剪应力分析了水泥稳定层对沥青混凝土罩面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白改黑"路面沥青薄层罩面的力学行为,运用BISAR3.0程序对某国道改造项目的沥青薄层罩面及层间力学的响应规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层间结合状态对沥青层内拉应力和拉应变影响显著,从完全连续到完全光滑,沥青层内拉应力和拉应变显著增大,应加强沥青罩面层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超载对剪切应力影响很大;采用高粘度的改性沥青增大罩面层模量,是减小最大剪切应力的有利措施。当沥青薄层罩面层厚度小于3 cm,最大剪切应力随厚度的增大而递增,大于3 cm则随厚度的增大而递减。  相似文献   

3.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隧道复合式路面力学计算模型,选取沥青层内的剪应力和水平拉应变、水泥混凝土层内的水平拉应力及层间剪应力作为关键指标,全面分析竖向荷载、水平荷载及层间接触状态对复合式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在力学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陶耀华 《民营科技》2013,(4):319-319
应力吸收层一般设置在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之间,可分散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或裂缝处外荷载的集中应力,从而延缓甚至阻止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目前应力吸收层技术主要有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层布法应力吸收层、复合式应力吸收夹层、土工合成材料、同步碎石过渡层等。  相似文献   

5.
李宪 《民营科技》2013,(5):123-123
应力吸收层一般设置在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之间,可分散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或裂缝处外荷载的集中应力,从而延缓甚至阻止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目前应力吸收层技术主要有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层布法应力吸收层、复合式应力吸收夹层、土工合成材料、同步碎石过渡层等。  相似文献   

6.
张义和 《价值工程》2013,(35):118-119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严重且无论采用何种养护方法已经无法保证路面的使用性能时,可以采用冲压机械对旧水泥路面板进行冲击破碎并进行压实,从而形成嵌锁稳固的新路面底基层或基层,以达到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本文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的冲压技术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考虑路面各结构层不同的模量组合,建立不同路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分析路面结构不同模量组合对于沥青面层最大拉伸微应变影响规律,从而得出不同模量组合对路面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层与基层模量组合对路面结构受力的影响非常显著,当面层与基层模量相近时,路表最大拉应变和沥青层层底最大拉应变均较小,此时路面疲劳寿命较大.沥青路面设计时,课通过调节不同的路面结构模量组合,使路面结构处于较好的受力状态,以大道延长路面的疲劳寿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何漓江  龙丽琴 《基建优化》2006,27(1):117-120
采用三维有限元静力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具有接缝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应力随基层模量的变化情况,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了不同基层模量对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影响,阐述了基层模量对沥青加铺层荷载应力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结构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基层最佳模量的取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在长时间复杂荷载下的受力和蠕变,本文选取实际车辆模型,结合某市BRT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采用拟静力法研究沥青混凝土在车辆荷载下的受力变形情况,通过分析车辆荷载作用机理,运用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来分析其在车辆不同运动条件下的受力变形。结果表明:最大剪应力在不同荷载条件下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剪应力值主要分布在路面以下5cm~13cm,蠕变模型路面总变形量是弹性模型计算结果的3倍。研究结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损伤和破坏提供理论依据,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和养护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程度,国内外都采取了不同的工程措施,如合理的设计、控制施工的质量等等。但沥青混凝土的病害问题依旧十分突出,城市公路同高速公路一样面临实际的重载化和超载的现象,而面层的剪应力、基层和底基层底部的拉应力和路基顶部的压应力都随轴载的增加而增加,超载对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影响非常严重。另外路面的开裂也是很普遍的一种病害现象,国内外就此采取过许多方法进行防治,但仍然严重影响着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舒适性。日益增长的经济建设对公路交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围绕减少公路病害,提高公路寿命的研究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现主要分析土工格栅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曙光  武庆锋 《价值工程》2012,31(17):69-71
提出了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指标:沥青层底最大拉应变、土基顶面最大压应变及考虑路面抗剪能力的路面结构车辙深度;同时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半刚性基层及柔性基层两种形式的长寿路面结构进行分析,分析中材料参数采用路面各结构层的实测结构模量,最后根据力学分析结果对拟定结构的设计指标进行验算。分析结果表明,半刚性基层长寿路面最大拉应变发生在沥青层顶面附近,而柔性基层路面最大拉应变出现在沥青层底面,剪应力在两种形式长寿路面中的分布形式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修建高速公路从行车快速、舒适、稳定等因素考虑,一般多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结构类型,为加强路面结构各层之间的结合,提高路面结构整体性,同时防止雨水渗入基层造成病害,设计在沥青面层与基层之间设置下封层,一般在基层顶喷洒透层油后进行下封层的铺筑,起到防水、封缝、粘结、应力吸收薄膜夹层(SAMI)等作用。文章结合江苏连(云港)盐(城)高速公路的工程实践,对沥青下封层的施工组织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主要对新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当中的普通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的计算理论和方法车辆荷载和结构边界条件的处理、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回归和理论的修正,以及综合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设置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技术与其他防裂技术相比,其技术特性非常明显,特别是应力吸收层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沥青加铺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层间粘结、裂缝的扩散与传递、路表水下渗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8,(14):127-128
当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加铺沥青面层极为常见。但在荷载、温度等因素影响下,原水泥混凝土板接、裂缝位置极易出现相对位移现象,进而产生反射裂缝。碎石化技术的应用可对反射裂缝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其能够由源头上遏制反射裂缝,能破碎水泥混凝土面板后在进行面层铺设。作为一种新型水泥混凝土路面原位破碎利用技术,碎石化技术可用于大范围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施工,并取得了良好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军  曾艳 《乡镇企业科技》2013,(16):104-10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由水、粗细集料和水泥根据配比要求配制的路面结构层承重结构,是直接位于沥青面层或水泥混凝土面板下,它具有强度高、抗水损效果好等优点,基层可以是一层或两层。但如果控制不力,极易产生早期裂缝。本文从裂缝的危害、成因及防治等几方面,对水泥稳定矿石基层的裂缝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夏岩 《民营科技》2011,(11):292-292
作为高级路面之一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其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施工期短、易修补、易改造等特点,在国内、外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和迅猛发展。我国的高速公路,90%以上是沥青路面,且多半以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为主。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还要进行层底拉应力的验算。  相似文献   

18.
林国荣 《价值工程》2010,29(15):108-108
近年来我国公路发展迅速,沥青混凝土路面广为应用,但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刚度小,荷载分布能力弱,需设基层作为半刚性沥青路面的主要承重层。本文从材料要求和施工控制等方面,对水泥稳定碎石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水泥稳定层作为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整体性、稳定性、耐久性和抗冻性、承载力高及与面层结合好的技术特点.在市政道路的路面设计中,多数采用了水泥稳定类材料作为路面的基层.  相似文献   

20.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的要求 (一)沥青路面应具有足够的路面抗力 路面应有足够的承载力,以平衡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在路面结构层产生过量应力而引起路面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