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型高效催菇剂研制成功湖北省隋州市针对袋制段木香菇种、平菇种以及袋料栽培木耳、香菇、金针菇、灵芝等存在要在接种穴上贴胶布,工序繁而成本高,成品率不理想的问题。组织技术力量攻关,从1989年至今,进行了近百次试验。于最近研制成功一种新型高效催菇剂。该产...  相似文献   

2.
目前,袋料香菇已成为许多山区农村发展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但在香菇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够及时,或碰上气候异常、温差大,易形成一些畸形菇或劣质香菇(统称菜菇)。这些劣质菇如果不作处理,直接作为鲜菇进入市场,售价甚低,而且销路不畅。如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袋料香菇已成为许多山区农村发展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但在香菇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够及时,或者碰上气候异常、温差大,易形成一些畸形菇或劣质香菇(统称菜菇)。这些劣质菇如果不作处理,直接作为鲜菇进入市场,售价甚低,而且销路不畅。如  相似文献   

4.
谢刚  王英 《农家之友》2003,(23):23-23
常有菇农反映,每年种植的香菇总有一部分袋料不出菇、出菇很少或出菇迟。据笔者凋查与实践,香菇难出菇的主要原因及对策如下:品种选择不当难出菇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只有科学的选择品种,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香菇按出菇温度分为高温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工栽培灵芝,主要是利用段木、木屑、棉壳等原料,但许多地方由于缺乏这些原料,而限制了灵芝生产。各地玉米芯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我所利用玉米芯栽培灵芝,取得了每lOO公斤干料收10公斤成品芝的高产量,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香菇栽培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早的国家,最早用砍花法靠自然接种栽培。后人用代料开始栽培,最初压块栽培,后以箱式栽培。在70年代福建古田人用袋栽香菇开创了我国香菇栽培的新纪元,以成本低、产量高、周期短得于在全国推广,全国香菇产量大幅度提高,现已打破日本香菇统治国际市场的局面。我国南方省份香菇栽培突出特点:空气湿度大、秋冬春产菇期长、产量高。结合南方香菇栽培技术介绍北方香菇栽培技术:一、季节安排北方香菇栽培区域大,季节温度相差较大。以河北省唐山、承德地区香菇栽培季节安排:每年春季开始制做母种安排生产,3月份制做原种,4~6月份制出菇袋,出菇期6  相似文献   

7.
《致富之友》2004,(3):28-28
由于栽培凤尾菇效益好,生产周期短(从接种到出菇约20天左右),设备简单,技术容易掌握,所以是水稻产区农民普遍喜欢栽培的食用菌。但是,因一些菇农对凤尾菇的栽培等技术不了解,导致产量低,或栽培失败。现就如何提高稻草栽培凤尾菇的产量,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栽培粗木耳的原料是段木、棉子壳和木屑,而平原地区木材短缺,棉子壳、木屑原料供不应求。为解决粗木耳的生产原料短缺问题,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在对用稻草栽培粗木耳如何夺取高产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段木灵芝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木准备 做灵芝用的树种选用壳斗科树种为主,其它如枫、杜仲、苦楝、乌桕等也可用。砍代时间为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一般砍代后6~15天将木材截为25厘米长段,原木含水量掌握在33%~48%之间,再将短段木每2段装入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内,直径小于10厘米的段木,应先用竹条捆扎,捆扎时,段面一定要平整。不能刺破塑料袋。  相似文献   

10.
年初,河南省社旗县唐庄乡官营村文超家庭农场的20余座香菇种植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多位村民有说有笑,或采摘新鲜香菇,或填充香菇袋料,正干得热火朝天;农场主贺文超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写满自信:“我一定要带领大家伙儿甩开膀子加油干,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开鲜花、结硕果。”  相似文献   

11.
室外袋裁香菇,原料来源广泛,生物转化率比段木栽培的高8~10倍,且优质高效。为生产出更多的花菇,提高产量和质量,笔者摸索出“一控、二喷,三解难”的转色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出菇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截止目前,福建省龙岩市食用菌栽培规模达1.4亿袋,粪草生菌类28.3万m^2,鲜菇产量10.2万吨。产值4.0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栽培规模增加3500万袋,产量增加工1.2万吨,产值增加1.7亿元,预计全年鲜品产量可突破15万吨,产值可达5亿元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产量增加1万吨以上,产值将增加2亿元左右。今年全市食用菌种植形成了自然栽培与反季节栽培并具,集约化、周年化、工厂化三大主要栽培模式共存的特点。全市拥有10家工厂化生产企业,主要品种有金针菇、鸡腿菇、杏鲍菇、秀珍菇、双孢蘑菇、白灵菇等,日产鲜菇达12吨以上。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刘国宇 《农业经济》2005,(11):50-51
食用菌人工栽培既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据历史记载,人类最早栽培的食用菌是木耳,约1400年前起源于我国;香菇栽培在1300多年前始于我国浙江省的庆元县,是人工栽培的第二种食用菌;人工栽培的第三种食用菌是金针菇,始于唐末韩谔撰《四时纂要》,已有1200年的历史。世界上总产量最大的双孢蘑菇是1650年由法国最早栽培成功。目前,世界上栽培食用菌大多是相当原始的农业生产。如我国栽培平菇、香菇、  相似文献   

14.
丽水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1986年国家星火项目“代料香菇露地栽培技术”在丽水实施推广以来,香菇生产有了迅猛发展。近几年的年栽培量都在4-5亿袋,约占全国栽培量的30%-40%。香菇总产值都在13-17亿元左右,香菇成为丽水市农产品中最具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目前栽培粗木耳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粗木耳采收 2潮后,培养基含水量过低,一般不足 50%,而粗木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要求培养基的含水量达 60%~ 65%。因此,要提高粗木耳产量,最重要的是解决袋栽粗木耳后期失水过多和营养匮乏问题。试验表明,采用以下措施可以提高粗木耳的生物学效率。   一、脱袋菌棒覆土墙式栽培保湿高产法。菌丝长满袋后,再培养 6天左右用 0 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菌棒表面,并用刀片划破菌袋脱去薄膜。然后在室内或大棚内按菌棒的长度铺设一条 15~ 20厘米厚的土埂,把菌棒卧式整齐排放在土埂上,每排一层…  相似文献   

16.
《致富之友》1995,(9):19-19
平菇袋栽的系列补液法(一)塑料袋式栽培平菇,以其栽培管理方便.空间刊用率高。便于控制杂菌污染等优点,在生产中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但装式栽培后期增养料失水严重.养分不足,造成于实体发育差,产量低,已成为袋栽平菇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菌袋的后期补液已成为...  相似文献   

17.
江桂如 《农家之友》2007,(10S):28-29
马蹄(荸荠)在我国南方各地均有栽培,“芳林马蹄”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颇受欢迎,在贺州市八步区久负盛名,栽培面积较大、产量高、品质优。目前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肥料配方不合理使用、病虫防治等居多,导致马蹄出现死苗或烂果,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用玉米芯栽培香菇 ,只需将脱去玉米粒后的玉米芯轴棒粉碎成粗屑状 ,添加一定量的辅料配制成培养基 ,就能用于栽培香菇 ,其色泽和菇质与木屑代料香菇一样 ,且比木屑产量高。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季节安排适宜玉米芯栽培的“EX03号”香菇品种 ,出菇温度5-25℃。黄河以南地区可安排在秋季制袋 ,冬、春出菇 ;黄河以北区域可适当提前或推后。二、培养料配制按玉米芯屑80%、麦麸18 % ;或按玉米芯屑60%、阔叶木屑25%、玉米粗粉13 %的比例称量 ,置拌料场地面 ,分别加入石膏粉和白糖各1 %、磷酸二氢钾0 3% ,水130 %。…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俗称土豆、山药蛋、洋芋等,既能做副食、又能做主食,粮菜兼用,老少皆宜,营养丰富,颇受人们喜爱。但传统模式栽培马铃薯,产量低、效益差。随着脱毒马铃薯的研究和推广,使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而双膜覆盖栽培又可以使马铃薯提早上市近一个月,价格要高出露地马  相似文献   

20.
香菇产业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浙江是我国香菇的发祥地,其中龙泉、庆元、景宁、云和等县就有数百年段木香菇史,从事香菇生产的菇民遍布全国各地。20世纪80年代开始,袋料香菇的成功开发,给香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香菇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以浙江的云和县为例,不足12万人口的小县,近些年袋料香菇生产都在6000万袋以上,2000年达到7000万袋,使香菇生产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回报,单项人均收入近1000元。香菇作为云和农业支柱产业,为云和县的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期间,龙、庆、景、云一带的许多菇民为了扩大再生产,纷纷到资源丰富的周边省、市发展香菇业,把香菇生产推向全国,使香菇业方兴未艾。但是,香菇业毕竟是一个以消耗资源当代价的高耗产业,如果继续停留在目前的生产水平上,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不但保持不了香菇生产大国的地位,而且将推动现有的国外市场、甚至于本国的广阔市场。为了改变目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使香菇业在入世后仍具有强径的竞争力,我们认为应切实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