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马文良  白桦 《中关村》2006,(7):22-23
作为首都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文化最繁荣、教育最现代、人才最密集的地区,北京市海淀区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海淀一直是中国高新产业发展的龙头,中关村海淀园的品牌也备受关注。2006年6月21日,海淀创新大会隆重召开,副市长赵凤桐、科技部火炬中心  相似文献   

2.
程桔华 《中关村》2012,(2):20-27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2011年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兑现大会”上,海淀区区长隋振江表示,海淀区将在优化软环境建设的同时.加强基础环境建设,加大北部产业聚集区开发力度。而根据海淀区关于北部地区的规划,“到2020年,北部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产值过万亿、人口百万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典型地区和生态环境一流的城市发展新区。”这也是海淀北部区域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13,(1):17-17
北京海淀区委书记隋振江满怀豪情地一再强调,“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海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让人兴奋的是,“创新,海淀要素丰富,基础雄厚”。  相似文献   

4.
胡鞍钢  CFP 《中关村》2009,(5):36-39
今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明确海淀区的海淀园为核心区。海淀区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好示范引导作用,是一件关乎到中华崛起和民族振兴的大事情,也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日前。国情研究专家、本刊主笔胡鞍钢教授做了题为《科学发展观:中国理论与实践》的报告,前一部分是“科学发展与中国之路”;后一部分是“海淀如何科学发展”。兹将“海淀如何科学发展”的内容,刊发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伟大论断提前揭示了科技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战略重点定位。与此相印证的是,李盛霖部长在部署创新型行业建设工作时,进一步明确提出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四大战略重点,强调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并要求将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始终摆在突出位置。如果创新有软硬之分,那没么科技创新更能表征“硬实力”的突破,其他三者则具有更多的“博弈”意味。理念、  相似文献   

6.
王彩玲 《中关村》2023,(3):62-64
<正>被称为“生命”的“双螺旋”是海淀中关村的地标,喻示着海淀不断向上、勇攀高峰的发展轨迹,也象征着海淀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回望过去五年,海淀区始终保持营商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螺旋”式上升。2018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生命线”来抓,立足机制创新,坚持问题导向,集中攻坚、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奋力书写优服务、耕沃土、聚动能、纾企困、暖企心的“海淀答卷”,全力以赴为企业纾困解难,  相似文献   

7.
徐春财 《中关村》2012,(4):56-57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0年10月,北京市政府批复的《海淀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提出,将海淀北部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城乡统筹发展的典范地区和生态环境一流的城市发展新区”。简而言之,海淀北部地区未来将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科技新区。  相似文献   

8.
林抚生 《中关村》2011,(3):28-29
海淀作为全国科技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源地,理应在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和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程中,在建好首都战略腹地、助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12,(8):14-14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为我国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描绘出“路线图”——到2020年,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明星 《中关村》2011,(11):90-91
“海淀的成长有我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海淀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无私奉献,把海淀建设得更加文明、美丽和现代,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驻区高校,北京交通大学师生当以高度的自觉和高尚的行为示范投入争创首都文明区的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校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的示范作用,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优美校园环境,培育优良校风、学风,构建高雅校园文化,培养高素质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1.
吴炜 《中关村》2012,(2):56-57
这次“政策兑现大会”从政策体系、资金等方面,全方位地为海淀区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12.
谭维克 《中关村》2004,(7):31-32
中关村海淀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这些地位和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主旋律:主旋律代表时代前进方向,时代的主旋律就是科技进步、科技革命、科技创新。我们要实践“三个代表”,园区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是生命源:海淀的发展离不开中关村,离不开海淀园。海淀和中关村息息相关,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13.
马文良  CFP 《中关村》2006,(9):68-70
八载风雨兼程,第九届中关村电脑节帷幕已经缓缓拉开。如今中关村电脑节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年度盛会,它是海淀中关村向世界传递信息的窗口,是海淀中关村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它已经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个重要品牌,成长为海淀中关村的一张重要“名片”。随着九月的来临,我们又将迎来新一届的中关村电脑节,中关村电脑节正在展现出它勃勃的生机。“创新”飞扬中关村“中关村创新”是历届电脑节的灵魂,第九届电脑节亦是如此。今年电脑节一切活动设计都是源自“中关村创新”,在“创新、和谐、卓越”的主题下重点围绕“中关村…  相似文献   

14.
廉守本  张勇 《中关村》2005,(5):22-22
江泽民同志在《论科学技术》的著述中,一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最近,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对科技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路子”,“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更具体地提出要求“,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中关村作为我国第一…  相似文献   

15.
勒川 《中关村》2024,(1):76-77
<正>海淀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是享誉国内外的科技、文化、教育高地和旅游胜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此交相辉映。伴随数字技术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与交往方式的重构,文化越来越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的先行者和领跑者,北京海淀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开创了“文创”与“科创”融合发展的典范模式。为进一步促进文旅科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动海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1月7日,  相似文献   

16.
程桔华  毛重渝 《中关村》2007,(6):100-101
5月28日晚,在海淀剧院上演的一台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大型文艺晚会唱响了第四届海淀文化节的序曲。本届文化节突出展示人文奥运新风采,建设魅力和谐新海淀”的主题,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街乡联动、面向群众、彰显特色”的原则,围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建首善”的要求和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海淀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7.
邹立宏 《中关村》2012,(1):78-79
近期,海淀精神文明建设从创新工作机制着手,通过搭建平台.有效动员各类群体的参与,在共建中共享,呈现出了崭新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林抚生 《中关村》2008,(2):40-43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海淀一直是中国高新产业发展的龙头,中关村海淀园的品牌也备受关注。近10多年来,海淀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以年均20%左右的高速度增长,生产总值和可支配财力居北京各区县之首。  相似文献   

19.
马文良  毛重渝 《中关村》2006,(6):106-108
当墨西哥尤卡坦民族歌舞团在海淀剧院翩然起舞,当这异域文化与北京舞蹈学院的舞蹈生动演绎南美风情和本土文化的巧妙融合时,第三届海淀文化节于5月16日正式拉开序幕。“上风上水上海淀,融智融商融天下”,海淀正以其博大的胸怀、无比的气魄追求着“文化海淀”、“创意海淀”的未来。第三届海淀文化节是对梦想的又一次实现,它结合“相约北京”、俄罗斯年等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倾力打造“国际风”、“中国颂”、“奥运心”、“海淀情”、“创意潮”、“青春曲”六大板块,43项大型活动项目随之陆续登场,让整个海淀区为之沸腾,逾百万北京市民通过…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12,(10):17-17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召开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创新与发展院士恳谈会,诚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有关专家就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等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据悉,海淀区正在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已经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