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演化特征与动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不当使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为实现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本文选取黑龙江省1990~2016年农业统计数据,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探讨化肥、农药、地膜的施用强度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类型与阶段特征,在矢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刻画其相互作用机理与动态冲击效果。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与农业经济增长分别呈倒"U"型曲线关系,地膜施用密度与农业经济增长呈直线递增关系;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效果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存在负向抑制作用,地膜施用密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相互动态冲击效果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方差分解表明,三种投入要素施用强度变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平均解释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地膜施用密度、农药施用强度和化肥施用强度。  相似文献   

2.
正从2004年至2015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生产史上的奇迹。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一个令人不安的情况是,多年来,在农产品供给的压力下,耕地地力消耗过大,地下水开采过度,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农业资源环境不堪重负,已经亮起了"红灯"。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个紧箍咒"对农业生产的约束日益趋紧,迫切需要让我们的耕地歇一歇,"喘口气"。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国三大垦区之一——黑龙江垦区为研究样本,以1991-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为基础的JJ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VEC)检验了我国垦区农业科技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与短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垦区农业科技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从长期看,垦区农业科技总额投入、教育投入、农业机械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化肥投入与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从短期看,垦区农业科技总额投入、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显著,农业机械投入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化肥投入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表明我国垦区农业科技教育投入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农业科技总额投入、教育投入的效果存在时滞性,机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潜力较大,农用化肥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果虽然比较显著,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垦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为题,意在进一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法]以河北省农业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比值分析和历史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15年的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耕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化肥资源等主要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从2001年底加入WTO到2015年的14年间,河北省耕地面积和作物播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减少,但粮食总产量基本保持增长态势,种植业产值更是大幅增长;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2)农业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用水量基本上都呈逐年下降态势,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3)化肥施用总量逐年增长,在化肥施用结构中,氮肥和磷肥所占比例逐年减小,钾肥和复合肥所占比例逐年提升;化肥利用效率逐年提高。[结论]2001~2015年,河北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呈现出"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的运行态势。但河北省农业资源禀赋有限,珍惜并保护好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并科学施用化肥,仍将是保障河北农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主题。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以占世界10%的耕地,生产出了全球1/4的粮食,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成绩斐然。"但从另一个方面看,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促使农业增产的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措施导致土地及水资源系统出现普遍退化,比如我国耕地单位面积化肥的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由于对耕地过度索取,近10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发展受资源约束的状况难以逆转。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根本出路要靠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即由粗放经营转到集约经营上来,通过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我国农业虽然素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但就总体而言,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如在水资源的利用上,我国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只有10%,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不到40%,而一些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我国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6倍,但有效利用率只有3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60%以上。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的谷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发达国家比我们高出几十倍。差距即是潜力。挖掘这个潜力就要真下力气,狠练内功,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依靠科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从各地经验和农业发展实际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978-2012年湖南省农业统计资料为样本,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扩展的C-D生产函数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受灾面积和农业财政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用电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而化肥施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负向作用。由此,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确保农村电力供应、控制化肥量施用量等措施来促进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30年来,我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情况表明,种植业产量的增长与化肥用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因而有些人得出结论说,增施化肥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今后提高产量主要还靠多施化肥。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重施化肥而轻视有机肥料,将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肥力衰减,对长远增产隐伏祸患,是不可取的。 两种说法,孰是孰非,究竟怎样好?  相似文献   

9.
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组的基础上,对不同组别的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与人均农业产出之间的EKC关系进行再检验,并分析不同组别EKC未来演变的时间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门槛效应分组的化肥面源污染排放EKC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多数EKC曲线为"倒U"型的省份已跨过拐点,而多数EKC为"N"型的省份均跨过第一个拐点,但跨过第二个拐点的时间至少为9年;虽然不同分组的EKC检验的形状及拐点存在差异,但多数省份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当前处在随着农业经济增长而下降的发展阶段。政府部门应能够着眼于服务"两型农业"的可持续增长目标,因地制宜地做出全局部署,追求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控制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正化肥,这个曾经给予农业和农民无限希望的宝贝,为何现在成了"土地鸦片"?为什么需要化肥?1840年,德国化学家莱比锡(Liebig)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此后的一百多年,化肥工业迅猛发展,覆盖了全球的农业生产,依靠化肥,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那些不依赖化肥的传统农业被挤到几乎可被忽视的角落。化肥的大量使用源于人类对农产品产量近乎贪婪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观点。现就以下两个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一、我国化肥使用量是否不应再增加 有些生态学家反对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出要“跳过石油农业阶段”,走生态农业之路。他们提出,我国化肥单位面积使用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数,  相似文献   

12.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低碳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如果不生产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如果不施用化肥,可以降低30%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低碳农业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琨 《南方农村》2012,28(2):14-19
本文运用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978~2009年农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依然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源泉,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已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气候以及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等因素也对农业产出有重要影响。最后,就我国今后的农业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西方生态农业的兴起西方生态农业受启于我国传统的自然生态农业。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文明曾领先于世界长达三四千年。到近、现代,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欧美发达国家将大量的机械、石油、化肥、农药投入农业,取得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有了很大进步,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国每年取得6000多项农业成果,但转化率只有30-40%,而农业发达国家成果转化率已达到70-80%。二是转化成果的普及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普及率也只有30-40%,这就意味着已转化的成果中,还有2/3没有应用于生产实践。三是资源利用率低。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只相应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衡水平的1/6。可是,由于我国农业科技相对滞后,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每年农业用水缺300-400亿立方,而灌溉用水效有利用率仅有30-40%。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化肥,而化肥有效利用率不到30%。四是科技贡献率低。我国农业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八五”期间仅为35%,而农业发达国家达到60-80%。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业都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由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导致生态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促使农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简要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并提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结合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2~2013年全国各省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并实证分析了农资补贴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效应和EKC假说下的化肥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同时验证了农资补贴对化肥要素市场扭曲行为。结果表明:农资补贴对农业化肥面源污染TN、TP存在正向激发效应;化肥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农资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效果低于非主产区;农资补贴扭曲了化肥要素市场,且扭曲系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农业经济增长不能仅依靠土地、化肥等传统要素的投入,而应寻找新的增长路径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扩展型C-D函数,加入人力资本投资等控制变量,实证分析各要素对浙江省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以期找出促进浙江农业增长的新途径.研究的主要结论为:土地、化肥和物质资本投入是浙江农业增长的主要促进要素,但估计结果也显示,以教育投资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业增长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让人力资本投资成为浙江农业经济增长转变中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化肥作为一种农业生产资料 ,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 ,化肥产量已达到 3 2 0 0多万吨 ,化肥应用量达到42 0 0多万吨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肥料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巨大的生产能力和潜在的市场容量 ,使我国在国际肥料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国外产品的大量涌入 ,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 ,这都将对我国肥料市场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新形势、新阶段和新要求下 ,我国化肥市场管理中还存着许多问题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1、化肥市场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需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产业的增长应归功于要素投入还是全要素驱动值得思考。文章基于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规模报酬不变的产业特征明显,其再增长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TFP);成熟的农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出弹性较大,对农业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土地流转制度影响力还较小;要素边际效率递减凸显,灌溉、化肥、机械化与农业增长正相关,而农业劳动力、资金及土地与农业增长成负相关。基于此,提出农业增长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