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李君 《重庆与世界》2011,28(3):93-94
词典翻译包括词目词与例证翻译,词目词翻译要在语义、语体、语用三个方面寻求等值;而例证翻译要揭示出词目词的组合搭配意义,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地道而灵活多变的译法。词目词与例证具有不同的翻译风格:词目词的翻译抽象、概括和静态,但例证的翻译则呈现出一定的具体性、灵活性,是一种动态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词典》释义例证由于编纂历史条件等所限,体例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汉语物象词语释义的视角来看,主要问题如下:例证与词义项不匹配;例证词与词目词不吻合;例证文句随意截取;例证时代与作者等信息随意标注;例证不按时代顺序排列;全称词例证晚于略称词。  相似文献   

3.
旅游翻译属于"呼唤型"文体,主要有传递信息、诱导行动的功能。从选词来看,不同风格的词法使用于不同的语境。汉语句式整齐,英语句型灵活多变,长短不一。汉语篇章倾向于归纳法,英语篇章倾向于演绎法。从汉译英的实务看,需要注意词类转换与词的增减,注意定语性词组翻译的句式转换,注意主动句与被动句语态的转换,注意长句翻译的逻辑关系,文化词翻译要注意释义及增补、类比或转译,旅游文体的篇章改写要体现再现、表达和感染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都很丰富,在汉英语言翻译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意义,更要留心它们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各民族文化、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审美心理等千差万别,各种颜色词对于不同民族的人而言,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翻译时,我们应特别注意其中的差异.该文试从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这一角度,探讨一下如何巧译颜色词.  相似文献   

5.
李芝 《新西部(上)》2009,(11):123-124
笔者以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词汇的英译为例证,从文化语境顺应的角度来分析增译法在文化词汇翻译中的运用,指出在翻译文化词汇时,不仅要考虑词汇本身的含义,更要在准确理解原文整体思想内容的基础上,顺应原文特定的文化语境,适时采用增译法,将能够反映原文精神的文化背景信息增补译出,以再现原文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6.
刘静波 《新西部(上)》2007,(10X):252-252,247
中西方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都很丰富,在汉英语言翻译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意义,更要留心它们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各民族文化、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审美心理等千差万别,各种颜色词对于不同民族的人而言,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翻译时,我们应特别注意其中的差异。该文试从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这一角度,探讨一下如何巧译颜色词。  相似文献   

7.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代表作。许渊冲先生对这首词的翻译使得词的译文与原文达到了形神兼似的效果,许先生的翻译理念深刻体现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汇、词法、句法和语用等角度来探析《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的译本,从音韵、注释和改译等翻译技巧的应用来进一步解析译本,结合许氏翻译思想,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国古代词翻译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英语写作一向是高校学生学习英语的薄弱环节。由于学生们运用英语知识的实践能力比较差.再加上中、西文化背景及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英文的表达存在很大问题。要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首先应该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英语,了解中文与英文的本质区别,结合所学语法知识,并运用增词、省词、转换等词法翻译技巧、主动与被动、动态与静态的转换以及句型重组等句法翻译技巧,掌握英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进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掌握任何一种外语都是很难的,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并非是简单地将某国语言翻译成母语或第三国语言。日语中有很多看似很简单或是很不起眼的词,翻译时却有很大难度。副词よく和どうも是日语中利用率非常高的词,它们都有多种词义,翻译时要根据环境、背景、词语搭配等加以变通,尽量避免不分场合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观照下"给力"一词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后殖民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翻译研究中关注文化因素和其他非文本因素,强调"抵抗"式的翻译。我国网民将国内流行语"给力"一词翻译为"gelivable",便是后殖民主义翻译思想的典型范例。本文评述了后殖民翻译理论的研究状况,探讨了在该翻译理论观点视阈下的"给力"一词的翻译问题,以期为我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谈翻译文化     
郭晓燕 《魅力中国》2014,(13):190-190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与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语言与文化的个性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本文试以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切入点,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翻译及其文化与翻译三个方面论述了翻译文化。  相似文献   

12.
席东 《新西部(上)》2012,(10):208-208
批判性思维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在翻译教学中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应以培养“提问能力”为重点,以真实的翻译例证体现时代性,并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初识“珠江三角洲”的涵意及轮廓,非在地图册,而是从《辞源》中。包罗万象而又语言凝练的9万余条词目里,关于“三角洲”的仅有几条。令我惊奇的是:在“三角洲”一词的释文旁,清清楚楚地印着“珠江三角洲”的简图,所占篇幅几乎等同该词条的文字,而且是该词条的唯一配图!  相似文献   

14.
马玉红 《魅力中国》2009,(31):259-260
本文从形象的等效传递角度阐明:"忠实"与"通顺"等现有的原则都不足以解决商标翻译的质量问题,强调"雅"在商标翻译中的重要性。认为注重商标的社会功能,注意发挥译入语的优势是"雅"在商标翻译中取的认可的主要原因。本文指出在"雅"这一标准的要求下,译者要借助灵活多样的翻译技巧,发挥其创造性和想象力,翻译出效果不凡的商标词。  相似文献   

15.
外语翻译并非词与词、句与句的简单对等翻译,而是反映理解和接受意义的思维过程,外语和汉语族的思维习惯不同,因此表达习惯也就有所不同.有些句子翻译后可能完全符合语法形式,但若仔细体会,却可反映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非结构性衔接的三个层面(省略、替代、连接)在翻译中的处理例证来探讨翻译策略的应用.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活动时,应提高跨文化意识,不可僵化教条,以避免出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理解上的分歧,更好的达到用语言传播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认知视域下研究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从语言、文化、认知、语境等概念综合分析不同翻译策略的应用奈件及自身优势,深入到认知层面研究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特殊性及规律性,以期能对此方面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文化、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心理感受等因素的差异则赋予颜色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框架下,对比分析了汉英颜色词的内涵,并阐释了功能理论在颜色词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及其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于会丽 《魅力中国》2013,(23):386-387
完整的句子都是有若干个词语组成.在进行语句翻译的时候。词语的翻译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探讨英译词在翻译中的使用,能够促进语句翻译的更加精准话。伴随着新词的产生.给词语的英译带来了很大的调整,正确的翻译这些词语被越来越多的人广泛关注。本文从词的构成进行分析,探讨了词的英译,为新词的英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英语臆造商标词多是采用能说明产品特点的词或词根,通过缩略、组合,拼缀、词缀、变异等构词方法创造性地设计出来的新词。其目的是使潜在消费者购买商标符号所代表的商品,激发他们强烈的购买欲。因此英语臆造商标词的翻译要达到同样效果,绝不是由原语到译语的机械替换。而是在明确原语商标命名符号指代关系的前提下,结合译语的语言特点和命名的语境因素进行的二度创作过程。其翻译的原则有从主原则、关联原则及简明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