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骚扰的受害者以女性居多,人们的关注及立法的保护更多地倾向于女性.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性骚扰的侵害对象上,男性受害者越来越多.反性骚扰立法保护的天平不能只向女性的一侧倾斜,可以借鉴国外性骚扰立法模式,探讨、补充对我国男性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商》2016,(10)
劳务派遣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传入我国时间较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2008年才在立法上首次被确认。由于传入时间晚,发展年限较短,相关立法工作滞后,我国劳务派遣制度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以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容易被侵犯最为突出,概括看来,其易被侵害的主要权益大致表现为工作中的安全卫生条件难以保障、平等权难以实现,集体劳动权难以运用等方面。本文从劳务派遣概念和特征入手,从被派遣劳动者的角度,分析对这一庞大群体权益保护不到位之处及其原因,通过对目前世界其他劳务派遣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了解,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2015,(31)
关于实现社会保险待遇的"劳动者"劳动争议纠纷的司法解释的出台,的却解决了司法审判中无法可依的困难。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该条司法解释本身有违劳动法基本原理,甚至有违宪的嫌疑!本文简单从劳动法基本原理以及对生存权和劳动权保护的立场来论证该条司法解释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劳动权的保障问题必然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和客观要求,而对劳动权的基本概念进行研究又是保障劳动权的必要前提和逻辑起点。本文从多元视角下评述了我国学界关于劳动权的观点,并在三元法域(公法,私法,社会法)的维度下提出了我国劳动权的研究思路。劳动权是指劳动者(个人或团体)以生存和发展为目的,通过法定权利的行使,以获取最大限度的劳动可能性,并以其为基础,要求义务主体为这种可能性提供最大化保障的综合性权利体系或者权利束。  相似文献   

5.
李亚辉 《商》2014,(20):139-140
劳动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源于女性劳动者特殊的生理机能和承担着生育子女、繁衍后代的特殊义务,法律给予女职工特别保护。回顾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历程,透过数据和典型案例反映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在法律层面存在的保护理念滞后,法律规定过于笼统概括,劳动执法监察薄弱、法律救济不足等问题,继而立足国情提出转变立法理念、细化法律规范,构建执法监察、法律救济长效机制,加强女职工自我保护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成立 《商业时代》2007,(26):51-52
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是两项性质不同、位阶有别的权利,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构建科学、合理的竞业禁止制度,可以有效平衡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保护劳动者、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性骚扰问题长久以来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之中,该种行为不仅会对被骚扰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也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是对人格尊严及道德底线的一种挑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通过立法形式对其进行遏制,我国在首次将性骚扰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之后,也开始了反性骚扰的立法进程。本文将简述"性骚扰"名词的兴起,我国性骚扰立法的进程,并根据国外对于性骚扰立法采取的做法对我国性骚扰立法化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我国关于商业秘密的法律虽然立法起步较晚,但已初步建立起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在依法对商业秘密保护的同时,不免会与一些相关权利发生冲突,本文就商业秘密保护与相关权利的冲突与平衡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着重讨论竞业禁止与劳动权的冲突、经营者商业秘密权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冲突,并在起冲突中提出相关建议予以平衡。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主要是在劳动者的权利在实际用工环境中很难得以保护的背景下出台的,其体现了立法者对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决心,同时劳动合同法也注重保护企业正当的权利不受劳动者恶意的侵犯,其在立法上体现了平衡保护公平的原则。本文将剖析劳动合同立法是如何平衡劳动者权益与企业权益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的冲突频繁发生。竞业禁止既是保护商业秘密权的法律手段。又是导致劳动权与商业秘密权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为追求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权和劳动者就业权的利益平衡乃至“共赢”的格局。有效的路径选择是实施合理的竞业禁止制度。从适用主体合理、保护时象合理、限制期限合理、补偿给付合理等方面对竞业禁止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唐合松  慕楠 《商》2015,(3):217-218
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了公民的劳动权,但是该权利的主体、范围和性质引起了广泛争议。为了更好地使劳动权落到实处,需要深入研究该权利到底是保护谁,保护哪些方面,该权利的性质以及相应地,对国家的要求是什么。《宪法》第42条规定的劳动权的主体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及满足特定要求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但是不可能从事劳动的人除外。《宪法》上的劳动权就是指"就业权",包括获得职业权、职业选择权和平等就业权。其中,获得职业权在性质上属于社会权,而后两者属于自由权。我国对公民劳动权的保护存在立法上和司法上的不足,需要尽快弥补。  相似文献   

12.
孙成秀 《商》2013,(21):266-266
针对大学生打工是否受劳动法保护这一问题,通过对打工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的法理探究,以及对大学生打工行为性质的法理辨析,认为在校大学生由于身份特殊,不应将其纳入劳动者的范畴,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和保护。认为大工大学生与雇主之间形成的是一种雇佣劳动关系而非劳动关系,应当适用民法的调整和保护,并进而对打工大学生在校外打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建议,使在校大学生的合法劳动权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刘肖肖 《中国市场》2014,(34):187-188
性骚扰在"骚扰"之后与"性"的价值理念结合产生,目前性骚扰已逐渐成为危害人们平静生活的一大隐患。相比欧美很多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性骚扰"问题并不轻缓,严重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对该问题的解决却显得差强人意,法律界似乎并没有将大力解决性骚扰问题提上日程的迹象,相反,对该问题的研究大都只限制在学术范围内,不做深入探讨。鉴于知识的限制,笔者无力对性骚扰进行太过深入的探究,仅结合性骚扰特性危害等,对中国大陆的性骚扰进行初步探索,以求找到规避性骚扰的良径。  相似文献   

14.
张杨 《消费导刊》2010,(3):153-153
就劳动合同法是依据劳动法,还是依据合同法进行立法的争论,我们应尽可能划定一个保护劳动者的合理标准和界限,以此作为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基准,这个基准要比立法依据更为重要。就劳动合同法是"单保护"还是"双保护"的争论,我们应明确对劳动者的保护是适当的保护,这种保护是为了让天然不对等的劳资关系尽可能达到平衡,从而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是劳动关系中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的法定竞业在立法上仍然存在企业在职劳动者和离职劳动者泄密企业商业秘密等问题。应采取竞业禁止协议的保护措施,对竞业禁止的职业种类和活动范围、对时间与地域进行限制,并采取竞业禁止的合理补偿方法,限制企业劳动者向竞争者企业泄露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企业用工的灵活性,适应现代社会多变的工作方式,我国制定了标准工时制以外的特殊工时制度,不定时工作制就属于特殊工时制度的一种。但是,由于我国关于不定时工作制的立法还不够完善,行政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执行落实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忽视已久的问题,导致出现了不定时工作制被滥用、劳动者休息权得不到保障等现象。笔者建议从提高不定时工作制的立法层级、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程序、完善劳动者休息休假制度、强化加班工资补偿功能等方面入手,对我国不定时工作制进行完善,确保不定时工作制正确发挥其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是涉及保护千千万万个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然而《劳动合同法》的有些具体制度在实施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适得其反.本文对《劳动合同法》中关于劳动合同形式制度、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劳务派遣制度作出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竞业禁止     
竞业禁止制度的实质是法律基于保护雇主的商业秘密权之目的而对雇员的劳动权及择业自由权加以合理限制。试从竞业禁止的概念、构成要件等方面出发,提出我国竞业禁止立法中的不足和完善建议,以期使企业和雇员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公平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论竞业禁止     
竞业禁止制度的实质是法律基于保护雇主的商业秘密权之目的而对雇员的劳动权及择业自由权加以合理限制。试从竞业禁止的概念、构成要件等方面出发,提出我国竞业禁止立法中的不足和完善建议,以期使企业和雇员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公平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王帅 《现代商业》2012,(18):277
人才流动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资源整合方式,然而放任人才的肆意流动又会产生企业商业秘密流失的危害。我国法律既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和择业自由权,也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权,两者平衡下竞业限制制度便成为法制领域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即对竞业限制制度及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