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农发行总行机关,人力资源部机关干部处处长李国良是一个大家都认识的人.有人说他温文儒雅,谦恭有礼,有人说他周密细致,百无一疏,有人说他坚毅果敢,勇往直前.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这不仅因为他的工作岗位,更是因为他总是精力充沛、步履匆匆地忙碌着.  相似文献   

2.
一只鸟或一个人的一夜云南非非这是一个青年诗人所写过的一首诗,内涵和意境都非常美。在那年,他单身一人,看起来有些颓废。第一次见面,他就和我们谈起死亡,样子很虔诚。虽然我初次与他见面,但他很友善,他叫我们小老弟。在这个城市里,写诗的人很多,谈诗的人也很多...  相似文献   

3.
有这么一位年轻人,在他风华正茂时, 却染上了眼疾而导致双目失明。他以后所生活的世界,永远是一片黑暗。他深深地烦恼着,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并宿命地认定这是老天在责罚他。甚至,他把亲友、社会的关心照顾,也看成是对他的怜悯。后来一位老教授对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  相似文献   

4.
“‘野生沐芽’茶香千里,四季春合作社惠万家”。在安徽省金寨县,这不是一句调侃话,而是不少人的共识。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安徽省茶产业十大杰出人物、部级示范社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及支部书记陈先志,正是他带领四季春合作社由小变大,他也从一个贫困山区的地道农民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合作社名人。  相似文献   

5.
受伤的狮子     
以前在好莱坞电影里出现的猛兽,如狮子、老虎,大多是用鞭打、电击等很残酷的方法训练的。驯兽师海夫尔是最早放弃这种方法的人,他提出驯兽应该用“慈善诱导法”,可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野兽就是野兽,人只能用暴力来制服它们。海夫尔和他的理论不久就在好莱坞的高速公路上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这一天,海夫尔开着拖车,带着他几年来用慈善诱导法精心训练的狮子泰米  相似文献   

6.
“我求人,动员存款走上门;人求我,需要贷款送上门。”“一人跑路,多家方便。”这是牛金生43年来奉行的服务宗旨。 40多年前,他拖着在解放战争中受伤的身躯到农村信用社工作,43年来,他历尽了几多风雨,付出了几多心血。 1979年他光荣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1年至1986年间,他先后三次被人、农两总行命名为“全国金融红旗手”。  相似文献   

7.
干会计工作这一行,喜欢静。假如正在算账,来个人寒喧几句话,多数就出差错。所以许多干会计的同志,工作中都“见不得人”打搅他。陕西省合阳县伏六乡坤龙村的村会计李根兴在这一点上特别突出,有时常关门工作。也难怪么,会计每日都与笔墨、算盘、账本、单据打交道,时间长了,也就很单调。李根兴是个活跃人,爱说爱笑,但他是有分寸的人,分场合、有涵养。他不抽烟,再高级的烟都不沾;他不太会喝酒,逢到酒场他就溜。他最恨赌,父亲一生好赌,把家财便卖一空,导致家庭贫穷,子女缺吃少穿。他一见赌博场合,心里就气,一听谁叫打麻将,就训到“午门”咧!他…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富人,他害怕死后他的财产将对他毫无用处。朋友们建议他做些善事,这样当他有罪的时候,他的善举就会保护他。他决定接受朋友们的劝告,送给别人一些礼物。然而,他不是毫无保留地给别人,他只给那些对生活毫无希望的人。一天,他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坐在一堆垃圾上,他认为这个人肯定是完全放弃了生活的希望,就给了这个人100枚金币。这个穷人惊呆了,他问这个富人为什么从全城的穷人中选中了他而且送给他这么多钱。富人告诉他说自己曾经发誓只给那些对生活完全绝望的人送礼物。听到这句话,穷人抓起那100枚金币又扔给了富人,弄得富人狼狈不堪…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个人要穿越一片大沙漠,途中,他所带的淡水没有了,咽喉冒烟,渴得要命。他试图挖掘一口水井,挖了一处又一处,都没能找到救命的一点水,最后渴死在沙漠里。其实就在他所挖掘的几处地方,只要再往下深挖几公分,就会见到足以救命的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富藏有色金属矿石的山区,很多人靠采矿致富,也  相似文献   

10.
人生座右铭: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面对挫折: 只有经历低谷,才会有高峰。 人生最难忘的: 人生总是在不断地选择、奋斗。吴万青兄弟姐妹10人,他排行第十。自幼家境十分贫寒,他12岁才有机会走进小学。他遇到的困难、遭受的挫折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也造就了他坚韧的性格。在担任场长期间,他刻苦钻研,勇于  相似文献   

11.
宽松与和谐     
和谐的环境、宽松的生活氛围是促成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大凡有作为有气度的聪明人都是在自己现实的环境里去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使条件好起来,使自己的心情愉快起来。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由于自己的做法不妥而破坏了和谐的环境。他们走到任何地方都不适合,都很难与人共处,都要生些是非出来,这种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什么也看不惯。他们都是自己先搬起是非,或是对小事过分计较,对利益寸步不让,又不能承受外部的打击。他们总是不能"忽视"身边的那些鸡毛蒜皮小事,诸如别人占了便宜,他要记下;别人有了过失,他要去谴责;别人的隐私他也不想放过地去宣扬,一天到晚所记住的都是周围人的不好、不是,这些做法在他心理上必然要失去和谐的因素。这  相似文献   

12.
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提起王同春这一名字,人们对他不是陌生的,当十九世纪的后期,王同春以他个人的力量,在河套地方开渠引水、垦荒种地,获得到极大的成功。他的这一行动,在当时曾引起不少人的注目,人们对他毁誉无定;特别当他逝世二十年之后,在五十年代初期,由于历史的原因,使他生前的活动並未能得到公正的对待,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如何对他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在今天是必要的。本文就王同春在河套从事水利方面的活动,作初步探讨,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指正。  相似文献   

13.
他用一双颤抖的手捧起一撮土撒在那小小的坟茔上,然后划着火柴点燃了一堆纸钱。 他费了不少时间才找到了这座依傍在高邮湖畔如今已长满了绿绿茅草的小小坟茔。整整两年了,他总想抽空来祭扫这个刚从妻子肚子出来就夭折了的儿子,可他一直没有这个勇气,他不仅不敢在妻子面前提起这件事,就连儿子埋在这里也不敢告诉妻子。 他清楚地记得,两年前,就在妻子快要临产的时候,那场让人心惊肉跳、百年末遇的特大洪涝在短短  相似文献   

14.
古罗马有一名作家叫泰伦斯,原是非洲加大基人,战败被俘虏到罗马。他很聪明,释放后在罗马受教育,以一颗充满爱的心搞创作。马克思很喜欢他,认为他是最富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古罗马戏剧家。他写的剧本,都是通过人间爱的感化来达到一种欢乐的结局,以《两弟兄》和《福尔米奥》最为出名。马克思最欣赏他的这句话:我是一个人,我认为人间诸事于我无不相亲。  相似文献   

15.
在一般人的眼里,他无非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而已;然而,当你了解了他,相信你会由衷地赞叹:这小伙子不简单,是个难得的"绩优股",有理想,有思想,实干家,是新一代知识型信合员工的楷模一个28岁的80后,大学毕业却扎根农村,出门就脚踏黄土、头顶烈日;工作7年,已然是基层信合机构掌门人;一份执著,3年苦干,竟扶植起一个樱桃大产业……这就是绛县信用联社南樊信用社主任裴健强。在一般人的眼里,他无非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而已;然而,当你了解了他,相信你会由衷地赞叹,这小伙子不简单,是个  相似文献   

16.
孙林 《致富之友》2003,(3):22-23
王志中是县矿山机械厂的工人,他在矿山机械厂一千就是近二十年。在单位时,他积极肯干,深受同事和领导好评。他的车工技术在全厂也是有名的。可是,自98年起,厂子的效益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到了2000年矿山机械厂正式宣布倒闭了。已快五十岁的他,也只好回家待业了。王志中一家五口人都靠他这几百元过日子,这回,全家没有了生活来源,他的心情糟透了。为了生活,他只好四处去求人找工作,但是都因他文化水平又低,又没技术,岁数还大了。找了几份工作都没干长。他心情异常苦闷,在家喝酒,砸东西,孩子老婆心惊胆颤地看着他,默默地流泪。最后他的一个学徒可怜他,跟人家好说歹说的在一个私人建筑地上当了一名小工,每月只拿六百元的工  相似文献   

17.
<正>在浙江舟山,有一位小有名气的歌手,他叫王飞跃。2015年春节期间,他曾在短短5天时间内卖出了1吨羊肉。这条消息一时间曾传遍互联网。带着好奇,记者见到了王飞跃。记者得知,王飞跃是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到舟山10年了,期间主业是做机械设备。按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人。除此之外,还做过物流、软件开发、网络、广告等副业,期间有得有失,最惨的时候兜里只有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雕刻家,自从爱上这一行后,从来没有好好睡过一次觉。他常常和衣而睡,他没有时间脱衣,也没有时间半夜起床在抓起雕刀或铅笔记下他的构思时披上衣服。每到有作品需要创作的时候,他的一日三餐仅是几片面包。清晨他从面包店买来面包,吃一个当早餐,剩下的就揣在怀里。他爬在高高的梯子上整日工作,饿了便啃面包充饥。他最大的痛苦不是创作不出满意的作品,而是需要为琐事忙碌,对于他来说这简直是种折磨。如果有人为他举行一个晚宴并邀请他参加,他会暴跳如雷。他以前并不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但到后来,他无法容忍自己作品出现微瑕。一旦他在自…  相似文献   

19.
在一种尚未建立充分民主的环境中,解决众人间存在的纷争,找到大多数人支持的行动方针,使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每一位公民的生活,这正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这既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他的一个挑战。懂得了这一点,就有可能更深更远地理解邓小平本人一生的沉浮,以及他给我们后来人留下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20.
<正>"他是点燃农民学习热情的人",这是对吴洋校长最中肯的评价。昔日知识层面落后的农民已经转变成今日现代化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而为昌平区农民带来这种转变的人,正是吴洋校长。为了今日的转变,吴洋投身农广校从事农民教育19年,时至今日,他的奋斗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