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内外对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创新型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对"The creative city"和"The innovative city"两种不同表述方法进行了阐释;对国内外不同学者在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指标、创新型城市评价标准和测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文章认为现有成果虽对指导创新型城市建设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对创新型城市的系统结构缺乏研究,现有评价指标多数是从城市创新能力的角度设计的,缺少创新型城市统一评价标准的研究成果,缺乏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的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创新型城市相关理论及构成要素和系统结构的研究;二是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三是研究创新型城市的统一评价标准以及综合评价和监测预警的模型方法;四是同步研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城市作为创新型国家不可缺失的内涵,其健康构建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容置疑的战略意义.其形象有别于其它城市的明显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成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城市风气、政治生态健康,法律制度完善并拥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  相似文献   

3.
以东京、巴塞罗那和曼彻斯特三个典型的创新型城市为对象,从环境条件(可视层)、制度行为(制度层)和价值理念(精神层)三个层面对其城市创新文化建设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创新文化建设的启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倡导创新观念、营造创新氛围;规划文化发展,整合创新资源,培养、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城市的功能内涵、评价体系及判定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辉  杜德斌 《经济地理》2011,31(10):1625-1629,1650
对我国对创新型城市概念、内涵和分类上的理解不足,借助城市经济基础和城市功能的相关理论,阐明了城市功能、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系,在解释了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的概念、内涵和表现方式的基础上,重点从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两个方面人手,构建了城市科技创新功能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科技创新城市的概念内涵,并初步设定了科技创新城市的界定标准及相关参数。其研究结果为推动创新型城市的理论研究,也为创新型城市的具体发展模式和未来路径选择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是推动城市创新的重大举措.本文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角度出发,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设立双重差分模型,利用2007-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出口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试点政策对属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属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且这一影响在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和城市层面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的检验表明,"政策效应"和"创新溢出效应"是试点政策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国家建设背景,通过剖析国家和地方层面创新发展的形势、梳理国家创新发展主要政策,指出我国创新型都市圈发展的时代迫切性和政策必要性,继而借助已有创新型城市和都市圈发展与规划实践,明确创新型都市圈"多尺度"、"跨政区"和"超网络"特征以及推进创新型都市圈建设的基础与条件;结合创新型都市圈的特征从内涵、评价及模式三个视角梳理现有关联研究成果,总结形成创新型城市向创新型都市圈过渡的三大研究趋势:从多元化城市走向系统多样化区域,从创新城市建设走向区域创新协调,从资源单点集聚走向资源全面协同;最后评述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枢纽,其拥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发展活力,影响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兴衰走向,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地方化和具体化,也是我国城市面向未来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抉择。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合理的政府作用是推动城市创新的基本力量,创新型城市呼唤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可以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反过来,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的水平又能够检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情况。对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树立创新观念、改革政府机构、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使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将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8年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存在滞后性;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政府战略引领、创新人才支撑、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而城市空间扩张的机制不显著;对于东部地区城市、"两控区"城市和规模较大的城市而言,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强调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城市与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凝聚机制、环境和政策,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成为构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保证因素。通过分析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人才需求,提出优化基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人才环境:构建高水平人才体制机制平台,优化基于激发个体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制度环境;强化人才载体对接平台建设,打造具有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的人才载体环境;推进城市创新文化平台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先进的城市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永不衰竭的源泉和动力。一是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城市文化危机。二是文化决定城市发展高度:"宜居城市"不仅具有功能,而且应该拥有文化。这是因为构建和谐城市离不开城市文化;文化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城市文化创新引领城市发展方向。本文提出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任务。首先是保存城市记忆: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其次是塑造城市特色: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最后是培育道德文化:城市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从创新体系、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入手,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综合解析长春市的创新能力.纵向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和宏观发展水平5个创新因子23个指标,以2001-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长春市创新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得出长春市创新能力及创新环境整体有所改善,但知识创新能力发展较为缓慢;横向选取了5大类27个指标对长春市与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运用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得出长春市创新能力较弱,综合创新能力排在后面,其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环境竞争力比较弱.进而提出提升长春市创新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翔 《生产力研究》2012,(6):128-129,144
2005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之后,有200多个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部分城市也制定了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然而,较之于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级创新型城市,国内的城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尚未形成成熟的、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文章认为,根据"星模式"(the Star Model)将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置于国家创新系统核心位置的启示,国内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更加重视和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作用,加大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聚区的规划、管理与政策扶持力度,将其全面纳入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系统中,并充分发挥其在创新系统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深圳的改革开放与建设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 《经济地理》2008,28(6):913-917
文章回顾了深圳经济特区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体制机制创新、经济发展奇迹、高新技术产业、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分析深圳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经验,提出深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的"实验田"、"排头兵"作用,率先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4.
高校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发挥这种作用的路径是产学研相结合,引领技术创新;面向社会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培育创新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深入阐述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概念模型,提出了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换句话说,城市竞争力就是指城市通过提供自然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制度的环境,集聚、吸收和利用各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明要素的能  相似文献   

17.
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论述了中心城市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枢纽,其拥有的科技创新资源、发展活力,影响着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兴衰走向;提出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必须发挥中心城市增长极和动力源的作用、选择若干中心城市进行建设试点的观点及其理论与实践依据,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的任务、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创新环境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影响城市创新环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例,根据"三年大变样"以来各项指标的数据,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三年大变样"政策实施以来河北省的城市创新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发现河北省城市创新环境的评价等级为良,拥有了完善的政策法制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但在人文环境、基础环境和机制环境方面还有所欠缺。研究结论对于加快河北省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并且能够为同类省市的创新环境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影响的14项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通过使用SPSS18.0对我国较有代表性的36个样本城市的创新型城市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水平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城市之问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差距较大,北京、上海处于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最前列,深圳、广州代表了国内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较高水平,天津、杭州等6个城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沈阳、无锡等24个城市处于中等水平,而徐州、西宁两个城市处于最低水平.此外,很多城市的全社会研发能力、硬环境和软环境发展不平衡,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提高创新型城市创新投入和加强人力资本的培育,并注重城市软硬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战略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欣 《经济地理》2008,28(1):73-78
深圳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文章分析了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阐述深圳经济发展的三大转变及深圳自主创新经历的三个"台阶",指出高科技园区是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深圳区域创新体系有鲜明特色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