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来 ,河北省财政收入得到快速、稳定增长 ,但由于目前该省财政经济存在许多问题 ,影响了财政运行质量。因此 ,应在确定财政运行质量判断标准的基础上 ,评价财政运行的质量 ,并通过加大财政改革力度 ,建立财政平衡机制和财政风险防范机制 ,完善财政体制 ,加强财政法制 ,改善财政运行的外部环境等措施 ,实现河北省财政运行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以来,中国财政转型经历了帝国财政崩溃、全能财政试验与宪政财政建设三次大变迁的过程。鸦片战争后,我国的帝国财政制度走向瓦解,民国时期试图进行变革但没有成功;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同时进行了全能财政的试验;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宪政化改革加快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在深化财政改革的进程中,需要持续滤去帝国财政的毒素,通过完善宪政财政程序以推进财政公共化,提高财政制度的长期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财政理论界的话语体系中,我国的财政类型经历了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迁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属于什么财政类型,与“建设财政”、“公共财政”又是什么联系?立足国家治理演化的三维视阈,通过对中外财政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可见我国正进入财政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建设的是治理型财政.治理型财政具有主体多元性、公共参与性、公益性与回应性、绩效性、法治性特征.我国建设治理型财政,需要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循序增加财政参与度,提高公共部门信息公开化程度,推进财政治理法治化,积极汲取发达国家治理型财政建设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在财政、经济、政治、社会、伦理、自然生态显露出严重失衡的形势下,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财政”力求探索财政如何能助可持续发展一臂之力。可持续财政是包括国家财政、公共财政(民生财政)和生态财政的三位一体的系统,国家财政和公共财政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前者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分配问题,后者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生态财政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可持续财政是从财政的视角解决“人-社会-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财政信息化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技术支撑.本文分析了财政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提出了大财政系统的定义,总结了大财政系统的特点,如基于财政大数据、实现完整的内部控制、融合IT治理等;分析了大财政系统的主要价值,如支持财政业务实时监控、支持地方政府债务穿透式监控、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实现绩效管理智能化、优化财政资金产业扶持政策等;阐述了建设大财政系统的策略,如进行大财政系统顶层设计、建立财政大数据标准、建立财政首席信息官制度等.通过大财政系统的实施,促使财政在改革发展大潮中主动作为、实现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6.
新农保财政补助数额的测算与分析——基于2008年的数据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财政补助政策是新农保和老农保的最大区别,该政策有利于建立起覆盖全国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财政补助政策的主要内容为中央财政补出口,地方财政既补入口又补出口。运用2008年全国人口、财政等方面的数据对新农保财政补助数额做出测算,结果发现,中央财政有能力承担新农保财政补助,中西部贫困地区地方财政筹资难。因此,需要重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合理划分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责任,加强政策执行力,落实好各级财政补助资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活动中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阐述了财政透明度影响政府财政绩效的机制,指出通过提高财政透明度可以改善财政绩效,并就如何提高我国的财政透明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地方政府间财政分权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自清末参照西方模式启动财政分权改革以后,财政分权既涉及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也包含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随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改革的展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也开始产生。清末、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对于当今中国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促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制度化是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重要制度保障。文章以养老保险财政补贴数据为依据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财政责任进行研究,发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存在财政供款责任隐性化、财政调整不稳定、财政分担责任不合理和财政责任地区差异较大等问题。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非制度化是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责任改革应从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变,实现财政预算责任制度化、财政供款责任制度化、财政分担责任制度化、财政调整责任制度化和财政监管责任制度化。  相似文献   

10.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政职能的新定位,将财政职能由经济延伸至社会、政治等方面,中国的财政改革由以经济改革为中心逐渐演变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对完善财政改革和明确现代财政治理方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涵义,这种改革定位的历史性突破也将引起财政改革逻辑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地方财政治理能力内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建国以来地方财政治理体系构建与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地方财政治理能力提升面临的主要困境,从树立地方财政善治理念、探索建设地方"大财政"发展格局、促进地方财政治理法治化、建立科学的地方财政治理评估体系等途径入手,提出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1.
财政联邦制理论反思及其对中国财政体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存在于政治、经济、财政等领域。这种竞争有利有弊,要全面禁止既不可行,也不可取。需要考虑如何建立和维护一个地方政府竞争的秩序框架,以保护正当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传统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基于“仁慈性政府”预设,存在着内在的财政集权趋势,倾向于试图扼杀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本文摈弃了上述预设,提出“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和“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以消除传统财政联邦制原则的误区。通过总结和剖析相关文献中有关中国财政体制的财政联邦制定位论述得出结论:相较于传统的财政联邦制,中国属于“准财政联邦制”国家。需要修正后的财政联邦制原则和完美型财政联邦制原则来框定中国政府的财政竞争,也需要“市场维护型联邦制”原则来辖制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竞争,更需要竞争性政治联邦制原则来避免财政集权。  相似文献   

12.
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是目前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如何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财政专户案件频发,涉案金额巨大,引起了社会对财政专户资金管理的极大关注。本文从财政专户案发情况的角度分析了财政专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国库资金与财政专户资金管理模式对比的角度分析了财政专户管理的改进,进而提出了规范财政专户资金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原则与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财政新定位,中国需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既要放眼世界,又要立足国情。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应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现代财政制度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体现民主财政和法治化财政理念,有相应的专门财政管理机构,以专门的治理技术为依托,适应动态财政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安排下,财政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财政与市场、财政与社会、财政与民众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财税预算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中国财政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期间,尽管经过了1994年税制与分税制的大规模改革,但离现代财政制度相距甚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而且也必须从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增强财政治理能力入手。  相似文献   

16.
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但我国渐进式的改革思路决定了我国当前的财政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由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转轨的过渡性的二元财政,即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并存.如何实现财政模式由二元向一元转化是我国财政模式转换的难点所在.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明确国有资本的公共属性,积极进行国有资本的存量和增量调整,进而使国有资本财政为公共财政所同化是实现我国财政模式顺利转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财政收支安排的不同,我国地方政府存在差异化的财政风险。通过选取动态、静态的财政风险指标,利用多层次模糊评判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地方财政风险测度模型,研究测算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程度,对保证地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黑龙江省财政样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该省年度财政风险程度和主要的风险成因,该实证结果与黑龙江省财政的现实情况基本相符,从而验证了财政风险测度模型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虽然近年来财政透明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对财政效率的影响路径仍缺少充分研究。财政效率应从各级政府职能出发考查财政职能履行情况,因而地方财政透明度与财政效率提升,应主要考察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即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具体包括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种类合意性、公共物品供给规模、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资源浪费情况等。本文通过对我国29个省区的实证研究证明,地方财政透明度与财政效率间确实存在正向关系。为促进财政效率提升,需要加强财政透明度,以政府预算信息公开为核心,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报告、审计报告等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风起云涌的数字化正在重塑经济与社会形态.适应财政治理能力提升的要求,包括广东在内的不少地方将数字财政建设作为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抢抓财政数字化转型机遇.从实践看,各地运用先进数字化技术为财政改革提供科技支撑,但也面临着制度与基础条件支撑不足、组织力量不够强等问题,尤其是对数字财政内涵及财政数字化转型的本质规律认识不够,影响了数字财政建设的顺利推进和改革效能的充分释放.针对上述现象,本文认为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深化对数字化、财政数字化转型内涵规律认识基础上,深入研究数字财政的理论模型和规范,统筹数字财政建设与财政改革,全面增强财政的安全性、效率性和公平性,强化服务大局、引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20.
风起云涌的数字化正在重塑经济与社会形态.适应财政治理能力提升的要求,包括广东在内的不少地方将数字财政建设作为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抢抓财政数字化转型机遇.从实践看,各地运用先进数字化技术为财政改革提供科技支撑,但也面临着制度与基础条件支撑不足、组织力量不够强等问题,尤其是对数字财政内涵及财政数字化转型的本质规律认识不够,影响了数字财政建设的顺利推进和改革效能的充分释放.针对上述现象,本文认为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深化对数字化、财政数字化转型内涵规律认识基础上,深入研究数字财政的理论模型和规范,统筹数字财政建设与财政改革,全面增强财政的安全性、效率性和公平性,强化服务大局、引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