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郝书辰 《经济管理》2006,(16):80-86
影响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状况的经济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特点与制度优势;二是社会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性质和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特点、比较优势,结合对社会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性质及其对产权制度安排的要求的研究,论证了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基本模式,并通过实证分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1-2015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和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角度考察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与长三角地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国有经济和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高,极大地阻碍了其经济增长,且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阻碍作用比长三角地区大;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与长三角地区相差不大,但没有发挥与之相当的带动作用.因此,为了实现经济振兴和追赶发达地区,东北地区首先应该降低国有经济和传统产业所占比重,淘汰落后产能;其次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效率;最后应该激发高技术产业潜力,构造以其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及调整思路席春迎一、我国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现状及评价改革以来,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和世界各国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一般规律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熊彼特创新经济学的框架下分析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以及产业组织特征,并利用1999—2009年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是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源泉;(2)国有经济比重、市场结构、隐性知识含量等行业特征因素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3)诸多行业特征因素对于生产率的影响性质说明了中国工业不是单纯的“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的表面问题,而是“重技术引进,轻制度建设”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瑛 《生产力研究》2012,(10):180-182
文章着重分析了影响制造业分布的"需求"因素,将中国各省区的"市场需求禀赋"划分为本地市场需求、面向本地的周边地区市场需求和面向本地的国外市场需求,进而用2009年的数据分析各地市场需求的分布;本文将制造产业划分为内部市场依赖型产业和外部市场依赖型产业,并用2005—2009年28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内外需求分布对不同类型产业集聚和分布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国有经济的规模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有经济的效用和国有经济的运行成本都是国有经济规模的函数 ,并共同决定国有经济的规模 ,使之表现出时间的非线性。评价国有经济的规模经济性 ,可以使用利润率法和生存法则。我国的国有经济规模并没有处于经济规模区间 ,需要进行重组 ,基本思路是从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选择出发 ,进行企业组织和内部结构重组 ,实现国有经济的规模控制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专用性对产业集群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黛 《经济问题》2006,(8):9-11
产业集群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理论界对产业集群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强调经济因素到注重社会资本的过程,但社会资本的专用性特征及其对产业集群的影响却未得到重视。专用性是社会资本的内生性特征,产业集群内的社会资本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为集群成员所专用。社会资本专用性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促进与限制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尽管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包括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仍然对国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存在困惑。为澄清对国有经济的模糊认识,笔者通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及"国进民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市场化改革取向决定了现阶段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将国有经济全部从竞争领域中退出,实行私有化。我国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具有弥补市场失灵、发展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决定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转变为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进程中,国有经济的进与退要由国有经济的功能决定,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相似文献   

9.
优化中央企业国有经济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优化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行业上和区域间的分布。为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中央企业国有资本应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切实保障国家政治、国防和经济安全。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主要是国防军工)、自然垄断性产业、战略资源产业以及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1995-2008年行业和地区两个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面板FMOLS估计方法和面板DOLS估计方法对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外向度和资本密集度对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各行业和各地区垂直专业化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为此,政府应采取相关政策措施,促进高技术产业垂直专业化趋势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1.
K. C. Fung    Alan  Siu 《Pacific Economic Review》2008,13(1):124-13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political economic issues of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 of a developing country in the context of the Doha Round negotiations. We first discuss the variou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rvice industries. Then we incorporate these features in a Grossman-Helpman style political economy model and solve for the politically-determined service sector protection. We then examine how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increased cross-cutting lobbying, the reduction of state-owned service providers and linking negotiation on agricultural protection with negotiation on service sector liberalization can help reduce the political constraints on liberalizing the service sectors.  相似文献   

12.
马强  孙剑平 《技术经济》2011,30(1):112-115
基于1990—2008年我国垄断行业收入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协整、Engle-Granger检验以及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垄断行业的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能源、交通相关的垄断行业的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与能源相关的垄断行业的收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而与交通相关的垄断行业的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太显著;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的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面板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就业替代与中部地区的"边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扩展,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以劳动密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发展迅速,这些地区正在以一种反梯度模式进行着其特殊的"再工业化"过程,并形成对内地国有部门和传统工业地区的刚性就业替代。人口外迁、就业萎缩、经济地位下降,中部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在显现被"边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产业结构变动展开,重点放在1992—2007年期间。首先回顾了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建设申的作用,并验证了国际投资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接着系统分析了在外资产业结构和地区产业分布非均衡发展的情况下,分别分析了外资在第一、二、三产业的特点和变动趋势、产业内部特徵,外资产业变动与中国三次产业变动的关联性。最後分析了物资进入中国的地区分布差异,外商投资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特徵,以及外资产业与中国产业结构在不同地区变动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淑艳 《技术经济》2012,31(1):67-71,90
运用区位商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运用偏离-份额法,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方面分析辽宁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全国区域分工中,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层次较高;辽宁省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其经济实现较快增长;辽宁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行业的发展水平仍较低,这些行业在区际分工中不具有优势;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投资大、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重化工业在辽宁省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we use industry level panel data regression models to examine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s from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LMEs) into non-LMEs, as well as from state-owned LMEs into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ur study reveals tha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in LMEs have a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upon non-LMEs, and state-owned LMEs have a strong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upon both state-owned and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ith below average technological capital intensity. As the agents of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providers of technological public goods, state-owned LMEs have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bridging the technology gap between advanced technologies brought in by foreign funded enterprises and the technological base of other local firms, and thus have facilitated the assimilation and adaptation of advanced foreign technolog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1998~2004年我国各省份的工业经济数据,分析了国有资本退让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劳动效率的关系,考察了国有资本退让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资本开始从我国工业经济中不断退让,为私人资本和外来资本提供了进入和相互结合的空间,从而极大地刺激了资本的原动力,带来了经济增长和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王鹏  高妍伶俐 《产经评论》2012,3(5):111-118
本文以2001-2010年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区域经济增长细化为三次产业经济的增长,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水平对我国三次产业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环境规制水平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第二、三产业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对西部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对东、中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和西部地区的第一、三产业的增长无显著影响。因此,应当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各区域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转型期,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市场、政府、全球化等三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空间重组。本文在综述产业地理集中和集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31个地区、制造业27个典型的行业的2005—2008年的数据进行面板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转型时期,在影响制造业地理集中的诸多因素中,产业关联度的高低对制造业地理集中的程度和水平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