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汇率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高消费和亚洲地区的高储蓄,同时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后生产分工模式变化的必然结果,并不完全取决于汇率水平。因此,解决中美贸易差额问题不能只盯住中国的汇率水平。中美应在加强磋商的基础上,分别出台措施缓解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对于中国而言,主要做好七件事,包括加快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积极发展本土资本市场、运用货币对冲操作手段、提高亚洲区内货币的结算功能和落实内需主导战略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释了"货币稀释理论",据此理论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在均衡解的表达式中包括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消费(或储蓄)、金融发展、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经济地位等宏观经济变量。然后通过理论推演得出如下结论:(1)货币经济中的实际利率小于自给自足经济中的实际利率,由此得出金融资产具有流动性溢价,推广了Caballero et al.(2008)的结论。(2)在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条件下,全球失衡是必然的。(3)中国的马歇尔K值被高估。我们提出了"总K值""有效K值"和"流动性过剩放大系数"概念,并用中国数据验证了中国的"有效K值"明显低于其"总K值"。(4)给出并严格证明了经常账户和贸易余额、资产供求的渐近表达式,论证了经常账户和贸易余额之间的关系。利用此模型可以分析不同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对全球失衡的影响,从而全面理解世界经济,为经济理论、金融理论和世界经济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3.
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经济后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到2007年底外汇储备达到15280亿美元,而且目前的增长势头还没有放缓的迹象。巨额的外汇储备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高昂的机会成本、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同时,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积累还给中国经济带来以下风险:货币错配更加严重、流动性持续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巨大、信贷和资产市场膨胀、银行体系据曲和债券市场分割,经济周期波动和加剧。为降低中国高额外汇储备带来负面效应,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深化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放和培育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一年多的实践中,人民币升跌交替,但大致路径为平稳升值。时至今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创历史新低(1:7.8081,2007-1-10)并继续呈升值趋势,中国贸易顺差不降反升、外汇储备突破万亿,与此同时,美国财政、贸易双逆差增势依旧。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竞争环境,国内资本也日益融入全球资本市场。这不仅使中阳投资者得以分享全球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能力。但同际化投资面临着较多的风险,其中汇率风险是同际化投资的特有风险,也是影响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投资者对国际化投资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现阶段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及同际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使得对外投资的汇率风险陡增,迫切需要我们有效管理同际化投资组合的货币风险。  相似文献   

6.
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外汇储备的增加会改变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对货币当局的政策调整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通过对1993-2006年的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对基础货币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会引致基础货币的快速增长。需要通过调节国际收支,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变经济结构来调节基础货币增长过快。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国汇率政策的实质是"逆市场的预期管理"。迄今为止,汇率决策的思维定势并没有发生变化——害怕汇率浮动。过去是害怕升值,现在则是害怕贬值。然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实行的"预期管理"并不能导致汇率的自主稳定。面对无法出清的外汇市场,当前实施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的中间价形成机制让篮子货币陷入易贬难升的困境。在中国的特定条件下,面对贬值压力,货币当局必须在汇率稳定、保住外汇储备、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项目适度开放(或维持适度的资本管制)四个目标中选择三个。有鉴于此,我们依然主张人民币汇率应该尽快实现可自由浮动。为了防止汇率过度超调,可以引入人民币盯住宽幅一篮子货币作为过渡措施。盯住宽幅一篮子的安排可以在防止人民币出现超调的同时,避免过度干预外汇市场,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外汇储备的损耗。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散的背景,通过两国经济的数理模型分析,以及对中美两国国际收支特征和中美两国资本循环流行过程的现实考察,来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导机制.中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是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伴随着外汇储备持续高增长;美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是经常项目逆差、资本流入长期稳定增长和对外投资的高增长.中美两国资本循环流行过程形成的依存关系是美国用美元买我们的商品,再通过其资本市场的强大吸引力使我们把得到的美元再借给美国,美国则把借来的美元再投资给我们并且继续购买我们的商品.而这种国际收支长期非均衡发展形成的依存关系成为金融危机的主要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因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下一步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应放在世界贸易、货币体系的大环境下考虑;在当前的贸易体制下,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弱化,不能依赖于汇率自发调整贸易失衡;中美贸易失衡,是美国与亚洲地区经济结构的失衡,应加强双方的合作,争取时间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中国应进一步强化内需主导战略,在经济和货币上,与亚洲国家一起,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0.
从紧的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明年资本市场的存量流动性要比今年有所收紧。由于出口放缓使得2008年贸易顺差增速将大大低于今年.使得明年外汇储备增速也要慢于今年,因此基础货币增速也会回落.从而使得广义货币供应增速将比今年有所下降。因此.预计2008年广义货币增速从今年的17.6%降至16%-165%。信贷和货币增速属于流量流动性.明年将偏紧。  相似文献   

11.
何曦 《时代金融》2009,(3X):67-69
随着中国第三产业逐渐发展、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服务贸易数额逐年上升,中美体育产业服务贸易程度不断加深。因为美国在与中国的篮球产业服务贸易中具有超绝对优势,因此占领了绝大部分中国篮球市场。我们应该以超绝对利益视角来审视中美篮球产业的服务贸易合作,合理利用美国NBA在中国的投资,借鉴其产业管理方法,壮大中国篮球产业规模和竞争实力,才能在与美国的篮球产业服务贸易中拥有竞争力,实现贸易"双赢"。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开放,对外经济成分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强。自200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使得外汇储备不断攀升,国内随之出现了货币供给过剩的现象,随之到来的还有资本市场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少观点认为是国际收支活动引发了这一系列的状况。本文围绕这一问题作出详尽的分析,研究了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的机理,并具体分析了由国际收支所带来的超额货币量的大小。通过计算我们估计,从2001年到2003年,并不存在超额基础货币供给,而从2004年开始,超额基础货币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在2007年超额基础货币达到6千5百亿左右,且超额基础货币自2002年以来的累积数量达到2万亿左右,从基础货币超额投放来看,现有经济中累积的超额广义货币供给量大概为8万7千亿。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欧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双方具有庞大的贸易规模,在劳动力资源、资本、高端技术和市场潜力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中欧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将给双方企业在扩大贸易和投资等领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并能节省诸多成本,是我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一步。但双边互换协议主要是应对国际流动性问题,更多具有象征意义。我国资本项目存在管制、资本市场缺乏深度也限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节奏;国际货币体系的惯性和美国的霸权使得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中欧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双方具有庞大的贸易规模,在劳动力资源、资本、高端技术和市场潜力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互补性。中欧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将给双方企业在扩大贸易和投资等领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并能节省诸多成本,是我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一步。但双边互换协议主要是应对国际流动性问题,更多具有象征意义。我国资本项目存在管制、资本市场缺乏深度也限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节奏;国际货币体系的惯性和美国的霸权使得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外汇储备与国内货币供应量关系为: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其数量变化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顺差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6.
外汇占款作为我国货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减直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因此,分析外汇占款的变动趋势,探讨外汇占款对我国经济增长形势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对维护和促进国内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巨额的外汇占款及其形成过程外汇占款是指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银行购买外汇形成本币投放,所购买的外虻资产构成银行的外汇储备。在我国,外资进入中国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流通使用,外汇占款即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的外汇,即以本币计价的外汇储备余额。外汇储备即人民银行所持有的外旺资产,其存量的变动必定与基础货币的投放或回笼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开放和发展条件下,基于凯恩斯动态货币需求调节方程和Cavoli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外汇储备增加的国内市场利率决定模型。对中国2001~2008年月度数据的OLS和TSLS回归结果表明国际市场利率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利率影响并不显著,而物价水平、产出和滞后一期的货币供给等变量系数符号不仅与理论预期一致,且检验结果显著。这表明中国渐进的资本市场开放战略和外汇储备的持续积累并没有对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系统影响,对模型中变量系数的比较分析还发现中央银行的货币冲销政策效果非常明显。为使模型更加优化,由增加残差序列二阶自回归对原模型进行了调整,回归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论文进一步采用了递归的SVAR模型来分析国际利率和外汇储备增加对国内利率的动态冲击效应,脉冲响应函数表明这种动态冲击效应同样十分微弱,再一次表明了中央银行的货币冲销有效性和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全球货币最终趋于统一,但在主权货币没有消亡、各国经济日益融合的现实条件下,货币错配是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将总体货币错配分为两种类型即债权型货币错配和债务型货币错配,并分析了它们对一国经济与金融稳定的不同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日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严重的货币错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的货币错配形势已相当严峻,由此形成的货币政策困境要求货币政策重心转移,即以内部目标取代外部目标。  相似文献   

19.
1975年以来的现象观察和数据分析显示,一国的债权债务地位对其货币国际化构成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国际信用货币制度下,美国选择了贸易渠道流出、金融渠道回流的美元国际环流模式;而日本、中国等债权国通过输出廉价商品和资金,对美国的债务国地位和美元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形成支撑的同时却抑制了本币国际化。因此,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债权大国,中国必须采取消除过度贸易顺差、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躲离美元及拓宽人民币金融输出渠道等措施,以抽身现行美元环流模式,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超额货币供给现象源于基础货币快速增长和货币乘数不断攀升的综合作用,外汇占款增长引发基础货币被动投放和商业银行信贷持续扩张.进一步加剧了超额货币供给.缓解超额货币供给现象,需要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减轻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降低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依存度;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