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平  滕艳娇  胡丹 《经济师》2011,(12):92-92,94
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教育作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角色,承担着传播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当代大学生代表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仅关系着大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章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丰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途径和优化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环境三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完成了多层次的跨越和转变,要导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形成过程,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导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我们要紧密围绕“共享与共建”的统一,引导学生自觉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李建萍 《经济师》2011,(6):109-110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使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出现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理论与社会现实的脱节,以及网络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并立足社会现实,进行主流意识教育理论的创新,规范网络文化、合理利用网络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相似文献   

4.
雒文虎  张君 《经济研究导刊》2013,(8):222-223,249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传媒水平高度发达、中外文化交融的网络信息开放时代。受社会综合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积极、乐观、向上的,但是也存在过分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价值目标功利化、优良传统认同感的缺失等价值观误区。必须要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发挥学校教育主体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掘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等方面强化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相似文献   

5.
张海涛 《经济师》2012,(1):136-137
目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缺乏实效性、受到大众媒体的负面影响等问题。因此,必须通过营造意识形态教育环境、改进教育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指导地位、发挥大众媒体正确导向作用等途径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随着当代经济思潮的快速转变,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蔓延并影响着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价值观念.在当代经济思潮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两大思潮交替成为经济思想的主流,反映和服务于现实经济需要的同时,也隐含和渗透着西方发达国家强烈的意识形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信仰和价值导向作用,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又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观诉求.高校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时,应注重系统性、历史性、整体性、生活性和民族性,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内核。调查显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下,浙江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构建浙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认为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强化学校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颖 《经济研究导刊》2012,(10):218-2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与军队文化软实力是内在互动的结合体。在军队文化软实力当中,尤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先进文化之魂,我们必须将其视为军队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坚持以主流文化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以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军队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价值支点.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以实际行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5,(9)
树立高校文化安全意识,对保证新疆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培养和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应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提高新疆高校大学生的文化鉴别力、加强新疆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建立和完善新疆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工作体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多元文化的渗透,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信仰、信念,尤其是价值观的选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赵聪 《经济研究导刊》2014,(17):109-110
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当加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确立科学的培育目标,创新思路与方法,建立长效机制。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不仅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有助于在全社会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从而努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复杂性特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赵群乐 《江南论坛》2007,(12):44-45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任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历史文化的核心问题,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见,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相通之处,我们当代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华历史文化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消费文化作为伴随市场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自发的力量,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在社会上迅速蔓延开来,并以其特有的商品消费和文化理念对大学生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深入探讨消费文化这个语境的特殊背景,进而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在何种程度上受到了消费文化的影响,才能捕捉当代大学生排斥、远离传统崇高的心理特质,才能在消费文化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自觉克服和抵制功利心理倾向,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即将成才的祖国栋梁,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通过探讨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提出解决当前一些大学生道德素养滑坡问题。这不仅需要强化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教育,最关键的是大学生要自觉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崇德修身,慎独自律。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6,(2)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成长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的具有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作为教育者要正确把握这些特点,以便创新和发展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价值观优化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志华 《江南论坛》2008,(10):49-50
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其思想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研究便成为了一个新的、重大的课题。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承传文化和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规律,探索大学生价值观优化教育的路径,更好地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