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航海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效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立爱国之志、增爱国之才、践爱国之行,有助于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激发学员继承优良传统,锐志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2.
田欢 《发展》2009,(3):96-96
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思想对当今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情,能够使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念,激发其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爱闽思想的确立,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主流思想,然而在中国的近现代时期胡适却为中国开创出了全盘西化的自由主义文化思想。他的全盘西化思想里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否定的一面。考察他的文化思想,有助于当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敏 《新西部(上)》2009,(11):140-140,139
解读和把握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是音乐赏析的重要环节。肖邦的作品中不但所含音乐内容广泛,而且体现了其鲜明的思想,张扬着肖邦的个性、叙述着优美的爱情、迸发着他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民族之情。  相似文献   

5.
胡适先生国学功底深厚,又饱经西方文化的熏陶,他学成回国后,面对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与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形成极大的反差,心痛之余,积极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对中国发展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对中西文化的优劣作了比较之后,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指明中国文化及文明的发展方向——“充分世界化“。这是胡适对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凝聚人民不断追求进步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影响中国重大事件频发,利用其聚焦效应和情境触动作用,激活深蕴于民众心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增强民族自信心,消除民族自卑心理;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必须陶冶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致力效国之行。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已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友善、诚信是儒家精神的传承,自由是儒道精神的融合,爱国则是屈原民族气节的现代回响。只有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要义,并将之与当代主体精神相关联,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为基石,重构中华民族的当代价值体系,在传承中创新以巩固文化自信。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从儒家精神、儒道思想与屈原风骨等三个向度进行深度阐释。  相似文献   

8.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主线,也是对"90后"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核心目标;军事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本文论述了以军事理论课为依托,构筑"90后"大学生"守国土、亲人民、传文化、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价值观体系,实现"知国、卫国、报国"的爱国行为引导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在辛弃疾六百余首词中,爱国词的比重最大。他以自己强烈的爱国激情、豪爽的英雄气概,把爱国词引向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形成其爱国词所独有的风格特征。昂扬激越、雄浑壮阔的豪放之风,豪放之中兼有沉郁悲壮之气。  相似文献   

10.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面对当前大学生政治意识模糊、爱国意识不强的现状,认为高校思想教育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增强大学生的身份意识和对祖国的归属感;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发挥民族英雄的楷模作用,促使大学生在思想上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优秀的爱国传统.  相似文献   

11.
杨蔓 《改革与开放》2016,(2):115-116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中最根本的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为历史基础,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其区别于他国的特色,是二者的传承与超越.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字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思想基础及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中国文化软实力核心内容的凝练.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建设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内容、形式、手段、途径、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而企业文化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它拓展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和空间,把职工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组织纪律观念、爱国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了对广大员工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师资人才储备力量的高校师范生是青年学生中既特殊又尤为重要的群体,他们爱国情志素养的认同与涵化程度,与未来几代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涵育师范生爱国情志行的仪式化表达体现了政治展演性、具象耦合性、拟创规约性、涵化认同性的现实表征,是由理性之"真"情、德性之"善"志、人性之"美"行耦合而成的,具有全面提升仪式文化的正向涵育效能.高校通过开发节庆仪式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爱国元素与主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仪式共情的课程化、庆典化、景观化、数字化、日常化应用表达,并在教育方法上把握仪式感染力的"时效、质效、环效、信效"等四个效度,构建起新时代"三全育人"的文化场.  相似文献   

14.
宗教极端是暴利恐怖活动的思想基础,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有利于推动新疆的团结和谐、繁荣富裕,促进新疆的文明进步、人民安居乐业.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途径主要有: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实质和危害性,建立党委一把手负责,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阵地作用;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宣传思想工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对宗教组织和宗教事务的管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作用,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树立正信、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抵制极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树荫 《浙江经济》2014,(21):62-62
一生平和,以著书从教为业的胡适先生,竟也能"持节宣威"。 抗战时期,胡适被民国政府任命为驻美国大使。一介教授,陡然成为"持节"驻美的使者,胡适故乡的胡氏宗族,自然是风光万分,此是胡适之荣光,也是故里乡亲之荣光。在胡氏宗祠特立匾额,上书"持节宣威",光宗耀祖,至今仍挂在绩溪上庄胡适的故居内。  相似文献   

16.
南宋词人张孝祥有着强烈忧患意识的儒家思想,主张顿悟、超越的佛家思想和主张太平、清静的道家思想。张孝祥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时代、交游的因素有关,佛家、道家思想的形成则与时代、家世、经历等因素有关。儒家思想对张孝祥爱国词创作的影响深刻。儒家的济世精神促使他唱出了慷慨激昂的爱国词,意义深远;佛家、道家思想对张孝祥旷逸清朗的词影响很大,使得这些词更洒脱超逸。  相似文献   

17.
实业救国思想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股颇为壮阔的爱国进步的思想浪潮。在该思潮的推动下,清末民初时期全国兴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落后。清末年间,广西当局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调整实业政策,大力倡导实业,客观上有利于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对其进行历史考察,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广西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能够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南路革命文化作为地方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中国红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南路革命文化融入粤西地区高校的思政课教育内容体系中,能够进一步培育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争做“爱国、奋进、务实、力行”的时代新青年。因此,为推动南路革命文化与粤西地区高校思政课教育的有机融合,文章通过分析目前粤西地区高校思政课教育的现状,厘清粤西高校将南路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将南路革命文化有效地融入粤西高校思政课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陶婷婷 《改革与开放》2016,(12):116-117
遵义红色文化具有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批判创新等基本内涵。在初中生爱国意识培养过程中,要发挥遵义红色文化在确保初中生爱国意识培养方向、丰富初中生爱国意识培养的内容、创新初中生爱国意识培养的方式、增强初中生爱国意识培养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的途径来实现及增强遵义红色文化对初中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视阈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民族文化、倡导理性爱国的现实需要,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水平的必然要求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路径选择是重塑爱国教育话语体系,搭建爱国教育新媒体平台;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网络文化精品,营造爱国宣传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