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环保产业集群,增强龙岩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林 《开放潮》2005,(1):62-62
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优势支柱产业,带动一方经济,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举措。龙岩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环保设备制造企业——龙净集团公司,已具备发展环保产业的条件与资源,是龙岩乃至福建的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应将龙岩环保设备制造产业纳入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的构架内,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域产业集群予以规划、布局、扶持,以增强龙岩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物流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加快培育福建产业集群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宜新 《开放潮》2005,(8):22-24
2004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同年8月,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全面部署,加快产业集聚和培育产业集群被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六大措施之一而提出。培育福建产业集群问题引起了全省上下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4.
闽台两岸产业对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是台商投资大陆的初始地,吸收台商投资具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台资已成为福建省利用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实际利用台资额占全国吸收台资总额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各省区第3位。闽台两岸产业对接,关键在于把握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机遇,发挥闽台合作优势,明确产业对接重点,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涂娓珠 《开放潮》2004,(7):61-62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快福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立足比较优势,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港航产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海峡西岸区域国际海运的发展一直受两岸关系的影响。新阶段,发展海峡西岸港航产业,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分析了两岸直航、ECFA签定等诸多利好政策出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港航产业发展提供了主要战略机遇,并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实际,提出了港航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产业主体仍然是低附加值制造业,并出现过度竞争,产能过剩,而一些高附加值的较高端的产业却又发展滞后,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转型,而区域经济发展为产业转型创造了资本、技术、管理、时机等重要条件。结合分析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转型的政策选择,以期推动本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产业整合是世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产业整合是经济区域化在产业发展层面上的具体展开。本文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引入产业整合的概念,分析该经济区目前的产业状况并提出有关产业整合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实施5年多来,随着闽台产业对接步伐的加快,台湾产业开始呈现整体性、行业性转移趋势,相继形成了海沧、集美、杏林、马尾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台商投资产业集聚区;台资从初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信息、石化、汽车、精密仪器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拓展;合作领域由第一、二产业延伸到物流、金融、资讯、教育等第三  相似文献   

10.
叶继革 《开放潮》2005,(8):36-37
按照全省新一轮发展的整体思路,三明市摆脱观念束缚,跳出三明谋划三明、发展三明,特别是注意发挥独特的区位条件、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人文优势的潜能,明确了到2017年提前三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的发展战略,逐步把三明市建成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和生态旅游胜地,加快观念、战略、产业、市场、交通“五个对接”,实现思想解放、区域合作、结构调整、资源配置、发展空间”五个突破”,形成三明对接、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的整体思路,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凸显特色、加快崛起,力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1.
黄润斌 《改革与战略》2014,(1):75-78,96
广西新的战略支点的构建对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发展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对构广西建新的战略支点具有强大的引领和带动功能。文章认为,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化产业布局,建设引领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与周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打造以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驱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海峡西岸"和"两岸产业合作",海西建设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为深化闽台产业对接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新形势下深化闽台产业对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闽台各自产业发展状况分析闽台产业对接的可能性,诠释当前闽台产业对接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举措来深化闽台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闽台两地专门化分工与合作的资源条件为线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闽台两地专门化分工与合作的特点,并提出了推进闽台区域经济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若干对策,以期能继续深化闽台两地经贸合作与交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冯步广 《改革与战略》2010,26(8):106-108
南宁高新区是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柱,在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具有产业集群聚集、创新体系完善和服务机制健全等优势。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应培育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增强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实现与东盟的无缝对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基地,引领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实现蛙跳跨越。  相似文献   

15.
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是福建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漳州家具产业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重点扶持下,行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以家具制造为核心,上、下游配套齐全的产业链,具有一定的集群规模效应和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为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在对台科技交流方面抢占先机,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结合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两岸合作的基础,厦门市从2012年开始已全面启动以厦门火炬高新区为依托、以厦门地区为主体、向海峡两岸辐射的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的培育工作.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海洋和生命两大领域,以生命科学为产业主导方向,旨在以生命科学带动海洋高新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  相似文献   

17.
吴国松 《中国经贸》2012,(24):12-13
从银饰产业的现状入手,针对“上塘银饰”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以低档次为主和未出现具有号召力品牌的现实,提出促使产业快速崛起需要提振的问题。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本文着重从产业振兴、创新机制、引进技术、品牌工程和新兴市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厦门火炬高新区致力于培育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在顺应国际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较好地把握了世界经济格局变革和台湾产业转移的机遇.作为全国所有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惟一以开展和推进两岸合作为主干的厦门火炬高新区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在两岸共建创新型产业集群方面的先行先试,有利于拓展两岸经济的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海岸西岸经济区,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提出要充分发挥带头、带动、示范、辐射作用。该市在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为主题的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中,进一步明确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相似文献   

20.
徐勇 《广西经济》2012,(1):53-54
面对全国各地千亿产业竞相发展的磅礴之势,福州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省会中心城市,坚持抓龙头、铸链条、抓大项目,以打造一批特色千亿产业园区为重大突破口,加快推进工业集群化,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