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奕 《时代经贸》2012,(12):14-15
税收超GDP增长已成为当前税收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实证分析中国税收连年超GDP增长的原因,对税收超GDP增长因素,从经济结构、经济效益、进出口、税制改革、税收征管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推导出三因素Divisia指数分解方法,将多种因素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实证分析框架内,在控制价格统计因素的前提下,揭示了中国税收超GDP增长的根源。研究发现:行业税负提高带来的部门因素是税收超GDP增长的最主要动因,贡献率达到80%;其次是高税行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因素和税制调整带来的政策因素。文章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部门因素主要来自中国高速的存量资产积累,征管因素并不突出。由于税收征管效率边际收益递减,单纯依靠税收征管效率不足以支撑部门税负的连年提升,但中国资本形成率和资产交易率高企造成来自存量资产的税收收入大量增加,使得税收超GDP增长成为必然。这一结论对判断税收增长趋势和明确未来税制改革导向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税收超GDP增长既有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性因素;也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使GDP质量提高,进而促进税收快速增长的原因;还有税收收入结构优化促进了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外因;更有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和税收按计划征收使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独特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GDP增长9.5%;税收增长25.7%——自从国家公布2004.年税收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官方数字以来,税收增速持续9年大幅超过GDP 增长的事实引起广泛关注。在日前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分析了税收增长和GDP 增长存在差距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人士分析,2004年税收超预算3500亿元,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GDP总量及工业、商业、投资、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都较大幅度地超过年初预期。年初GDP安排增长7%,但全年增长超过9%,超过年初预期达30%。按产业、行业结构的经济增长也超过年初预期,企业利润也出现大幅度增长。而税收计划作为财政收入预算的主体,主要是根据年初经济预期来安排确定的,当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好于预期时,税收收入相应超过计划。2.年初预算中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安排不增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源泉。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核心的指标GDP,许多经济学家在对税收进行分析时,经常用GDP指标作对比分析。然而,近年来我国连续几年税收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是不是GDP增长能与税收增长划上等号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胡舒立 《新经济》2007,(2):40-41
一年毕竟已经过去,税收已经发生,而今天正是通往未来的起点。与其为当前税收超GDP增长正常与否、税负是否过重争得面红耳赤,莫如认真思考在新起点上能做些什么:既然税收形势乐观,则加速财税领域的相关改革更不应迟疑。  相似文献   

8.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福建省无论经济总量还是税收收入都有了巨大的增长。税收超速增长是否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对分税制改革以来福建省的税收负担和税收弹性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深入论证。结果表明福建省税收变动与经济变动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税收变动对GDP变动没有显著影响,进而对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增长率和税收增长率双双下降同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却在加速。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超第二产业,2014年该比重达到了48%。显然,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从学理角度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向非固定系数性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结构角度对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三者关系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姬彦丽 《经济论坛》2012,(4):134-137
本文从税收与经济的弹性关系入手,以1979~2009年我国GDP与税收增长情况为例,分析了税收经济增长弹性,提出了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政策和征管三大要素决定了税收的宏观特征.但在三大要素的关系中,税收与经济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税收增长展开了激烈讨论.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税收与经济增长(主要指GDP的增长)关系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一定的规律,建立适当的模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笔者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对格雷纳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东部经济带平均宏观税负较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比较显著;中部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宏观税负低于东部经济带,其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同时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分析税收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对资本征税显著地降低了人均GDP增长率,不利于经济增长.对劳动征税对人均GDP增长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对消费征税则显著地提高了人均GDP增长率,有利于经济的增长.本文进一步对税收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探求主要经济因素影响税收增长的内在机制过程中,对税收增长中的经济因素进行了分解,剖析出GDP规模、不可税GDP、进口额及产业结构优化等重要经济因素,并利用1994年~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考察了各因素在税收增长中的贡献格局。我们发现:GDP规模、不可税GDP、进口额构成税基增长的内在因子,而产业结构优化是宏观税率提升的内源。因此,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各经济因素的内在贡献,为新一轮的税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讨论非公经济实际上是讨论浙江经济。浙江经济暴露一些问题,第一问题就是税收问题。税收涉及整个国民分配系统怎么改革。许多年来税收增长大大高于GDP增长,GDP增长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高出农村收入增长的好几个百分点,储蓄、投资增长高于税收增长,结果导致国民经济分配越来越多转换为投资,GDP增长很快,老百姓得到的好处不多,劳动所得比例越来越低,特别是广大农民工与农民所得。这当中税收、政府消费有需改进的地方。这种分配流程结构对未来经济发展潜伏着较大的隐患。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随机生产前沿模型,从税收征管角度进行了税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解,研究发现,税收超GDP增长的管理根源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呈轻微递减趋势,且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对新技术的利用率不足是导致中西部地区税收征管效率偏低的重要原因;税务人员税收收入弹性逐年下降,甚至在东部地区出现负数,表明税务机构"粗放式"的人力投入增长已不能带来显著的增税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意图探讨辽宁省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采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1985-2014年辽宁省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4年辽宁省税收收入与GDP数据都是一阶单整,可进行协整检验,且它们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文章最后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得出辽宁省税收收入是本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解释变量之一的结论,进一步分析可知税收收入增加1%,地区GDP也会随之增长,最高时可增长1.7%.  相似文献   

17.
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系改革以来,我国税收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1997年以后,甚至出现了税收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的"税收超常增长"现象.理论界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税收超常增长"会产生'效率损失',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我认为,虽然我国的确存在税收高速增长的现象,但称其为"超常增长",并引起大量经济学家的担忧,呼吁减税以避免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政经信息     
近日从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情况介绍会上获悉,据广东省统计部门初步测算,广东省2001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556亿元,比上年增长9.5%,成为我国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省份。2001年,广东GDP占全国11%左右,对全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0%,拉动全国GDP增长0.7个百分点。全年国税收入1547亿元,地税收入790亿元,全年税收占全国的15.4%,其中国税占14.8%,远远高于随后的省份。  相似文献   

19.
刘涵 《经济论坛》2007,(24):108-1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收入一直保持了较高增长的态势,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特别是1998~2002年5年间,在GDP增速较前五年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国税收弹性系数仍分别达到1.82、2.45、1.67、2.05和1.57,五年平均税收弹性为1.92,即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仍是GDP增长速度的近2倍.  相似文献   

20.
我国税收超常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玲 《当代经济》2009,(23):76-79
自1994年来,我国税收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种税收超越于经济增长的态势,使得税收超速增长是否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税收超常增长的原因,并验证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进而对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