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培育河南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洪文 《企业活力》2007,(12):86-87
<正>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是实现河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必然选择。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看,集群化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适应这一趋势,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对推动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互联网产业、计算机硬件、通信设备制造业等网络经济的核心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网络经济的发展成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的新途径。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河南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现代服务业强省、现代农业强省、网络经济强省,即"四大"强省建设。其中,网络经济作为信息化发展催生的新产业形态,对其他"三大"强省建设起到基础和引领带动作用,具有高潜力、强爆发力、高成长性,网络经济强省建设的提出体现了河南发展的战略思维和超前意识,而网络经济强省建设如何实现与其他"三大"强省建设的融合发展,是河南实现经济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服务业是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其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当高的集聚性。河南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方面虽然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明显滞后,且存在着产业基础薄弱、政策扶持不力、品牌建设乏力等问题。因此,河南省应在全省范围内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并采取相应对策加快其发展,以此来提升河南经济的竞争力,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闽台信息服务业的产业转移与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的转移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一个新热点。闽台间信息服务业的转移有助于建立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并带动福建省的产业升级。信息服务业是台湾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成为台湾经济中的策略性产业。福建省可把IC设计作为闽台信息服务业对接的重点,以两大软件园为载体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承接台湾动漫业转移,增强闽台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5.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树立的“三个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诸多省、市都在把握住文化产业的这一发展趋势,先后提出了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并使之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的战略构想.江西省也不例处,明确提出要运用市场机制和产业理念,来改变"大文化小产业"的落后现状,以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来促进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6.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仅支撑了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起飞的重要途径。对河南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 促进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对于提升河南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河南经济发展、促进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产业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良 《企业经济》2004,(2):137-13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许多省、市开始提出把体育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列举了直接由体育产业带动的一些主要产业,分析了这些产业的发展情况,为各级政府在决策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行为上给予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8.
曾煜 《企业经济》2004,(12):7-8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业集聚现象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流。自马歇尔以来,产业集聚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从产业集聚的理论前提及其表现形式出发,分析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的关联性,针对性地提出培育和构建产业集群,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为此,基于产业互动视角下研究生产者服务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研究表明,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竞争力提升和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呈现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化和制造业服务外包能够更好地带动各产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李晓婷  罗佳 《企业导报》2012,(18):165-166
生产性服务业是围绕制造业进行的保障性服务,二者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它可以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提高产业竞争力。针对西安经开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对产业发展的背景、机遇、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政策引导、体系建设、机制培育等方面给出了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战略的不断推进,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代表的大企业迅速成长。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目前中国企业500强的成长性和运营指标,已赶上或超过世界企业500强。2004中同企业500强的平均收入增长率为26.24%,比世界企业500强高出15.7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跨越式发展”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地方党委“换届年”。“跨越式发展”成为各地党代会报告中出现频度最高的关键词,甚至成为各地谋求新发展战略的首选。 河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实现“两个跨越”: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相似文献   

13.
工业发展能为县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也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努力提高县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积极规划、引导、培育和发展具有县域特色的、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实践证明,发展县域经济,重在发展县域工业,重在抓好龙头产业和龙头企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福鼎市质监局积极贯彻福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壮大支柱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聚"思路,积极履行职能、加大名牌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加强监督监管,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及竞争力,促进了该市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产业间的关联性及合作机制。以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为基础形成的关联性,一般呈现产业内部行业之间、高端产业之间、高端工业与服务业之间关联性较强的特征,与长三角相比较,京津冀两市一省的断崖式的产业层次布局是阻碍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原因:基础工业和服务业畸轻畸重,高端产业发展不均衡,基础产业和高端产业间合作机制不完善,以及行政等级制度、行政性分割都是主要障碍。对策是以产业升级为动力,推进基础产业和服务业的关联性和合作,形成高端拉动和一体化的互动共进机制,加强京津冀的市场化建设和产权多元化发展,增强北京等核心区域的扩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16.
隋喜久  叶晓阳 《活力》2008,(7):12-13
我省是产粮大省.如何从产粮大省向产粮强省跨越.这是省委、省政府努力推进的目标之一.粮食产量如何再上新台阶?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产业,如何把我省的种子产业发展成为强势产业?近日记者采访了领跑国内种子产业的北大荒种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姜占卿。姜占卿回顾了国际种子产业发展的历史,分析了我国当前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北大荒种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乡镇企业科技》2010,(26):9-13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推进我省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制定本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18.
谢军 《上海质量》2006,(10):12-14
认证认可是国际上通行的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的可竞争性及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的评价活动,它应运而生于当代工业革命,伴随着商品交换由简及繁的发展而得到了全面迅速地发展。时至今日,认证认可已经成为影响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各产业的发展、乃至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认证认可与产业发展间业已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得到了强化,特别是在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运用与国际接轨的、符合国际规则的认证认可活动,来跨越式地发展我国服务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必须采取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PPP模式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是通过培育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意味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对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新塑造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对产业经济发展具有"溢出"(SPILL-OVER)效应或外部性,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包括融资扶持在内的政策作用。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育成长过程的动态竞争性和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市场化的融资扶持应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日益成为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相关产业集群已成为近十年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龙头企业有多强,产业集群的能力就有多强。笔者认为,发展区域产业集群首先应着重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对产业集群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利用龙头企业的辐射和聚集效应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