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邓小钊 《魅力中国》2010,(26):39-40
在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上,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的现象是最突出的,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一极,我国创业板IPO抑价有其独特的原因。本文选取创业板已经上市的80支股票作为样本,对影响其IPO抑价的因素及其对抑价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实际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中签率,首日换手率,发行前净资产利润率等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抑价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IPO抑价理性回归,促进创业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创业板历经进10年筹建已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板,同年10月31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同日上市,这标志着创业板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纵观该板上市股票,股票出现高抑价的现象比较普遍,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在上市之初股价大幅上扬,首日平均涨幅达到106%,其中金亚科技首日涨幅高达209.7%。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与IPO发行价格、上市首日换手率呈显著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市场股票上市,其疯狂表现引发了人们对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问题的再度热议。IPO抑价是指一只股票在首次公开发行后,第一天的收盘价远高于发行价的现象。IPO抑价问题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股票市场,只是抑价程度有所区别。我国股市被认为是世界上IPO抑价程度最高的市场:  相似文献   

4.
张志刚 《中国经贸》2011,(20):100-100
创业板IPO存在高市盈率发行和新股首日抑价现象,影响到了投资者利益和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在现行发行询价体制下,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出发,探究其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探寻影响我国IPO抑价率的因素,进而得出造成我目IPO高抑价现象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发行规模、中签率指标会影响到创业板新股的IPO抑价率.在经过深入分析后,笔者认为引起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散户投资者追涨杀跌和机构投资者的炒作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曹明  刘霭怡 《特区经济》2014,(8):130-132
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创业板成立时间较短,投资者相对不成熟,且创业板公司属于创业期的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技术、市场和管理的风险,这些特征决定了创业板不同于其他市场板块的IPO抑价特征。本文选取间接反映投资者情绪的指标,通过对创业板2012年发行上市的74家公司数据的研究发现:中签率与抑价率显著负相关,首日换手率与抑价率显著正相关,发行市盈率与抑价率负相关但不显著。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股发行抑价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的资本市场。本文以1999年以来沪深A股15家商业银行为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A股IPO抑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商业银行A股IPO抑价与发行价格和融资总额负相关,与上市首日换手率和每股摊薄市盈率正相关。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商业银行IPO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8.
刘双凤 《中国经贸》2013,(16):125-127
我国创业板市场自从2009年10月开板以来,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承担着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任务,而且还是海内外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投资对象。但是,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IPO定价问题一直颇具争议,其各月的IPO抑价率有着较大的波动,整体水平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板市场的健康正常发展。为此,必须对创业板的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IPO定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相关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创业板IPO市场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市IPO高抑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文章选取2014~2018年上证A股IPO公司为样本,运用OLS方法,比较不同杠杆率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营杠杆与IPO抑价率显著正相关,但财务杠杆、联合杠杆和资产负债率与IPO抑价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说明降低经营杠杆是解决IPO高抑价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市场,抑价程度高低不同,近几十年来。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成熟市场IPO抑价程度较低,而新兴市场IPO抑价程度较高。我国IPO抑价现象,自股市建立之初至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前一直存在,而且抑价程度相当高,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也高于其它新兴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后,大部分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改,  相似文献   

11.
郭威  张珍  成曦 《北方经济》2007,(5):100-101
本文对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高抑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我国IPO抑价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根本性差别,我国IPO抑价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层次单一、金融工具匮乏、投资者需求旺盛,从而引发的二级市场股价高估与市场投机过度;新股定价并没有偏低,反而是偏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IPO高抑价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明 《特区经济》2006,(1):309-310
本文对我国IPO高抑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我国IPO抑价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根本性差别,我国IPO抑价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层次单一、金融工具匮乏、投资者需求旺盛,从而引发的二级市场股价高估与市场投机过度;新股定价并没有偏低,反而是偏高。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18个月间在A股市场IPO上市的501只股票为样本(其中195只为创业板IPO股票).利用随机前沿方法证明一级市场定价在研究选取的时间段内无效率,从而将IPO抑价分为来源于一级市场和来源于二级市场两个部分在证明了抑价存在的基础上,文章选取不同的指标构造多个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解释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抑价的具体来源,并分析了影响抑价率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14.
证券市场上IPO抑价过高,股票价格与价值相背离,造成新股在市场上长期表现不佳、效率低下。我国IPO抑价程度相比较其它国家更为严重,这一问题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因此,只有具体分析出我国存在IPO高抑价的原因,才能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完善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高抑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我国IPO抑价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根本性差别,我国IPO抑价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资本市场层次单一、金融工具匮乏、投资者需求旺盛,从而引发的二级市场股价高估与市场投机过度;新股定价并没有偏低,反而是偏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IPO抑价现象在我国很明显。本文旨在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性寻找我国IPO高抑价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减轻IPO抑价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T+1交易制度下IPO抑价和高换手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有禄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08-110
文章从我国特殊的交易制度T+1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该交易制度下,我国IPO股票的不正常高抑价和高换手率。T+1的特点是:首日只能是中签者卖出,且涨跌无限制,而买者当日无论股价涨跌多大,都不能卖出。因此,按常理IPO股票不应该出现高抑价和高换手率,但我国的IPO股票却出现了。这种制度造成了IPO股票出现高抑价和高换手率,建议管理层应加强对现行交易制度下,不正常的新股首日高抑价和高换手的监管,防范动机不良的交易者的违法乱市行为。  相似文献   

18.
李瑶瑶  段江娇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42-147
科创板采用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的交易规则,基于2019年7月22至2020年3月31日包括科创板在内的170个新发行股票,研究涨跌幅受限放开对科创板IPO抑价的影响。通过添加涨跌幅受限虚拟变量和交互项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代表公司基本面作为控制变量。实证结果表明,相比新股设置首日涨跌幅限制,科创板IPO抑价有了改善,并且在限制首日涨跌幅情况下,首发募集资金净额对IPO抑价负向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影响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多因素模型,对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缩短新股发行日至上市日的时间间隔、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20.
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引入战略投资者是一种常用手段。针对上证A股公司在IPO过程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一事件,本文从IPO抑价的角度,考察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否对IPO抑价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并不能够显著的降低IPO首日抑价。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公司决策者以及投资者正确理解战略投资者入股的作用和地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