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秦岭北麓地区不适宜农业种植的条件,科学合理的布置替代性成土材料试验,可为土地工程和土体有机重构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蛭石(TI)、珍珠岩(T2)、页岩(T3)、陶砾(T4)、沙(T5)、砒砂岩(T6)等六种不同替代性成土材料,分别与土以0.5L·m-2和1L·m-2的比例混合,填充至2m×3m的试验田内,以油菜为显示植物,研究油菜的生长特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土体构造的各处理下,油菜各生长阶段平均株高大小依次为T6>T2> T1>T5>T4>T3,其中T6的砒砂岩与粘土复配最适宜植株生长;油菜收获后,分析不同土体构造下其油菜产量、根系重量等指标,T4陶砾与粘土复配后根重和产量最大,表现最佳。综合作物生理特性、农艺性状两大方面分析得出,砒砂岩与粘土和陶砾与粘土组合最适宜作为替代性成土材料用于土体有机重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生物炭和秸秆施用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物理性状和团粒结构的影响,进而为复配土壤的结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盆栽试验,选取砒砂岩与沙(1∶2)复配土壤作为研究材料,设置4个处理(CK:复配土;T1:复配土添加5%的生物炭;T2:复配土添加5%的秸秆;T3:复配土添加2.5%生物炭+2.5%秸秆),3个重复进行试验,对复配土壤的容重、田间持水量和团粒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处理和空白对照CK相比,均显著降低了复配土壤容重,提高了复配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其中T3对复配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的影响程度明显强于T1和T2;(2)各处理表层土壤R_(0.25)含量均优于空白对照CK,其中T3对复配土壤DR_(0.25)和WR_(0.25)含量影响显著,T1和T2仅对复配土壤WR_(0.25)含量影响显著;(3)干筛和湿筛下,各处理复配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几何直径(GMD)的大小顺序为:T3T2T1,T3处理对两者的影响程度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生物炭和秸秆还田混合施用更加有利于促进复配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团粒结构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芦苇对盐渍地土壤盐分改良及分布规律的影响,对芦苇种植前后及单生长季内不同土壤层次的pH、电导率、有机质、盐分分布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经过7年的芦苇种植改良,土壤中Ca~(2+)、Mg~(2+)、Cl~-、SO_4~(2-)、HCO_3~-、CO_3~(2-)6种盐分离子的含量均显著降低60%以上。(2)单生长季内随着芦苇的生长,土壤粘粒含量有向下运移的趋势,表层土壤(0~20cm)粘粒含量有少量减少;底层(40~60cm)土壤粘粒含量少量提高。同时表层土壤pH值和电导率显著下降,中层变化不显著,下层则略有升高。(3)芦苇种植的盐渍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中层和底层,且单生长季内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芦苇的生长,由8.95g·kg~(-1)提高到11.80g·kg~(-1),提高显著,但中层和底层土壤有机质变化幅度较小,相对稳定。(4)芦苇出苗期盐渍地土壤盐分的表聚现象明显,表层土壤各类盐离子含量均显著高于中层和底层,但后期表层盐分含量下降明显,即芦苇对盐渍土的改良在单生长季内效果显著,其中以对表层土壤盐分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复配型土体有机重构技术对土体改良作用的机理,本文选择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作为典型实例,设置不同砒砂岩与沙的复配比例(1:1、1:2、1:5)田间试验小区与沙地进行对照,于2010-2015年连续监测不同处理土体的质地、有机质、水稳定性团聚体、矿质氮以及玉米产量变化。结果表明:砒砂岩的加入能将沙地土体中的粉粒和粘粒含量分别从3.21%和2.73%提升到20%和5%以上,满足作物生长的颗粒需求,因此适宜于作为一种沙地土体有机重构的材料;在6年的耕作管理中,0-30 cm表层的粉粒和粘粒缓慢向下层迁移,增加30 cm以下沙地土体的粉粒和粘粒含量,复配土土体0-30 cm内有机质含量从0.5%以下提升到3.7%以上,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则从18%-28%提升到20%以上,0-120 cm深度土体内矿质氮储量提升4.5倍以上,玉米产量随种植季数稳步提升至11000 kg·hm~(-2);其中,1:2复配比例上经6季种植后玉米产量达到14234.4 kg·hm~(-2),最适宜玉米生长。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系统分析了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技术的机理,也为其它复配型土体有机重构技术的机制探讨和技术路线制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1、培育壮苗(1)备好苗床温室育苗畦。在温室前底脚、靠东西山墙处做育苗畦,畦埂尽量窄小,只便于喷水,节约土地面积。平整畦面后,撒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cm厚,翻10cm深,划碎土块,使粪土掺和均匀,整平畦面。准备好竹竿和遮阳网,以备播种后遮荫。同时准备细沙,过筛后堆放在畦边,以便播种后覆盖芹菜种子。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育苗盘及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微咸水浇灌对棉花籽的出苗率及棉花苗期的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大,棉花出苗率逐渐下降,盐浓度0.1%(Y1)处理的出苗率达到最大,为75.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土壤盐浓度与棉花的出苗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盐浓度的咸水灌溉与棉花出苗率之间的拟合指数较高,且R~2均大于0.9。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棉花株高逐渐下降,且Y8(0.8%)处理的株高最低。棉花在苗期的根系干重和冠层干重均逐渐降低。其中Y3处理是根系干重快速下降的临界点。随着盐浓度的变化SPAD值的大小表现为:Y1Y2Y3Y4Y5Y6Y7Y8。Y1处理的SPAD达到了48.7,其次是Y2和Y3处理,且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在适宜范围内随盐分浓度增高,对棉花的出苗及幼苗影响不显著,其中以盐浓度0.3%的微咸水为灌溉临界点。超过临界点将严重制约棉花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7.
<正> 1 培育壮苗大棚香椿壮苗的标准是:矮—当年苗高60~100厘米;粗—主干直径1.5~2厘米;壮—木质化程度高、顶芽大。要育出矮、壮、粗的香椿苗必须作到: 1.1 选种以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的种子为好。要选用种皮有光泽、种仁饱满、子叶乳白色、  相似文献   

8.
1、黄连木幼苗培育1)种子采收和处理10月份小核果由红色变为绿色时即可采收。果穗采下后,敲打脱粒,阴干筛选,除去杂质,即可用于育苗。秋播种子随采随播,不需催芽处理;春播种子还需湿砂层积催芽。2)整地播种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不积水的砂壤土或壤土的地块育苗。亩施农家肥4 000~5 000kg。圃地整细耙平,作1m宽的畦,灌水后待土稍干,开沟条播。行距25~30cm,播幅5~6cm,沟深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设置6种不同的节水灌溉措施,沙地正常灌溉(T1)、喷灌(T2)、滴灌(T3)、复配土(T4)、复配土+喷灌(T5)、复配土+滴灌(T6),结合马铃薯不同时期需水量的特点,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以及灌溉制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期找到可以在陕北榆林大面积推广的节水灌溉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T1的灌水定额,T2和T3分别节水30.0%和34.9%;在T4处理下,已经达到滴灌措施下的节水效果;T5和T6措施下分别比T1的灌水定额减少了55.6%和58.2%。水资源供需平衡中,T1措施下,该地区灌溉期水资源平衡差为负值,而在喷灌、滴灌、复配土、复配土+喷灌、复配土+滴灌措施下,供需平衡差都变为正值,T2、T3、T4、T5和T6处理下水资源平衡差分别达到了667、807、807、1 349和1 419×10~4 m~3·a~(-1)·ha~(-1)。从产量来看,T6和T5处理下的马铃薯产量比T1分别高出26 625kg和21 750kg,增产了98.6%和80.6%。复配土+喷灌和复配土+滴灌这两种综合节水灌溉措施是可以在榆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到砒砂岩与沙体积比为1∶2的复配土中,试验设置4个处理,对照(不添加有机物料,CK)、单施秸秆(秸秆5%,T1)、单施生物炭(生物炭5%,T2)、配施生物炭和秸秆(生物炭5%+秸秆5%,T3),分别培养30 d后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各处理的土壤需水量、团聚体粒径分布、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效率、平均重量直径、平均几何直径和分形维数等。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周期,四种处理的平均需水量以对照最高,且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的团聚体百分含量(0.25 mm)以CK最低,T3最高,趋势呈现为CK T1T2T3,添加有机物料后的复配土稳定性指标均比对照高,且混施物料对团聚体稳定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单一物料。在干筛法和湿筛法处理下,不同团聚体分形维数的范围为2.79~2.89,表现趋势为T3 T2 T1 CK;湿筛法,复配土分形维数(y)与WR_(0.25)(x)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方程关系,即为y=-0.002 8x-2.989 2,且R~2=0.93。研究综合分析,通过增加有机物料的施入可有效增加复配土稳定性,并且可改善结构,而且有机物料的混施后的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1、浅水层挂蚌 秋季水温有所下降,一般不会现出现30℃以上的高温,蚌的生理活动仍然旺盛,是良好的生长季节,这时宜将蚌调至水浅表层。2、重视水质管理通过适时施肥和换水,经常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相似文献   

12.
甘薯种植户,都希望获得高产。但在生产的某些环节处理不当,往往造成劳而无获,甚至减产。通过实践总结以下五方面措施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非常重要。1、选无病壮苗病苗的根部3cm左右处暗红并收缩,造成"胎里瞎"而减产。选择未喷施化肥或其它生长促进剂的  相似文献   

13.
选用优质、壮苗建园是优系红富士早期丰产的重要环节。苗木最好不选"三当苗",提倡栽"二年生大苗"。1、优质、壮苗的标准为1)品种纯度达到95%以上。2)苗木高度达到100~120cm嫁接口愈合良好,茎倾斜度小于15℃。3)无病虫害及大的伤口。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通过室内的土柱模拟淋溶试验,分别取砒砂岩、沙及两者不同比列复配土壤,按照土壤的容重回填形成土柱,以榆林年平均降雨量为基本标准,进行了12次模拟降水分别对土柱进行淋洗,并收集淋溶液对其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及全氮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复配土壤淋溶液中pH的变化差异较大。T2处理的铵态氮在第七次的时候达到4.95mg·L~(-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差异显著(P0.05);而T1处理的最低为2.12mg·L~(-1),其次是T3处理为2.57mg·L~(-1);淋溶液中的NO_3~--N在第七次达到顶峰值,其中以T2处理的量最大,为105.06mg·L~(-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T1处理的最低,为80.07mg·L~(-1),其次为T3处理,为83.02mg·L~(-1),均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处理,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淋溶液中全氮的变化规律与NO_3~--N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综合分析,T2处理氮素淋失量最为显著,降雨极易造成土壤营养元素的缺失;而T3处理对营养元素的吸附效果最佳,施肥后有利于营养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15.
针对秦岭北侧山前冲积扇地区不适宜农业种植的条件,科学合理完成替代性成土材料试验,可为土体有机重构提供科学依据。设计出不同的替代性成土材料,如蛭石、页岩、珍珠岩、陶砾、沙、砒砂岩六种材料与土以0.5L·m~(-2)和1L·m-2的比例混合,在2m×3m的试验田里种植大豆,对种植大豆后的土壤养分进行试验分析。发现六种成土材料的养分整体含量较低,有机质及全氮含量在0~30cm土层中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5L·m-2比1L·m-2养分含量高,更适宜大豆的生长,且在0.5L·m-2的配比条件下,页岩及蛭石最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各土壤养分综合比较,全氮及有机质是导致秦岭北麓地区养分指标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土壤中全氮及有机质含量是提高本地区土壤养分的最直接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大棚辣椒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建章 《发展》2011,(3):144-144
辣椒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已成为定西市蔬菜生产中的重要菜种之一。一、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辣椒品种。如七寸红,陇椒2号、陇椒6号、改良猪大肠、大牛椒、湘研系列等。二、培育壮苗(一)育苗设施。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疏松肥沃,连续3年没种过茄科蔬菜作物的田块搭建育苗设施。(二)苗床准备。每亩大田需育苗苗床35~40m2,苗床施腐熟的有机肥10kg/m2,深翻细耙,整细搂平后做成1.5m宽的畦面,浇足底水待播。(三)苗床处理。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g/m2,兑过筛细土200g/m2拌匀,堆闷24小时,2/3作垫土,均匀撒在苗床上,1/3药土播种后均匀撒盖在种子上。(四)种子处理。亩用种量75~100g,将种子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或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分钟,捞出冲洗干净后催芽(防病毒病);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放入冷水中冷却,然后催芽播种;或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后晾干催芽(防疫病及炭疽病);用种子量0.3%的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后,捞出冲洗干净后播种(防软腐病、疮痂病)。  相似文献   

17.
1、主要技术指标:1)产量指标200~220kg。2)产量构成指标每亩保苗5 000~5 500株,收获株数5 000株,株高160~180cm,花盘直径15~17cm,盘粒重50~55g,结实率85%,千粒重65g。3)土壤肥力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12g/kg以上,速效氮100mg/kg,速效磷8mg/kg,速效钾>180mg/kg,土壤含盐量0.2%以下。4)施肥指标亩施优质有机肥1~1.5吨,化肥总量25~30kg,其中,尿素10~15kg,磷肥10kg,砂质土施钾  相似文献   

18.
《上海经济》1994,(1):35-35
<正> 新世界酒楼地处南京西路西藏中路口。是上海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编号为上海市黄浦区19B 块土地 B 段,该地段上的房产权已归我公司。在此地块上将建成星级涉外宾馆——新世界酒楼,高178米,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其设计布局为:地下2层,地上44层,1~6层分别为旅馆配套公用设  相似文献   

19.
徐生福 《发展》2012,(11):117-118
新疆杨作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重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较强的适生性和抗天牛特性,但采取常规扦插育苗成活率较低,合格苗数量相对少。为了提高新疆杨育苗质量,进行了倒置ABT催根法及地膜覆盖扦插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ABT催根可显著缩短扦插枝的生根时间2-3d,提高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新疆杨采用一般硬枝扦插其生根时间长,育苗成活率不足40%,而用ABT处理、倒置催根和覆膜扦插育苗则效果很好,成活率达95%以上,当年苗高和地径分别达到80~150cm和0.5~2.5cm。另外,采用此法繁殖可结合平茬进行,充分利用了种条资源。  相似文献   

20.
1、浅水层挂蚌 秋季水温有所下降,一般不会现出现30℃以上的高温,蚌的生理活动仍然旺盛,是良好的生长季节,这时宜将蚌调至水浅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