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各种形式的私有制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在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对任何形式、任何规模的私有制经济都采取打击、排斥的政策。经过长期探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认为,在公有制为主体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会损害社会主义,而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结构的特点。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巩固。公有制经济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是国有经济,一是集体经济,两在国民经济中共同组成主体地位。因此,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就成为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就表现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其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报告,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总结群众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在经济和改革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改革、收入分配等方面。——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传统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十五大报告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论断,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方生 《南方经济》2000,(2):12-15
(接上期第13页)(六)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对此,我在《理论》一文中作了分析,回答是肯定的。《经济》作者不同意这个看法,可暂时存而不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一致的,这在前面引述的十五大报告中讲得很清楚,不容置疑。我注意到,《经济》一文中,不止一次地提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就没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  相似文献   

6.
一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强调:"一个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1997年十五大报告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经验,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宪法》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物权法》明确规定:“城镇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本集体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发展集体经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立足其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早在1985年,邓小平就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种“补充”认识的突破,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从而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在这个基本纲领的指导下,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并  相似文献   

11.
文芳玲 《理论观察》2001,1(5):47-50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结构严谨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对象;“什么是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处于落脚点和归宿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博大精深。他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分,因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由于计划和市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因而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对于当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实现“中国梦”等,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黄邦根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2):155-158
国内教科书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限定为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做法,不仅背离经济学的一般含义,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而且不适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需要.鉴于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创新,需要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也要研究一国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并通过分析一国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来研究一国特定的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
王影 《特区经济》2011,(9):138-139
本文从对收入分配原则、政府干预作用、公有制地位等三个方面,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出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对我国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分配与所有制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改革区别于资本主义改革的试金石,也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正确评估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形势,促进分配关系的调整和社会公平是经济研究者的职责所在。贫富差距扩大最根本原因在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即所有制结构的"公降私升"已经达到影响公有制为主体的临界点,造成这种状况是干扰"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私有化"倾向。本文认为毫不动摇地发展包括私有经济在内的非公有经济,要以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作为前提,即实行两个毫不动摇,齐头并进,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人才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系统的、发展的人才思想体系,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是以邓小平同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内容的,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知识,有人才的人才认识观;广开进贤之路的人才发现观;人才问题,主要是个组织路线问题的人才任用观;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的人才建设观;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观;努力创造优秀人才突颍而出环境的人才服务观等为基本框架人才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首创。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经历了艰辛的认识过程,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与前进、改革开放时期的奠基与转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建立与完善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走向了成熟与完善,最终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构建职权明确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市场经济新体制,进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源于马克思跨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原理。邓小平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在于强调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是源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坚决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三是源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邓小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唐素梅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56-58
公共事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完善农村公共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步.建国以来长期形成的体制外供给,以及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的小生产组织形式使我国农村公共事业被边缘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跨越式发展我国农村的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20.
梁玉秋 《改革与战略》2009,25(12):49-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及其基本特征是当前理论界正在热议的中国模式的核心内容,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及其基本特征对于理解中国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认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实际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概括。围绕这一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需要从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目的以及经济发展动力五个方面全方位地把握,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制度和体制方面。同时文章相应地提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