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产品内分工的发展,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日益深化已成为东亚区域经济发展不可逆的趋势。本文梳理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表现和特征,对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引起的东亚贸易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对东亚各经济体的影响,揭示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存在的缺点和潜在问题,并提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促进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赵颖 《中国物价》2015,(4):26-28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通过东亚贸易模式传导到东亚区域内部,东亚经济由此受到一定的拖累并暴露出诸多问题,东亚贸易模式面临转型。本文阐述了东亚贸易模式的发展演化及其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系,并选取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和东盟分别对中国、欧美出口最终产品份额作为代表变量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东盟向中国出口最终产品份额的增加对东亚区域内贸易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东亚贸易模式从"外部依赖"向"内需主导"转型有利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货币合作在近年来有了加速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货币一体化理论无法解释东亚的这一发展趋势,使得东亚货币合作在理论上难以突破。同时,东亚的现实状况也阻碍了东亚的地区合作。而欧洲的制度创新给了东亚地区以启示,东亚必须打破对国际货币金融体制的路径依赖,寻求自己的发展思路和现实道路,积极推进东亚的货币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4.
东亚债券市场合作是东亚证券市场合作的主要内容。当前,东亚各国要通过发挥东亚债券市场的作用、培育私人投资者和发行者、加强东亚债券市场合作的制度建设以及优先发展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计价债券市场等措施加强东亚债券市场合作。  相似文献   

5.
陈小蕴 《财贸研究》2002,13(4):95-100
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东亚经济区域在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经济体的开放性、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以及次区域承受外部冲击的对称性方面比较接近最优货币区的标准,有利于东亚建立货币联盟。但是,东亚的经济趋同性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等因素构成了东亚货币联盟建立的障碍。要加快建立东亚货币联盟的进程,可通过建立亚洲货币基金、东亚汇率联动机制和创立亚洲货币单位的路径渐次演进。此外,加强政治上的合作也是建立东亚货币联盟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方面暴露了东亚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另一方面证明了东亚各个国家单独钉住美元的不稳定性。危机过来,不少的学者和政府官员开始探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但是进展的速度并不快。目前,随着国际资本流动速度的加快以及美国财政赤字的增加,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应该加快其步伐以保证整个东亚区域的安全。在这种背景下,东亚汇率协调也被提上日程。中国作为东亚的一个发展中大国,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参加东亚汇率协调呢?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东亚奇迹”模式,使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东亚经济体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以零部件贸易为代表的生产网络框架下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本文考察了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结构的变迁,研究了生产者服务业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分析结果表明,与东亚制造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生产者服务贸易随着东亚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也得以快速发展。从生产者服务贸易总体上看,东亚发展依然遵循了“雁阵”主导的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具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加强东亚区域金融合作不仅可以稳定区域内汇率,还可以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缺少必要的组织机构及决策系统、缺少有关汇率合作的框架协议、东亚各国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等。当前,东亚各国要进一步完善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组织机构及决策系统、建立东亚区域金融监督机构、东亚各国继续加强合作以及加快构建东亚自由贸易区及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陈文奇 《商业时代》2006,(13):64-65
目前,东亚货币合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多层次障碍,因此尚无法建立类似于欧元区的东亚统一货币区。本文认为,我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应在东亚货币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应加强与东亚各国汇率政策的协调,再通过推动次区域的货币合作,最终建立东亚共同货币区。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与欧盟的地理标志之争,对东亚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促使东亚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意识崛起。"地理标志"概念被移植,国内地理标志法律保护体系得以形成。其次,导致东亚地理标志保护立场分化。日本、台湾地区成为"亲美派",中国大陆及韩国则保持中立。再次,促使东亚地理标志国际摩擦受到关注。东亚"中立派"在地理标志之争中的态度将逐渐趋于明确;"官民协作"将成为东亚地理标志维权的一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吴丹 《国际贸易问题》2008,305(5):32-36
本文利用东亚10个主要经济体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东亚贸易引力模型,对东亚进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潜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国家经济规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口国制度、国际直接投资、国家间的经济水平差距和地理距离是东亚双边进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香港、泰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对东亚的进口潜力较大,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对东亚的进口潜力较小。加强东亚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和区域贸易合作的发展、推进东亚各经济体的制度改革和调整、积极合理地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加强物流建设与合作,应成为东亚各经济体未来重要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2.
欧定余  江珊  尹媚 《中国市场》2013,(14):89-91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东亚生产网络贸易分工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日本,这一东亚发展初期"雁型模型"的"领头雁",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而中国,随着其快速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其贸易水平迅速攀升。近年来,东亚面临着欧债危机带来的东亚与欧盟之间的贸易下降,并深化到了东亚的每个全球化经济体。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最重要的经济体在这场欧债危机引发的欧洲贸易衰退中受到了不同的影响。本文考虑了欧债危机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检验,探讨了欧债危机后中日在东亚生产网络中贸易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东亚经济体超额累积外汇储备现象用传统的衡量外汇储备水平的经验法则已无法解释。本文在分析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持续累积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同时,试图区分东亚经济体不同类别国家之间的差异。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东亚发展中经济体表现出为防范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风险的较强的谨慎动机,东亚相对发达经济体则主要是对规模和交易需求的反应,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谨慎动机倾向;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外汇储备累积与汇率制度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强相联系,而东亚相对发达经济体的外汇储备累积与其外汇市场干预和汇率波幅收窄相联系,东亚经济体的外汇储备累积行为并不能用重商主义动机进行解释。东亚经济体外汇储备超额累积现象凸显出加快推进区域货币和金融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使东亚认识到货币合作对保持稳定和繁荣的重要性。本文论述了东亚区域一体化与货币合作的关系,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动因、面临的困难,探讨了东亚货币合作的模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东亚经济周期与次区域经济周期存在性检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东亚经济周期(EABC)研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趋凸现,本文选取10个代表性国家(地区),以实证方法对1970-2004年东亚经济周期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和聚类分析;得出东亚经济周期存在,NIEs、ASEANs等次区域经济周期存在,地区性大国经济周期独立性较明显,中国与东亚经济周期关联度逐渐加强等结论,分析结果为东亚经济合作进程中出现的诸多现实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后雁形模式”与东亚贸易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贸易在雁行模式的带领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在进入90年代以来,东亚贸易增长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快速发展,研究东亚贸易结构的变化特点及其形成机理也随之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庞鹤 《商场现代化》2012,(31):191-192
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发生,将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推倒了风口浪尖。东亚经济在危机发生后迅速回升所带来的"东亚奇迹"并不能隐藏东亚经济不平衡的事实。本文通过分析经济不平衡的含义和危害,展现东亚经济不平衡的特殊状况,并提出东亚经济再平衡更需要区域内的合作,而中国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18.
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学君 《商场现代化》2006,(28):304-305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必要性。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具备一定的现实条件,但一些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及文化差异因素等制约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为了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遵循五大原则,建立互信机制,推进东亚货币合作,推进区域内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双引擎”的核心力量,开展专业化分工与重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11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数据为代表,采用针对不同国家的最优ARIMA模型预测东亚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发现东亚大部分国家面临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通货膨胀持续上涨的趋势明显。并采用面板数据和Pooled-OLS分析法分析东亚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东亚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复杂,在惯性通胀、产出缺口、国际油价和粮食价格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并发现次贷危机前后的东亚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有所不同,次贷危机前石油和粮食价格等成本因素大大地推动了东亚的通货膨胀,次贷危机后产出缺口等需求因素较大地影响了东亚的通货膨胀。针对东亚通货膨胀问题,文章提出包括中央银行改革、紧缩性货币政策、能源和粮食储备战略和调控个别行业或商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东亚经济遭受严重打击,支撑东亚繁荣的贸易模式和区域生产网络的局限性在危机中暴露无遗。东亚主要国家依靠财政扩张政策迅速走出危机,但在欧美迟迟难以走出困境和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背景下,东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发展模式转型不可避免,东亚必须超越现有贸易和生产网络的弊端,否则未来将陷入极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