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诸多弊端的暴露,人民币国际化日益成为决策层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布局上不断出台政策,意在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中取得先机。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货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得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中国经济特点,提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是本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重要体现,掌握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对于一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已经成为国家、广大学者、相关行业人员的关注重点.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大课题,是一个探索性的前沿问题.本文立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有利条件,比较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从整体上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鼻.我国应该有计划地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霸权衰落与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不期而遇.本文通过对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横向与纵向比较,认为由于美国综合实力依然强大,国际货币历史惯性和转换成本不可小视,其网络外部性形成远非一日之功,因此,美元霸权只是相对衰落.同时,跨境贸易、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和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试点预示着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但其作用范围仍相对有限,因此,我国仍需提升综合国力并警惕美国对人民币国际化势头进行打压.  相似文献   

4.
曹标 《当代经济》2016,(33):111-113
以SDR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为标志,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如何推进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汇率制度对于货币国际化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以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这四种主要国际货币为例,分析了它们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汇率制度选择,总结其利弊得失,得出结论认为,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该国国力累积的结果,不能一蹴而就,为了确立本国货币的国际信誉,应采取稳健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5.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IFM(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对中国而言,这是其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舞台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事,它关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格局中地位的提升.对此,在当下很多媒体的报道下,大家认为这一事件是指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了,直接减少了货币兑换的麻烦和成本等.这一想法是对于人民币"入篮"的一种误解.人民币加入SDR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这次加入只是人民币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并且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其他"入篮"货币相差甚远,尽管长期影响积极正面,但短期仍有会导致人民币贬值、会加大国内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对此,我们应理性的去看待这一事件.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跻身于国际货币之列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相应地会给该国带来铸币发行收入等经济利益以及政治上的利益,但同时也使该国面临着诸如货币需求及汇率波动、货币政策失灵等问题。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综合比较其收益和成本,从而使人民币的国际化沿着正确的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7.
一种货币从国内货币成为国际贷币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国经济贸易金融发展到相应阶段的必然结果。货币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就是货币国际化的过程,2009年7月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征程。本文通过对世界主要国际货币竞争的分析,总结出决定货币竞争力强弱的主要因素,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尚不完整。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并无国际协定赋予某一货币超然地位,每一种货币都可能通过货币竞争上升为国际货币。主导货币履行国际储备职能的欠缺,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性所在。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竞争优选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是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必须占有一席之地。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潮流未从根本上颠覆既往货币国际化前提的理论判断,人民币在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方面与某些国际货币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国际化面临新的机遇。本币国际化具备一些条件:一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二是贸易规模和全球占比不断提高,三是高外汇储备、高国际投资净头寸、低通货膨胀和汇率渐进升值,四是政治军事实力的增强,五是英美法系、市场主导的香港离岸市场。其制约因素:一是对资本项目管制,二是金融市场发育滞后,三是汇率缺乏弹性,四是结算清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上不完备。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存在"从价值尺度、到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最后到储备手段",先周边化、再区域化、最后国际化的顺序值得商榷。目前,货币当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成效超过预期,但潜在成本巨大,可持续性存疑,必须借鉴日元等国际化的教训,从根本性改革入手,围绕某些货币职能审慎推进。  相似文献   

9.
邵华明  侯臣 《财经科学》2015,(11):23-33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正日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美元国际化的历程,以及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指数和外汇储备份额状况,并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应以渐进的方式推进,即人民币自由兑换,利用我国现有的优势实现人民币区域化,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不断壮大的经济金融实力、不断扩展的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很不相称,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并不天然地需要将其货币提升到第二大国际货币的地位。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主导货币对货币地位的滥用以及履行国际储备职能的缺陷,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性所在。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竞争优选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是方向所在,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必须占有一席之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对我国的损害,主要体现在货币被动投放和外汇储备损失两个方面,本币国际化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部分对冲储备损失。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潮流缩小了人民币在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方面与现有国际货币的差距,国际化面临机遇。目前"管制是前提、政府来主导、离岸做平台、升值为驱动"为特征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模式有其合理性,进展超过预期,但潜在成本巨大,可持续性存疑。应着眼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冲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对我国带来的损失,以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为目标,以国内金融改革开放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育为基础和平台,以资本项下人民币流出入为主要渠道,不拘泥于周边、区域,直接面向全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履行国际价值尺度职能不是短期政策重点。无须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预设分阶段定量目标。相当长时期内,国际化的人民币仍需美元信用背书。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主要风险,应有所预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1.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多元储备货币时代。货币发行国可能获得的各种利益,或许是对现代信用货币竞相国际化的最好解释。作者认为,除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等无法计量的好处以外,货币国际化利益主要表现为国际铸币税收益,以及运用境外储备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文中以实证研究表明,可计量的美元国际化利益至2 0 0 2年底已累计高达953 0亿美元。同时估算,若2 0 1 0年实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则1 0年内可获得近750 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国际化利益。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优势与劣势并存。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金融机构国际地位提升,人民币公信力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环境改善等,使得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占优条件。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不够发达,资本项目较低的开放度,人民币不能够自由兑换,又使得人民币处于国际货币竞争劣势。从货币国际化竞争条件内生性理论来看,需要动态看待人民币国际化条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将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民币国际竞争条件的改善。中国应采取分步实施策略、同步推进金融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促进贸易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两个平行金融市场"制度推进金融市场建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区域合作等有效措施,改善人民币国际化竞争条件。  相似文献   

13.
Using simulations projecting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into the future, this paper first examines when China will overtake the USA to become the largest economy. Demographic changes that affect economic growth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se projections. China is expected to become number one sometime in the mid-2020s, unless its growth rat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worker declines dramatically, à la the lost decade of Japan. Next, the paper examines whether China becoming the number one economy will mean its currency, the renminbi (RMB), will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key currency. According to the basket currency regressions during the period that Chinese currency was gradually appreciating against the US dollar from July 2005 to August 2008, it is shown that the RMB has already acquired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Asian currencies. This shows that the RMB is fast gaining the status of a regional anchor currency for a possible regional joint float. A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proceeds with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ts currency, the RMB is expected to gain in the ranking of other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 such as the store of value and the medium of exchange.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独特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宪明 《生产力研究》2012,(10):49-50,80,261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实际上是该国强大的经济贸易实力和经济金融的高度开放而逐步形成的结果。文章通过对英镑、美元、马克、日元、欧元等货币国际化路径差异的比较分析,结合中国经济的基本特色,探寻人民币国际化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可能发展成为世界货币之一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提出人民币可能发展成为世界货币之一的论点。为了说明这一论点 ,本文从世界货币的产生、发展和现状说起 ,分析了人民币要发展成为世界货币必须具备的条件 ,如发展成世界货币可能带来的好处和问题。文章与几种不同的看法商榷之后 ,指出对人民币可能发展成为世界货币的问题 ,应持支持的态度并在条件成熟后采取措施加以促进。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之区分构成了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典型的非对称特征。该种区分必将影响不同国家间汇率及汇率制度的选择。本文试图提出一种观点:发行非国际货币的发展中国家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可以形容为"储备型汇率制度"。在该种制度下,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断进行干预以实现其国际货币储备的不断积累,由此而造成本币长期贬值(或低估)和贸易的持续顺差。该种观点不仅与当今世界汇率与汇率制度分布之事实相一致,而且还可通过一个反映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行为的动态优化模型进行严格的理论证明。尽管"储备型汇率制度"可能与当前IMF所规定的反"货币操纵"条款相冲突,但是在当前这种不公正和非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该制度无疑是发展中国家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Along with globalization of trade and finance has come a certain globalization of money. Some countries have adopted monetary unions and currency boards; others increasingly use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in place of national mon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dea of a global money—framed here as a voluntary, representative arrangement based on accepted principles for optimal conduct monetary policy. It argues that if the current pace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continues, a global money may emerge that is better adapted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xchange—although such a change may be a long time in coming. (JEL F330, F360, E420 )  相似文献   

18.
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加深,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日高,相关的研究增多.但笔者认为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和国际化并非短期内就可实现,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否则对中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将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实施步骤上,可先行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可接受性",提高非居民对人民币的普遍接受范围和程度,从而体现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为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和国际化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且避免承担过多的国际社会责任,减少制度变迁的成本,不失为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以来,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逐步推进“去美元化”进程,已是国际社会共识。周边化及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建立人民币区域接受程度监测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东盟及中国香港人民币使用情况的分析,提出人民币区域接受程度指数的构建框架并进行影响因子的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在政策推动及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未来东盟人民币接受程度将持续提升,但短期内受经济政治影响会出现较大反复;(2)受政策推动、存款规模较小以及贬值预期影响,中国香港人民币贸易接受程度的提升快于金融接受程度,提高人民币存款占比有助于提升人民币接受程度;(3)中国香港经济状况对人民币接受程度的影响力要高于内地,反映出货币国际化是市场自发选择的过程;(4)由于货币替代影响双边货币政策效果,中国香港通胀水平、利率以及内地通胀水平会受中国香港人民币接受程度的反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德国马克是欧元出现前全球第二大国际货币,但其国际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受到货币当局的限制。本文通过挖掘德国马克国际化受限的内在原因,得出其主要因素包括德国货币当局对货币价值对内稳定这一货币政策目标的维护,对出口企业竞争力的保护,德国长期实行的资本管制以及德国特殊产业结构下金融业发展的极端落后等。这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发展条件及推出时机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