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27日、28日,“第八届京台科技论坛暨京台科技合作研讨洽谈会”在北京饭店隆重召开。500多名来自京台两地科技界、学术界和工商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齐聚北京,共同商讨京台两地科技与产业合作情景,寻求扩大科技,产业以及经济贸易方面交流与合作的渠道。本届论坛不但参加人数多,更主要的是内容十分丰富,围绕“服务十一五规划,参与科技奥运、发展京台合作,共促产业标准”的主题,不但有大会主题演讲,而且组织了17场专题论坛,包括农业、IC、RFID(无线射频)、汽车电子、下一代互联网、3G(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娱乐、中医药技术、生物医药、物流、金融等。为使这次盛会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让更多人分享会议的成果,在北京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各相关协会的支持下,我们选择了其中部分论坛内容刊登于此。  相似文献   

2.
9月25日、26日,“第九届京台科技论坛暨京台科技合作研讨洽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500多位来自京台科技界、产业界、工商界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工商界人士出席了这次盛会。今年论坛的主题为“科技、合作、引领、创新”,而“创新城市、奥运商机、产业标准、农业合作”是本次论坛研讨的四大领域。本次论坛的内容十分丰富,组织了科技奥运、汽车电子、移动城市、绿色能源、IC设计、品牌、创业投资、都市型农业与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等共20场专题论坛。为了使这次盛会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转播,让更多人分享会议的成果,在北京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各相关协会的支持下,我们选择部分论坛内容刊登于此。  相似文献   

3.
宋建华 《中亚信息》2009,(11):36-36
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中俄(苏)科技合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论坛上表示,纵观两国科技合作的过去和现在,由“单线流动”转为“互动合作”。  相似文献   

4.
5月24日,“第五届京台科技论坛暨京台科技合作研讨洽谈会”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开幕。500多名来自京台两地科技界、学术界和工商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再次相聚北京,就加强京台两地计算机与软件、微电子、知识产权、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交流进行为期3天的研讨洽谈。中共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李炳才、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北京市人大副主任赵凤山、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朱育诚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张茅副市长主持。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李炳才致辞。“京台科交会”自1998年创办以…  相似文献   

5.
<正>加强吸引台商服务业逐渐成为大陆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发展服务业的主要措施之一。北京如何在新一轮台湾服务业转移中,充分发挥优势,找到京台服务业合作基点,促进北京服务业的发展,是京台经济合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要将京台服务业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需要一些政策性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京台青年科学家论坛"于8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两岸科技工作者交流合作的一次重要聚会,400余位两岸青年科学家在5天时间里,围绕农产品物流和食品安全、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水资源管理等城市发展热点问题进行广泛探讨,积极推动京台两地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基层科技组织的深度对接,为北京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第八届京台科技论坛”的分论坛之一,京台“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论坛”于9月28日上午在北京饭店召开。该论坛的台湾方面由台北市电脑公会组团,带领台湾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界高层共20人专程来京;北京方面由北京通信信息协会牵头,组织政府、企业、运营商及科研单位共8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部于 2000年 12月底在北京召开的第七次全国科技外事工作会议,总结了我国科技外事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今后的任务和应注意的问题。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对国家“十五”期间的科技工作,特别是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进行了部署。马颂德副部长在大会总结发言中,就新世纪如何开拓国际科技合作新局面谈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意见,现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9.
第九届全国科技外事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总结“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成果和经验,深入分析新时期国际科技合作形势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科技外事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全面部署“十二五”国际科技合作新任务。中其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主持。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台湾"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京台科技论坛暨京台科技合作研讨洽谈会"于 5月 8日在京开幕。 500余名来自京台两地科技界、学术界和工商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了为期 3天的研讨洽谈活动。这是继"2000京台科技合作研讨洽谈会"之后,京台双方又一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盛会。  相似文献   

11.
第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简称“科博会”)于5月20日-25日在北京举办。本届科博会的主题是“科技奥运与科技创新”,它是展示我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为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令人振奋的应用成果的一个窗口,是在奥运会即将来临之前,我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科技、经济交流合作盛会。  相似文献   

12.
为庆祝中俄(苏)建交60周年和《中苏科技合作协定》签订55周年,以“中俄(苏)科技合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主题的论坛活动于2009年9月15日在北京举行。该论坛由科技部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员会共同主办,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国家基金委协办.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承办。  相似文献   

13.
两岸加入WTO与科技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引颈而望的“入世”愿望,随着祖国大陆“入世”脚步的加快,已进入倒计时。两岸“入世”对两岸的科技产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它也为两岸的科技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两岸科技合作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优势互补的合作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带动下,两岸科技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本文拟通过对两岸科技合作的现状、特点及其障碍的分析,进而研究两岸加入 WTO后两岸科技合作的前景。 1.两岸科技合作的现状与特点   两岸科技合作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又有其外在的诱因。说其有内在的必然性,是因为两岸科技合作具有很强…  相似文献   

14.
以“面向2l世纪的京台经济合作”为主题的京台经济合作研讨会,将于8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是由北京市台办和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主办。这次研讨会内容主要包括交流研讨和项目洽  相似文献   

15.
“10+1”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科技合作的新进展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10+1”框架协议的签订,中国与东盟的科技合作取得了许多新进展。下面从近几年双边科技合作的新进展入手,提出了双边科技合作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江苏科技信息》2006,(4):F0004-F0004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升江苏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江苏一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通过政府计划的引导和支持,我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与国外开展了合作研发、共同进行产业化、专家学者互访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产业》2007,(1):43-43
日前,中国政府与加拿大政府科技合作协定在北京正式签署。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对外签署的第100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与加拿大政府国际贸易部部长DavidEmerson分别代表双方政府在协定上签字。签字仪式上,双方宣布中国科技部和加拿大国际贸易部将建立联合基金支持协定下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合作。徐冠华表示,中方一贯重视开展国际间科技创新合作,政府间科技协定为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搭建了平台,拓宽了合作渠道。协定框架下开展的合作与交流为我国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和锻炼了高水平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8.
尽管农业在北京市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极小,但它承载着过多的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因而京郊农业的发展对北京经济整体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入世后,北京农业面临政策、市场、体制变化等影响,可以借鉴台湾应对入世所采取的相关农业政策措施。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于推广、引进和开发新品种;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提高附加值;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等。京台双方已有的农业合作虽然规模不大,但涉及的领域较广,包括农业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开办生鲜超市(三产),以及举办农业会展、农业科技研讨会,开展农业考察和人员互访等。京台在…  相似文献   

19.
“院市合作”十年实现“三级跳” 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政府已经建立起了良好而稳固的合作关系。北京是中国政治、科技和金融管理的中心.优秀的人才、资源大部分都集中在北京,北京市政府在促进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国科学院也为北京市的科技、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20.
以“中央统筹、地方协作、基层落实”为核心要义的东西协作,为我国跨区域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合作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和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宁波和凉山州两地现有的农业现状和合作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未来农业产业链的科技合作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