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规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的经验品和信任品特性,加剧了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该文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质量特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市场的影响出发,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规制及其完善,提出中国食品安全的“规制论”。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合谋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食品安全监管是政府治理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在食品监管的执法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非安全食品产生的超额利润,导致监管人员和企业之间存在合谋行为.文章运用博弈论基本原理,通过对博弈整体分析和对关键人的具体分析.得到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完善食品市场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食品市场的安全状况与政府食品安全规制密切相关.文章以养殖业抗生素滥用为例,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加强政府规制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政府规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与沃尔玛“猪肉门”相关的177篇报纸文章进行个案反思,归纳出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机能现存的三种失调表现:日常监管高度乏力、“发证”与“验证”路径依赖和消费者索赔权实现的被动性.为破解我国食品市场低安全质量均衡的困局,应有的放矢地对这些食品安全规制机能失调的现象进行矫正.尤其是促使食品经营者主动从“反应型食品安全监管”向“自主型食品安全监管”转变,进而促进食品市场“自适应机制”效力的更好发挥,理应成为矫正食品安全规制机能失调的一个制度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市场基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食品市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食品市场失灵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进而对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市场需求基础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对食品安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的建立应从食品安全问题的市场特征出发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规制是纠正食品市场失灵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食品安全市场中存在的市场失灵状况,接着简述信息不对称理论,并指出食品安全规制的理论动因,讨论了食品安全规制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试图为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市场基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食品市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食品市场失灵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进而对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市场需求基础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对食品安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的建立应从食品安全问题的市场特征出发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认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在于市场中经营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而在减少食品市场信息缺失方面,消费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北京市消费者关于食品标识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了目前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基本态度,指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足的原因,为完善我国食品信息公开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发挥作用的基础,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机制对解决食品市场失灵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和生产经营者利益行为对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既缺乏积极的激励作用,又缺乏刚性的约束作用。真正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充分、及时、准确、有效的传递,要不断健全、完善政府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的体制机制,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强制性披露信息和自愿性披露信息的范围与责任,营造优质优价、诚实守信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宏筠 《经济与管理》2005,19(11):93-95
中国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成因有生产者因素、消费者因素、政府监管和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几个方面, 应采取相应的整治对策,如加速生产模式集约化、加强消费者的教育、加强政府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有关食品安全的各种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大执法力度、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及建立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等,以规范食品市场。  相似文献   

11.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民生,是天字号工程。近年来,三明市切实把粮食安全当作系统工程来抓,统筹产、购、储、加、销,确保全市粮食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三明市粮食安全保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粮食的生产和流通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两个重要因素,目前粮食生产的问题不大,而流通环节的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开始起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其低效率和高成本正成为妨碍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而农产品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经济功能、科学的交易体系和严格的交割制度,可以促进高效、畅通、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主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对保证粮食数量安全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政策本身作用和政策的示范作用对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都有帮助.在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中,粮食的质量安全只有通过生产环节的良种补贴来得以保证;而粮食的生态安全是粮食补贴政策中最需要加以完善的.为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粮食补贴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提高科技要素的贡献率,防止粮食生产中“倒U型曲线”的出现,并通过扩大良种补贴范围,鼓励生物农药的使用,同时实行休耕地制度,保持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14.
The article differentiates between self-sufficiency and food security. The impact of Russia’s 2014 food embargo on the food system and food trade is analysed. Domestic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and Russia has become more self-sufficient in food and seafood. In addition, food trading partners have changed. Western food and seafood trading partners have been replaced by trading partners from Asia and Central Asia. There is a high likelihood that the Russian food market has been lost to Western exporters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Even after sanctions and countersanctions end, it is difficult to see the pathway for Western food exporters to recapture market share in Russia.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证券公司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聪  宋慧英 《经济经纬》2012,(1):157-160
笔者利用2006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传统的SCP假说、相对市场力量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支持传统的SCP假说:市场集中度与证券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市场份额、效率与证券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并且,效率与市场份额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崔彬  伊静静 《经济经纬》2012,(2):115-119
近年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我国食品安全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笔者在对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形成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省862份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受消费者对食品供应各有关主体的信任、消费者对相关机构监管作用感知的显著影响。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的结果也从消费者感知角度反映出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被动地位和食品质量信息披露中的角色缺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关系问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粮食安全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全球来讲,世界可耕作土地越来越少,粮食安全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对我国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大力增产粮食,确保粮食安全,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视仓廪盈实为盛世景象。粮食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科技创新,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论文分析了粮食安全的含义及问题,探讨了粮食安全衡量指标、内容及其含义,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瘦肉精""苏丹红""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如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成为百姓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提供了法律保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对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将逐步形成有效控制,但纵观食品的生产过程,尤其是结合近年来几次典型食品安全事件的特点,还应看到,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应结合食品生产的特点,对食品进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从农田到餐桌"监管理念的产生,体现了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也为理解当代生态农业建设的意义提供了新角度。  相似文献   

19.
Jane Du  Cheng King 《Applied economics》2018,50(41):4470-4487
This paper i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government finance and food security nexus in China from 1978 to 2016. Using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for linear and threshold cointegr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ina’s government finance and food security have reinforced each other throughout the reform era when a structural break was allowed in the model. However, the strength of cointegration and Granger causality in the government-led food security link is stronger, hence supporting the state interventionist view that a strong state has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fulfill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in China. China’s government finance and food security changes indicate food sector reform probabilities under fiscal constraint, as regime-switching indicators have delineat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difficult fiscal periods and the main reforms in the food sector. In practice, this result implies that further policy reforms can be effective for China’s future food secu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