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黄云 《金卡工程》2009,13(3):83-83
利益衡量虽是司法实践的一般方法,但在行政审判中却是最必不可少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是众多行政案件的实质所在,行政诉讼中的利益抗争,实质上也就是公民权利与对国家行政权力之间的抗争。因此行政审判中复杂的利益关系需要利益衡量方法为其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在审判中法官应当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进行取舍,妥当地平衡相互冲突各方利益,做好利益衡量。本文以确认违法判决为例,着重就法官在行政审判时应对个人利益予以重视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独立审判是宪法、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确定的人民法院行使职权的一项重要原则,独立审判包括人民法院审判权独立和法官审判权独立两个方面。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是实现独立审判的前提,在审判实践中,受到人民法院本系统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独立审判难以实现。笔者通过本文试图探讨人民法院独立审判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3.
徐兴华  张霁 《金卡工程》2010,14(9):32-33
陪审制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制最终形成于英格兰,随后又传到了其他国家。它的出现首先是为应对司法任务繁重、法官数量不足的实际需要。其次是民众对国家权力的不信任,试图通过陪审制来制约国家的司法权。然而中国的陪审员制度不存在以上两方面的原因,相反我国的陪审制度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政治作用远大于其自身功能,因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适用范围不够确定;对陪审员的资格要求过高;法庭组成中陪审员的名额太少;审判程序中审判权被虚置。  相似文献   

4.
合理构建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是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欲使这三种权力形成合理关系,需要根据审判权运行存在的问题,在客观评价法院科层化组织结构与法院内部复合化权力构造以及院、庭长职权配置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严格区分法院组织的行政逻辑与司法逻辑,进一步明确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权限定位,完善其职权范围与行权程序,并构建审判权反向制约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相关机制。唯有如此,才可能构建出合理的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毕潇 《金卡工程》2009,13(3):119-119
在行政审判中,行政判决具有独特地位。作为行政审判权的集中体现,行政判决既影响对相对人的救济,也影响对公法秩序的维护。在我国,由于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漏,使得实践中的一些行政争议很难依据现行法律作出适当的判决。由于行政诉讼判决直接影响到一国的公法秩序,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对行政相对人的救济,因此,必须对我国的行政诉讼判决类型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法官自由裁量权广泛地存在于司法审判中,法官应当独立地、公正地通过对案件的审判实现利益的重新分配,表达社会正义。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有其深刻的客观原因。法律在赋予司法机关权力的同时,亦对其进行约束。从立法、司法程序、法官职业道德等方面来规制与监督法官自由裁量权,有利于法官自由裁量权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我国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西方一些宪法学家和行政法学家都从不同角度论述行政机关的裁量权,以及对其进行控制的问题,例如,英国宪法学家戴雪认为,裁量只是“专断”的一个委婉说法,曾任英国诉法院院长的丹宁认为,对法律中的裁量权应当严加控制,凡是对行使不当的裁量应被判为非法。英国的一些法官主张,裁量权不应是专断的或反复无常的方式行使裁量权就是用该权力的行为,由此可见,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和使用有着很大的争议,本就行政自由裁量权及控制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行政立法在我国国家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如侵害国家立法权、乱设许可、批准、缺乏程序立法等。我国应当从保护公民权利为根本出发点,完善行政立法。本文就当前我国行政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法治国家,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之所以能够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程序法制,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保障是程序法制的重要内容和结果。通过程序法律制度对相对人实现法律保护,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我国行政程序法制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保护(一)我国行政程序法制的传统皇权神化,"神秘主义"是我国行  相似文献   

10.
黄祥 《金卡工程》2009,13(3):13-14
法院变更罪名现象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存在原因。从权力关系的角度来说,检察权不能等同于公诉权和法律监督权,司法权也不能和审判权混为一谈,法院变更公诉罪名问题反映的是公诉权和审判权的关系,审判权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居于核心地位,我国目前"流水式的诉讼构造"应向"以裁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转变。法院变更公诉罪名的行为涉及正义、人权和效率等多元价值问题,法院直接变更罪名当然符合诉讼经济原则,但程序正义和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法官错案追究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一步,指的是办理案件的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违反法律的规定行使审判权,由相关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追究其责任的制度。近年来司法制度的不断改革要求对法官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问责制度。对法官来说这是一个更高的标准要求,公平公正是法治社会要求的目标之一。司法机关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因素,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在人们的视野中不断出现,不断影响着司法的底线。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纠正了大量错判案件,这些冤假错案的出现不仅仅破坏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更破坏了法律的威严性,严重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法官扮演着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平公正,维护着社会的价值取向的道德取向的角色。保证法官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其他机关的影响。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但其仍有不足。本人从我国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现状出发,通过中西方错案责任的比较,分析出我国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完善我国的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2.
时庆莹 《金卡工程》2009,13(12):24-25
随着近些年刑事诉讼改革的深入,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司法界的重视,已经有一些检察机关开始了量刑建议权的试点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赋予我国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有利于制衡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对于完善公诉权、增加量刑透明度、监督审判权、保障被告人的权利、防止司法腐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审判方式改革是人民法院保证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益,促进严肃执法,强化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改革现行行政审判方式,使其适应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要求。发扬民主、弘扬法治是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方向,合法性审查原则是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重心,规范庭审方式是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行政审判方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则应包括推行直接开庭,注重合法性审查,强化被告举证责任,落实合议制度及摆正法官位置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2016,(19)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刻不容缓。政府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制度,表明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国家政策规范为指导,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构成类似时,法官应当参照指导性案例实现类案类判。但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待决案件与指导性案例类似而法官没有参照指导性案例、法官扩展适用指导性案例、法官隐性参照指导性案例、法官对当事人提出的参照指导性案例的请求未置可否,以及法官否认指导性案例作为上诉或再审理由等五种典型的适用失范现象。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失范现象会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与实践隐患。欲改善法官参照适用指导性案例适用失范的现状,最重要的措施是构筑起新颖、多维、精细化的指导性案例参照流程,为法官适用指导性案例实现类案类判提供参照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丁奕瑶 《金卡工程》2010,14(8):67-68
回避制度源于"自然正义"法则中的"任何人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的基本要求,具有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司法形象公正的多重公正价值。目前我国法律对律师执业回避的规定尚有不足之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改革进程,提出我国应当重点落实法官回避制度,同时适度强调律师回避的职业操守,达到防治法官腐败、实现司法公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权 《金卡工程》2010,14(6):236-237
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是指政府按照特定的标准和程序将行政资源分配给国家公务员,通过对国家公务员行为方式或价值理念的引导,最终实现政府行政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我国现行激励机制的主要缺陷是理念陈旧、机制单一、执行不力。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促进激励公平,在激励标准设计上做到三个结合,同时应当把激励机制的执行保障作为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董哲 《金卡工程》2010,14(8):19-20
当出现涉外民商事纠纷时,常常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此时,国际私法开始发挥作用,其中的冲突规范帮助我们明确了应当适用哪一国的实体法。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尽管在很多情况下法官确定了应当适用哪一国的法律,但是如何查明该外国法的内容却十分困难,而且这也成为困扰法官判案的一大障碍。虽然我国的司法解释有所阐述,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于我国目前外国法的查明制度进行探讨,同时探索外国法查明的新途径,旨在促进外国法查明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郑岚 《财会学习》2016,(18):94-95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持续发展以及完善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进行了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应对事业单位所进行的财政支出,表现了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视以及支持。为了满足如今财政政策的有关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持续进行管理会计水平的提升,使之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如今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当中依旧有诸多问题的存在,应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促使其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文传 《金卡工程》2009,13(9):76-76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民事司法实践中对举证责任转移制度存在的误区,法官和当事人应当明确举证责任转移与"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关系和互补性,明确举证责任转移与举证责任倒置的界限,审判实践中法官要正确履行在举证责任转移时的阐明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