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持续性、逆转性和协动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事实。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典型事实总体上符合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规律,但由于特殊的国情也存在着一些独特性,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个别典型事实并不服从一般经济学规律。 相似文献
2.
3.
什么是典型化事实呢?英文文献中,通常使用stylized facts一词,少数人使用stylized features;在中译文中,通常使用“典型化事实”或“典型事实”,也有人译为“特征事实”、“特征化事实”、“程序化事实”、“常规事实”、“典型化特征”等。美国一位学者认为,“经济学全部都是关于典型化事实的研究”。西方甚为流行的一本《经济学辞典》解释道:“典型化事实是不太具体但性质上真实的广义上的概括。 相似文献
4.
5.
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国经济发展有着诸多的经验事实,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出典型化事实,并抽象出典型化特征,这是大国经济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在界定典型化事实和典型化特征的前提下,以新兴大国的代表--“金砖国家”为经验对象,总结和概括了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包括大国国内需求的规模性与稳定性、大国要素禀赋的异质性与适应性、大国产业部门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大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大国经济结构的多元性与层次性、大国制度创新的实验性与渐进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与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考察了战后美国经济周期波动和货币政策的演变历史,并利用HP滤波法分离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GDP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波动成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更多的时候,反周期的货币政策反而成为经济波动的触发因素之一。因此,在利用货币政策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特别是要避免因调控产生新的市场扭曲,从而引发新一轮的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现实宏观经济运行中"增长与通胀的交替",论述总供求分析框架的理论演进。传统总供求模型解决了总需求曲线移动而导致的经济波动问题,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求模型则解决了总供给曲线左上方移动而导致的"滞胀"问题,但无法阐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缩长之谜"。因此,论文指出应该基于中国的"典型化事实",进一步拓展总供求分析框架,从而为加强和改善中国的宏观调控构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波动的实证分析——基于经济周期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出口增长波动日趋明显。基于经济周期理论,借助HP滤波法从总体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中国的出口增长波动,结果表明:中国出口波动整体呈现向上扩张趋势且波动日趋明显。其中,原料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最慢,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持续性最强;资本密集型产品部门出口增长扩张收缩能力最强,增长最不稳定;易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最快,难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速度较快;总出口增长和结构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表明,总出口增长波动和五类产品出口增长波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可能出现失衡。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在微观层面,体制转轨主要表现为不同所有制企业经济活动波动程度的变化;在宏观层面,体制转轨主要表现为所有制结构的变动。本文试图建立一个数理模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体制转轨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冲击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体制转轨均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冲击;在不同所有制企业经济活动波动程度的变化中,若国有企业投资冲动越小,其经济活动的波动程度就越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也就越小;在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中,若国有制经济成分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就越小。 相似文献
10.
从零散事实到典型化事实再到规律发现——兼论经济研究的层次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思考,对于典型化事实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典型化事实是一种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和基本特征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事实。中国经济的"典型化事实"研究和发现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任务。以计量分析指标所显示的典型化事实,及其所赖以产生的基础模型,必须建立在长期经济理论研究的积累之上。典型化事实,又是经济理论发展的方向。典型化事实的研究中需要排除一些不良的研究方法,并注意采用正确方法从零散事实中提炼典型化事实。经济研究的过程,大致上包括从零散事实到典型化事实,再到一般理论模型和真实模型,最后到经济规律发现等环节。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国,其国内的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HP滤波法并使用1978—2009年度数据以及2008—2010年季度数据对中美两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动性研究后发现,中美经济周期协动程度随周期变动且呈现出明显的增强趋势,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高于美国且经济波动幅度逐渐减小。为此,应加强对美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预测与中国货币政策制定、施行时机的把握,从而做到提前反周期操作。 相似文献
12.
Using ideas from the endogenous growth literature, we present a model of the endogenous determination of productivity growth based on individual worker decisions about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We calibrate a version of the model to match long run growth facts from the US and study the business cycle properties of this model. This approach offers improvements along several dimensions over standard exogenous growth methodologies. Most importantly, our stochastic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generates much greater serial correlation in output growth and labor supply volatility relative to its real business cycle counterpart. We conclude that using the extra discipline of reproducing the trend productivity growth features of the data endogenously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missing component from the real business cycl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新态势与经济增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最近一轮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新的态势.随着中国政府最近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的措施,房地产过度扩张之后遇到的资源和需求约束将不复存在,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Chordia和Shivakumar的研究思路,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中国综合领先指标(CLI),对中国证券市场动量策略与景气循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中国证券市场确实存在动量报酬现象,并且动量报酬的产生与景气循环存在密切的关系;其成因主要来自于景气循环的扩张期,同时景气循环对持有期较长的策略组合影响较深,对持有期较短的策略组合影响较少。总体而言,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如在扩张期执行动量策略可获得理想的报酬。 相似文献
17.
笔者采用SVAR方法实证1995年1月至2011年2月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论证了汇率冲击的动态传导机制,得出了如下结论:人民币升值总体上不利于净出口和实际产出的增长,并导致在近期和将来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长,人民币的升值总体上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业务组合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目的在于揭示业务组合类型对企业成长的作用,为企业界选择发展方式提供指导。世界100强企业成功的业务组合与经营绩效关系,对正在以更快步伐加入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1997~2006年期间世界100强企业的业务组合类型及经营绩效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采取单一业务型和相关业务型业务组合的企业所占比重均有大幅下降,采取主导一体化、主导业务型和非相关业务型业务组合的企业所占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业务组合类型企业的获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外贸函电是国际贸易中沟通信息最基本的途径之一。要书写好外贸函电,首要是必须了解外贸函电的语言特色和一些基本的原则,以塑造良好的形象,从而达到顺畅和有效的沟通。从外贸函电的文体风格,句式和词汇的使用方面分析了外贸函电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