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等应收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期末比之于期初也会发生数量变动,而且与现金不同的是,应收款项不仅会发生数量的变动,还会面临变现的风险。因此为了披露应收款项的这种风险也会形成相应的衍生报表。  相似文献   

2.
固定资产会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和结构的改变而发生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为了说明这种变化的原因,就必须形成衍生报表。资产负债表只是列示了固定资产期初数和期末数,反映了固定资产期末比之于期初的总额变化。显然,这只是披露了固定资产数额变化的总结果。为了说明这一结果的形成原因,就产生了有关固定资产数量变动的衍生报表的内在需要。固定资产的数量变动不仅表现在总量变化,也表现在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3.
收益最初由资产负债表期初与期末净资产的差额来确定,公司制企业出现后为了分配股利及纳税的需要,产生了专门报告收益的损益表。但企业有收益是否就意味着企业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支付能力的关注促使现金流量表的产生。由于传统会计收益确定的固有缺陷,损益表不能完全报告和解释资产负债表期初及期末净资产的变化,这为管理当局操纵收益提供了便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衍生了全面收益表。  相似文献   

4.
现金流量表是一定时期现金流入流出的结果报表,它也可以由果导因形成衍生报告体系。现金流量表的衍生报告体系可以按时间序列和明细项目衍生。  相似文献   

5.
陈亚丽 《甘肃审计》2003,(12):34-35
在财务报表体系中,资产负债表是一张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核心报表,其他报表仅仅是对资产负债表中某些重要项目变化过程的解释,如利润表是对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当期数量变化过程的解释,现金流量表则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当期数量变化过程的解释。因此,资产负债表全面反映了企业的会计信息,清晰表明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何通过资产负债表看清企业的财务状况,本将从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和现金流量质量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个单位的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是该单位期初与期末两个不同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当把两个静态时点数结合起来看时,不难看出,由于当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会计过程,形成了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的变动过程。由期初到期末的财务状况变动是否真实、合法呢?一般情况下,在审计个别资产负债表时我们是通过以期初数为起点,审查当期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及会计处理的一贯性,来验证期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是否真实表达出该单位的财务状况。通常通过检查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方法,采用会计报表附注等方式来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7.
浅论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金流量表就是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来汇总说明企业在报告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变动净额,全面反映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项目从期初到期末具体变化过程的动态会计报表。本文就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传统会计采用的是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资产价值一经确认人帐,即不予以变动。但在物价上涨时,货币贬值,使得资产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例如:某企业年初和年末资产负债表上均有现金2000元和土地40000元,该年初物价指数为100,年末的物价指数为120。在币值不变,即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这两项资产的期末价值与期初价值相同.但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期初2000元现金的购买力相当于期末2400元(2000X120/100);期末2000…  相似文献   

9.
存货从期初到期末不仅会发生数量变化,也会发生质量变化。存货数量变化必然有其成因,从而会形成基于因果关系链的报表体系;存货质量变化是指存货变现能力的变化,如果变现能力增强意味着存货的质量提高。存货质量的变化也有其成因,但无论其成因如何,最为关键的是期末存货是否能够随时足额变现。  相似文献   

10.
最近财政部要求原来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企业,改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是通过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来反映现金项目从期初到期末的变动过程,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相似文献   

11.
资产负债表作为结果报表能够披露资本数量保全和资本数量增值,其中数量增值就是本年利润,在当年利润存在分配的条件下就是本年未分配利润。这里仍然以本年利润作为进一步探讨衍生报告的基础,资产负债表中的本年利润只是从数量上披露了当年实现利润的多少,但不能反映利润的内在质量。而利润的内在质量是指利润的收现程度和利润的稳定性。正是由于存在资产负债表的这一披露缺陷,才必须通过基于利润的衍生报告披露利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规定:母公司在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应当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应当将该子公司期初至处置日的现金流量表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准则虽然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实务操作相对复杂,尤其是超额亏损子公...  相似文献   

13.
一、收购子公司时。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的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和《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规定,母公司报告期内因出售、购买子公司而产生的现金流量,应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予以反映,即企业在报告期内收购子公司,一是母公司应将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的“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单列“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二是母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现金流量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由上述可知,母公司收购子公司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涉及到两种类型的现金流,一类是收购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另一类则是由于将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而增加的子公司现金,即在购买日子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账面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但上述规定并未说明企业在购买子公司时,子公司在购买日的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如何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列示。  相似文献   

14.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确认及计量的理论基础(一)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资产负债观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基于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确认收益,将期末、期初净资产的变化作为收益的计量。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核心,通过收入与费用的直接配比来确认收益,而后将确定的收益分摊至相应的资产和负债。这两种理论应用到所得税会计中,产生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15.
现金流量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3月31日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劳动局联合制订并颁布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并自1995年1月1日起执行。该办法规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为:国有资产期末国家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率=期初国家所有者权益。同时说明,该指标等于1,为保值;大于1,为增值。目前,这一指标的计算数据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从1998年起,随现金流量表准则的实行,除了这两张报表以外,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即现金流量表取代了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现金流量表是资产负…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财务报表体系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化的发展.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因素更加复杂,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前瞻性信息、不确定信息以及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信息等,都已成为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氩 《广西会计》2001,(3):34-35
利润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利润的计算一直是会计体系的核心与灵魂,而收益表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传统的收益表逐渐暴露出其缺陷,因为它只反映企业已实现的收益,而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收益则绕过了收益表直接报告在资产负债表的权益部分,使收益表的净损益同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期初净资产变动缺乏联系。因此,很多国家对财务报告进行了改革,引入了“全面收益表”。然而,对很多人来说,全面收益无疑是一个陌生的术语。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全面收益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莱阳市审计局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巧妙利用EXCEL功能,简化审计底稿的处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一、两个工作簿中的数据相加的处理在审计底稿的处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两张表格相加的情况,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领导干部的任职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进行对比时,需要把两张资产负债表进行汇总,才能计算出领导干部任职期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增加、减少情况。如何便捷处理两张表格相加,以汇总资产负债表为例:首先,在EXCEL中建立起汇总的资产负债表格式,然后同时打开任职期初的资产负债表,用鼠标点击主…  相似文献   

19.
预算是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过程及结果所做的数量性总体规划.全面预算包括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预算等.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三个部分.本文以白云公司为例,介绍现金预算的编制.  相似文献   

20.
李莎莎 《财会通讯》2011,(7):135-13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前瞻性会计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现行会计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的缺陷逐渐显现;而现金流动制,从盘存制思想出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确认期初与期末净资产的现金流量,在报告企业损益时以现实发生的和可能发生或虚拟的现金流动为标准,反映企业实际承担的风险与报酬,弥补了权责发生制的不足。本文分析了现金流动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应用,提出现金流动制与权责发生制相融合是会计确认基础的未来发展趋势,并研究了现金流动制在公允价值模式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