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参 《港口经济》2011,(11):21-21
丹麦最新研究报告称,2010年夏季北极地区的冰量达到史上最低水平,印证了美国研究人员曾说的全球暖化或导致北极冰帽在2030年之前融化殆尽,蕴藏在该地区的约占全球1/4的能源开发、北欧和亚太地区最短航线的开通成为迫近的现实。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北极地区拥有全球30%未被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和10%的石油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北极地区由于各国对极地潜在资源的竞争而开始了"被安全化"的进程。这种进程所引起的北极地区安全问题可以用安全复合体理论予以解释。作者根据此种理论视角对北极周边各个地区安全复合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未来北极安全复合体包括两个实力强大且相互对抗的"极",即美欧与俄罗斯;随着未来北极安全复合体的成型,它有可能继续保持冲突态势,也有可能向安全机制演变;北极地区安全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将由地区层次问题上升为全球层次的问题。所以,不论北极安全复合体的内部态势是友好还是敌对,北极地区都将成为全球层次安全态势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全球层次大国利益密集交汇的地方。对此,我们应给予高度的关切。  相似文献   

3.
李振福  邓昭 《欧亚经济》2021,(2):90-108
受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影响,北极航线的应用前景愈加乐观,这意味着连接亚洲与欧洲、北美洲的海运新通道的形成,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航运格局、全球经济贸易格局并形成全新的地缘政治经济前景。本文基于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从北极航线应用前景视角探讨北极航线对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极航线(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较传统航线分别缩短了2563海里和1912海里,航行时间缩短了1.6~6.6天,北极航线沿线国家或地区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北极航线较传统航线航次成本下降27.8%和5.3%,减少了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气体的排放;北极航线货运需求逐年增长且后期呈飙升态势,预计至2024年和2030年货运量将达1.19亿吨和2.44亿吨,其中东北航线以液散货为主,干散货增长缓慢,西北航线以液散货和干散货为主;北极航线将推动国际产业、技术不断向沿线地区移动,推动世界地缘政治经济重心向高纬度移动,改变现有地缘政治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4.
北极地区的战略利益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远胜于其他北极国家。俄罗斯在融入西方的长期努力遭到失败而开启“转向东方”战略的同时,北极能源资源和航道所具有的全球意义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凸显。俄罗斯顺势利导加快调整北极开发战略,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新版北极政策文件,将北极开发由地区性议题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国内改革动力、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乌克兰危机升级引发的北极治理震荡等重大影响,新版北极政策实施面临长期的挑战。考虑到中俄两国关系以及在北极利益上的互补性,双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为俄罗斯北极开发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5.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北极正以比人们预想的速度变暖,北极冰盖在加速融化,北极航道在不远的未来将要开通,北极环境正在酝酿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全球安全将产生重大影响。北极将成为全球新的关键战略竞技场之一,环北极国家对北极主权和资源的竞争和争夺加剧,全球生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是复杂的:北极冰盖融化将使中国恶劣天气增多,导致更多自然灾害,影响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但北极航道的开通将使中国的国际航运和外贸从中受益。中国也面临从北极资源开发中获益的机遇。北极环境变化事关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中国作为一个近北极国家,必须重视北极环境变化及其对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和谐北极的概念应当成为人类解决北极问题的根本思路。有关北极的国际制度的建构将对解决北极环境变化问题发挥一定的作用。中国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让北极为全人类共同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极正以比人们预想的速度变暖,北极冰盖在加速融化,北极航道在不远的未来将要开通,北极环境正在酝酿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全球安全将产生重大影响。北极将成为全球新的关键战略竞技场之一,环北极国家对北极主权和资源的竞争和争夺加剧,全球生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北极环境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是复杂的:北极冰盖融化将使中国恶劣天气增多,导致更多自然灾害,影响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但北极航道的开通将使中国的国际航运和外贸从中受益。中国也面临从北极资源开发中获益的机遇。北极环境变化事关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因此,中国作为一个近北极国家,必须重视北极环境变化及其对全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和谐北极"的概念应当成为人类解决北极问题的根本思路。有关北极的国际制度的建构将对解决北极环境变化问题发挥一定的作用。中国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让北极为全人类共同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7.
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在国际社会上一直是较有争议的区域,但南极地区已经有确定的《南极条约》对其进行过规制,相对而言北极地区的很多权利还不确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出现,北极地区的气候问题也影响着北极地区权利的划定与法律制度的研究。通过国际社会的实践,北极地区的大陆架问题、航道问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北极航线通航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航线商业通航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北极航线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本文在分析北极航线现状及通航事故的基础上,从气象环境、水文环境、地理环境、通航交通管制环境、助航设施及信息情报环境等方面对北极航线通航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北极航线的开发利用和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极理事会是北极地区最主要的政府间平台,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数百年来无人问津的北极地区逐渐倍受关注。中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提出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目前,中国虽已成为北极理事会的观察员国,但其被北极国家边缘化的局面依然不置可否。在"一带一路"大力发展的势头下,中国如何抓住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的身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介入北极事务,从而实现在北极地区的资源、航运等权益最大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当下北极地区权益划分和竞争的问题与北极地区治理问题获得了全球性关注,北极的战略价值和战略意义也与日俱增。中国应当充分认识到北极的科研价值、生态资源价值、航运经济价值、地缘政治价值以及军事安全价值,考虑到北极对中国的战略地位和参与北极治理的必要性,制定和实施中国的北极战略。加入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虽然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提供了更多机会与丰富信息资源,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平台,但也有一定的局限。中国应针对这一现状制定北极外交战略,进一步拓展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合法国家权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资源以及航道的利用越来越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已经实现通航的北极航道不仅会成为中欧贸易新的海上通道,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传统航线"苏伊士运河"航线的拥堵问题,还可以为北极的丰富资源提供更多的出口地。本文从北极航道以及资源方面存在的优势方面研究了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中国资源进口地的选择和船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对北极开发历史的悠久,冷战以后加快了对北极开发的速度,并在本世纪初公布了俄罗斯北极开发战略.这一战略明显的目的是宣示俄罗斯在北极的主权诉求,必要时俄罗斯用武力配合北极领土的法律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造成既成现实.在这一战略的影响下,俄罗斯与北极有关国家的关系倒退,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发展,这将导致北极地区的争夺会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13.
《环球财经》2014,(1):127-131
2013年11月,美国国防部公布更新版《北极战略》,宣布美军在北极海域扩大行动的方针,美国海军预计年底前完成具体方案,包括如何增强在北极地区的通信、加固舰船以及就达成相关国际协议举行谈判等。这预示着全球范围的“北极争夺战”将在新的一年里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为一个海洋国家近年来一直密切关注北极问题.北极的矿产资源、渔业资源以及北极航道的利用,都关系到日本的国家利益,引起日本政府的重视.2015年日本政府出台官方北极政策,把北极问题视为日本海洋战略的一部分.今后围绕北极问题,日本将在外交领域、经济领域和学术科研领域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日本争取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道》2008,(8):104-104
美国地质勘探局7月23日发布评估报告说,北极圈内未完全探明、可用现有技术开发的石油储量估计达900亿桶。按目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近9000万桶计算,可供全球使用近3年。  相似文献   

16.
王磊 《中国报道》2009,(4):70-70
随着全球气候暖化,北极冰川渐融,这个美丽星球的顶端正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气候科学家HJay Zwally预测说,北极地区的夏季海冰将在5~10年内消融,北冰洋底封藏百万年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也将随之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预计这—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整个地球未开采部分的13%和30%  相似文献   

17.
<正> 能源安全形势严峻近来,关于能源的话题牵动着国人的心。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并将在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可是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而在过去的一年里,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使得中国石油进口上升了9%,达到1.2亿  相似文献   

18.
冰雪北极路漫漫──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记事卓培荣1995年5月6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一天格林尼治时间2点55分(北京时间10点55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北极点的冰面上。这是我国科学考察队首次到达北极...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面对开辟北极航线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冰层消退,使北极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线权益的竞争。狭义的北极航线只包括北极航海线,它分为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两部分:绕过西伯利亚北部的为东北航道;绕过加拿大北部的为西北航道。这两个航道更接近球面上两点的最短连线(大圆航线),是连接太平洋北部与大西洋北部最短的航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北极事务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北极国家内部及其与非北极国家之间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但随着各国利益错综复杂的交融,各种矛盾和冲突在所难免。欧盟成员国中有三个是北极国家,还有两个北极国家属于欧洲经济区,除此之外,欧洲与北极国家在经济、环境保护以及科研等方面联系紧密,因此,欧盟高度重视北极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