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惊涛骇浪中时刻立于不败之地,在战略竞争上必须力求突破.若能基于"蓝海战略"做出创新决策,相信能够对企业赢得独特的市场竞争力起到核心助力.本文从战略竞争、蓝海战略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蓝海"式创新决策的重要性,加之对美国西南航空、太阳马戏团等成功案例的剖析,相信能给广大企业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颖  张海清 《当代经济》2009,(22):42-44
本文利用"蓝海战略"的四步动作框架和战略布局图来制定出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蓝海战略",开创出可弹性组合小户型房产和物管服务的"蓝海"市场,这将为中小房地产企业带来迅速而高效的价值能力,从而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企业越来越面临着经济垒球化、竞争无国界化的新格局.正是由于市场的不断国际化,一些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名牌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并且占有了较大市场份额,这一新局面的出现迫使我国民族企业必须对如何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做出战略分析.本文即针对我国民族企业品牌现状,在认真 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培育民族品牌的发展战略,这也许对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尽早成长为国际名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中国的民办教育市场由无到有,有小到大,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这个行业,在促进这个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内部的竞争。成立将近20年的新东方伴随着教育行业而发展,见证了这个行业由蓝海逐步走向红海。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新东方未雨绸缪,希望通过积极变革,在这个市场中长远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5.
在"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到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之中,而低价格经常成为中国企业竞争的标签。随着低成本优势的逐渐削弱,国内大型工程承包商正面临着后劲不足的发展瓶颈,如何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模式及价值,主要以N公司的实践为案例,探索工程企业如何超越价格竞争,创造新的蓝海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国外资本和产品大量涌入国内,我国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内市场的竞争,同时也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必须加强成本预算的管理.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立足于未来国际市场.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意义,然后介绍了企业成本预算管理的环节,最后就如何加强我国企业成本预算管理提出了一些时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族企业越来越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竞争无国界化的新格局。正是由于市场的不断国际化,一些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名牌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并且占有了较大市场份额,这一新局面的出现迫使我国民族企业必须对如何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做出战略分析。本文即针对我国民族企业品牌现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培育民族品牌的发展战略,这也许对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尽早成长为国际名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市场进入战略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中国的企业也将面临更多更强的竞争 ,这些激烈的竞争不仅来自纷纷涌入国内市场的海外跨国企业 ,也来自海外市场各种国外企业的竞争。本文通过借鉴日本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战略以及分析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所存在的问题 ,初步探讨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应采取的市场进入战略。希望能对即将或已经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有一点小小的启发。1日本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战略的经验与模式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海外拓展 ,70年代加快步伐 ,80年代“全…  相似文献   

9.
PC抱团突围     
一个企业包围了众多企业组成的行业,这并非是一句玩笑.面对PC市场的下滑趋势和来自苹果iPad的冲击,英特尔、微软以及联想等传统PC阵营的核心势力正酝酿一场突围. 10月26日,微软发布Windows8操作系统,采用全新触控风格的用户界面,提供屏幕触控支持.据了解,Windows 8是微软对Windows操作系统自1995年以来进行的最为激进的革新.在打开Windows 8设备时,这种差异就立即体现了出来.不见了熟悉的桌面,用户看到的是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触摸屏设备中最常使用的应用图标.Windows 8的推出,彻底模糊了平板电脑与传统PC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何为"蓝海"?"蓝海"就是尚未开发的新的市场空间。何为"蓝海战略"?"蓝海战略"就是从向对手的竞争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就是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  相似文献   

11.
Exchange rates and trade: How important is hysteresis in tra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responsiveness of a country's export supply to exchange rate changes and measures its quantitative importance by breaking down export adjustments between changes in output levels by existing exporters (intensive margin) and movements due to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exporters (extensive margin). Using data on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Spanish manufacturing firms, the paper finds sunk costs hysteresis in entry and exit t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export market participation, but unrelated to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 The sunk costs of entering the market appear to be much larger than the costs of exiting the market. Finally, although hysteresis exists, its effect on the responsiveness of aggregate trade volumes to exchange rate changes is quantitatively small. A 10% home currency depreciation results in an increases in export volume due to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xporting firms of only 1.4% of export volume.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inks between locational conditions,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Two modes of foreign market servicing are explored: exporting activity and relocating of selected business activities abroad.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about 3000 firm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outputs of SMEs' innovative activities – product innovations and patent applications – enhance exporting propensity. Nevertheless, the input-side indicator – R&D intensity – appears to exert no impact. Furthermore, the locational factor proximity to research institutions promotes SMEs' exporting. Regar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selective relocations abroad, the findings show that SMEs with a high degree of R&D are less likely to separate production from other operations and relocate it abroad. Moreover, manufacturing SMEs assessing the proximity to research facilities, as well as support from various regional authorities as important and good-quality locational conditions, exhibit a significantly lower likelihood to relocate selected activities abroad.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究竟怎么走?对比东亚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和拉美等发展模式,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有很大的风险。城市化过程中,是发展大城市,发展中等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方面,决定于创业及劳动者发展和就业机会、工资水平、进入城市成本和在城市中生活的成本等因素。都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怎么布局,应当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只能是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国中小企业中80%以上的工业生产存在污染问题,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导因素。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污染治理存在企业规模小,单位治理成本高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的不足。中小企业要解决污染治理问题,首先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树立长远观念;其次利用政策优惠,加强融资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另外在治理方式上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联合治理策略、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5.
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内部与外部因素制约下,中小制造企业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短板。根据设计驱动创新理论,将技术、市场需求和产品语意3个方面有机整合,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情景下,通过对其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基于设计驱动型创新视角,以实地调研、网络搜集、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定量分析方法探讨在设计创新整合过程中,企业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和产品语意设计能力三大影响因素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三大影响因素中的子变量与企业设计创新绩效呈现不同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制造企业在工业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内外兼修、深度融合三大原则,并为其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路径设计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制品管理是中小企业生产过程中困扰已久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多工序、多品种制造业企业中。由于企业产品特征导致在制品管理的难度,JIT方式难以付诸实践。结合JIT思想与ERP系统,实现对在制品的物流与信息流有效控制,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小企业物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素萍 《生产力研究》2008,(13):142-145
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的特点,利基市场营销成为一种重要的市场营销战略,如何选择利基市场成为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目前的利基市场选择方法多数为定性的方法,本文尝试将灰色定权聚类方法应用于中小企业,以期为利基市场选择提供一种定量分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黎萤  霍雨桐  杨妍 《技术经济》2021,40(10):90-97
中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制造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备动力基础.以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2016—2020年发布的支持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为样本,运用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QCA)从中微观层面讨论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不同类别政策的组合模式及执行成效.研究发现:①以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主的科技服务中介政策是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②以直接支持为主的创新创业政策、以主体减税降费和提供直接金融支持为主的财税金融政策及以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主的科技服务中介政策等5种政策组合能够有效促进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制造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适合中小制造企业的企业资源规划(SME-ERP)理论,并阐述了影响中小制造企业实施SME-ERP的关键成功因素,以及中小制造企业在实施SME-ERP过程中和实施阶段任务完成后的绩效评价理论。结果表明,SME-ERP理论可促进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对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与上海、北京等全国金融中心相比,广东应选择特色金融强粤道路。广东可依靠市场机制完善,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先行先试构建南方(中小企业)债券交易中心,在突破债券融资瓶颈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债券发行市场,创新中小企业债券,实现中小企业债券组合等来完善拓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途径。为此,短期须降低债券市场准入门槛,控制债券市场风险;长期须完善二级交易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投资者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