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及其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红 《城市问题》2011,(12):79-83
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它关系着社区的健康发展。根据目前城市社区发展的状况,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应承担四种角色:社区建设的指导者;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社区公民社会的培育者;社区自治组织的监督者。这四种角色均有自己特定的职能。社区建设的指导者具有制定社区建设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宏观指导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引导社区文化健康发展的职能;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具有为社区提供必需的公共产品、维护社区的治安和秩序、为社区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的职能;社区公民社会的培育者具有培育非营利组织、培育社区文化、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的职能;社区自治组织的监督者具有监督居民委员会、监督非营利组织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社区并非一定是有效的初级治理单元,较大的社区社会空间制约了社区有效的自治;范围相对较小的居民小组、院落、门栋等有形的社区社会空间以及各种志愿文体娱乐组织等无形的社区社会空间更容易使居民形成集体行动,提高治理绩效.以武汉市"院落自治"和"门栋自治"为例进行验证后,得出结论:中国城市社区内部治理单元应该多层次和多元化,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单元的重构与创生.  相似文献   

3.
杨婷 《活力》2005,(12):77-77
在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出现政府与社区居委会关系不清,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是正常的。各级政府在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方面也非常重视。2001年7月30日民政部印发的《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中规定:“加强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扩充社区管理职能,规范社区管理,完善各项制度,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活动,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区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笔者认为,面对当前社区居民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完善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法律体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居民社区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市场经济社会的日趋成型,国家与社会的适度分离,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兴起提供了深刻的制度背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尽管成就显著,但却也出现了自身发展的困境,蕴藏在社区建设和社区居民自治背后的实质性问题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应选择强政府、强社会下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现代化和社会民主化的推进下,社区参与、居民自治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主题、新动力。但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居民社区参与不足的问题。从对泰州市莲花社区居民参与情况的调研来看,参与人群分布不平衡;参与的内容多以非政治性参与为主;参与意愿不强,多被动参与;参与行为零碎化、非组织化。制约莲花社区居民参与的影响因素既有体制上的,又有意识和能力方面的。居民参与不足已成为我国社区建设中的一大障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调整社区建设的路径,推动社区自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探求居民参与的生发机制,寻求居民社区参与的契合点并提升社区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高丽莉 《活力》2010,(10):124-125,127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之中,使城市社区民主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城市社区民主建设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社区民主建设相关法律制度滞后、城市管理体制与社区民主发展要求不适应、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社区民主自治缺乏有力的财力支撑等。进一步推进城市社区民主建设,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扩大社区居民参与、完善社区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7.
社区治理中的政府定位——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治理必须树立现代治理理念.政府与社区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必须彼此交换资源、合作互动、持续协调才能顺利实现各自目标.目前政府与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关系尚未理顺,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的滞缓和主导性强势行为直接影响了社区治理的效果.要改变现状,政府必须正确定位,摆脱自身社会管理的重负,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培育发展社区自治组织,使之有能力以主体姿态参与社区治理,实现社会管理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社区公共事务的研究对于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全国文明社区武汉百步亭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并分析了目前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以及自组织构建中面临的一些困境,同时,引入自组织理论,从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着力居民自治,构建社区参与系统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策略,以期为在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中构建自组织机制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理顺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的关系,2010年,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启动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区直管社区"模式。"区直管社区"模式的实践表明,这一模式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有利于化解社区管理中出现的矛盾。但在"区直管社区"模式的实践中也存在着社区管理行政化加强、社区自治弱化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等途径完善"区直管社区"模式,理顺社区管理中各主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区管理:由政府一统到多元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管理模式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当前社区组织管理是典型的政府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排斥了社区建设中主要的参与者社区居民与非政府组织等民间机构的参与权,对社区建设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我国社区组织管理模式应当由政府管理向多元合作的自治管理模式转化,成立由政府、公民与非政府组织等民间机构的代表组成社区自治管理委员会,来保障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创造社区组织管理发展的良好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1.
何文鹏  全成程 《价值工程》2011,30(36):265-266
民族社区的民族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与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越来越多的进入社区,社区不再是单一民族的居住地,而是多民族聚居的社区,因而在民族社区开展民族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银海社区通过"三个狠抓"、"三项创新"、唱好"四部曲",促进了民族社区的和谐发展,更好的推动了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郑童  吕斌  张纯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9):118-124
在21世纪人本主义回归的思潮下,“宜居”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词,而社区在宜居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宜居社区的评价指标,目的在于基于地方尺度和居民视角,识别社区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在为社区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采取强调居民主观感受的模糊评价方法,在北京市交道口街道通过分层抽样的问卷调查获得数据.结果表明,社区...  相似文献   

13.
彭文峰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134-136
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关键环节,在社区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城市的社区参与存在总体参与率低、参与被动、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只有增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进一步促进社区参与,进而实现社区自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西方城市社区的发展具有"官民二元动力机制".由于缺乏公民参与,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遭遇了体制困境.决策者应从西方国家社区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扩大参与对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使得社区建设成为打造中国城市公民社会的先导.  相似文献   

15.
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探究——以新疆伊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是国内学术界较少关注的交叉学科问题,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以新疆伊宁市为例,对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管理模式展开研究。论文通过定性研究和案例分析,深入解析西北城市多民族社区主要实行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并从经济、国家、社会和民族等四个方面阐述该模式的成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社区治理入手.社区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的规范和通过社区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社区社会资本,它们既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也是实现社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资源.因而我们有必要培育作为社会资本的认同感、人际互信、平等交换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以推进社区治理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社区在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加快推进城市化、切实加强和改进城市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社区的重要地位,大力发挥社区的重要作用,这是新形势下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论述社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延安城市社区建设实际,深入分析了延安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对新形势下做好城市社区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和谐理念在城市规划领域不断渗透的背景下,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地域单元,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支持.本文基于社区视角,探讨适于中国城市的面向和谐、多元参与的合作型社区规划途径.本文提倡从以民为本等和谐理念以及全面发展的多元目标出发,寻求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调合作机制,并提倡最终目标的和谐与规划过程的和谐并重.结合在北京市交道口的实践案例,通过建立"三层次-九阶段"合作过程模型,明确社区多元主体在各参与阶段的角色,突出顺序参与、损益评价、利益补偿等具体方法在规划过程中的运用.最后,强调通过社区集体行动将规划成果付诸实施,同时并注重社区后评价和反馈,维护和谐成果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Korean government enacted the Social Enterprise Promotion Act of 2007 aiming to foster and support social enterprises, discourse on the social economy has proliferated both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One explanation for this phenomenon is that government-driven policies have dominantly led social enterprises to the ecology of the social economy. To cope with pernicious issues such as unemployment, growing demand for welfare, and 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however, it cannot be discounted that social activists and nonprofits also have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 by building online and offline networks. To fill this niche of applying these concepts to the Asian context, this research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cology of the social economy by analyzing critical stakeholders and keywords embedded in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on social media. This case is critical and attractive to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not only because the discourse on social economy has not been fully examined but also because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on social media act as social capital among stakeholders and thus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into dealing with the enduring problems that government-driven policies seem unsolvable. By analyzing the evolution of self-organizing social economy networks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 on Facebook, this research provides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other Asian countries with underdeveloped social economies and theoretically contributes to the field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20.
周增荣 《价值工程》2010,29(18):120-120
跨入新世纪,随着我们国力的增强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住区的规划建设如何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市场的需求。我国当前城市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着一系列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违背了我国现代住区建设的目标要求。分析了国外新城市主义的规划设计思想和理念,指出其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价值,可以为我国的住区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