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架     
《中国西部》2012,(12):126-127
《小情人》作者:六六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4上架理由:六六曾言:"我首先是一位母亲,其次是一名喜爱幼儿的教师。最终,我才不得不承认,好吧,我是靠文字吃饭的作家。"六六称儿子是母亲的"小情人儿"。在本书中,她记录了与儿子偶得共度的学龄前这段儿童成长中最宝贵的时光,更以她高级幼儿教育者的身份与儿子沟通,伴他快乐成长。此外,在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如何开心学英语、如何应对镜像难题等教育技巧方面,六六与偶得的故事也成了非常成功的学龄前教学范例,供年轻父母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产业》2010,(6):68-68
一、愿景比管控更重要 吉姆·柯林斯著名的《基业长青》一书中指出,那些真正能够留名千古的宏伟基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令人振奋、并可以帮助员工做重要决定的"愿景"。愿景就是公司对自身长远发展和终极目标的规划和描述。  相似文献   

3.
<正>母亲从乡下带来一包苜蓿芽菜,在厨房正忙着做。母亲在县城给我带孩子,很难回老家。清明时节,我们专程回老家祭祖上坟,到老家后她首先是忙着到地里掐苜蓿芽,我们全家都喜欢吃苜蓿芽菜。这些年来她腿脚一直不好,双膝跪在地里掐一个上午,让我很过意不去。小时候,母亲在地里掐苜蓿芽时。我要么趴在她背上,要么顺手抓起一把土灌进母亲领口,等她回过神来时我已经欢笑着跑远了,而且还不忘边跑边向空中扔一把土,这是与掐苜蓿芽有关的最欢乐记忆。  相似文献   

4.
母亲是党员     
王东 《今日重庆》2012,(11):1-1
父亲走了,在孩子们的劝说下,母亲最终同意跟着我们进城,离开她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的家园。汽车就要起程,母亲突然推开车门:"我不能把奖章落下了。"她快步下车进了屋,在她长年居住的房间里翻找。很快,在封闭严实的大木箱的箱底找到了那个用红绸精心包裹着的盒子,盒子里面是一枚金光灿灿的纪念章。  相似文献   

5.
武洁 《浙江经济》2011,(18):4-4
李双江之子"撞车打人"事件之所以让网民如此关注,除了事件本身,车主的"二代身份"无疑是吸引眼球的最关键要素,"二代打人,一定要严惩",打人车主的"二代"身份甚至加剧了公众的质疑甚至愤怒情绪。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6.
江南的答案     
《今日重庆》2014,(21):94-94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一生情怀,半世江南。 古典诗词中的江南,是宁静,娴淑的女子,她静静绽放,不与群争艳。她内敛,你越靠近,越是惊喜,惊喜于她的姿态,以及她所提供的归宁。是的,江南,更像是母亲。不吵不闹,不争不妒,她就在那儿,你的去与留,她欣然接受。你来,她为你执柳煮茶,供你歇息;你走,她为你收拾行囊,给你一生不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本文解读了美国黑人作家的短篇小说《日用家当》。《日用家当》中各种矛盾冲突有力的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两姐妹对日用品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她们对待文化遗产传承上的不同态度,彰显出她的社会价值。迪伊深受白人主流文化影响,她不关心这些日用家当身上所附着的亲情意义,认为象征自己身份的日用物件应该被看作是自己的文化符号。教育给她带来的觉醒意识使得她想寻根溯源,然而就在这寻根溯源的过程中,她迷失了自己。妹妹麦姬能够清楚地将每一件日用家当和自己的亲人联系起来,这种精神上的依附在她心中更重于物品本身,母亲对于家族历史的记忆会由麦姬传承下去。母亲和麦姬的与世无争的生活是平定安宁的,但她们无法感知外界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及喜悦。  相似文献   

8.
冯洁 《浙江经济》2009,(2):36-39
他是总资产二十亿的风云浙商,也是尽染丹青的国画专家;他下重资注册198个关于“现代”的商标,最终是千金散尽还复来;他有着打造百年基业的梦想,却也有回归画坛、周游列国的憧憬。传奇如章鹏飞,或许在浙江商圈内没有几人,将“传奇”二字摆在章鹏飞身上,并非因为他的名声,更非因为他的巨额资产,而仅是就其人。  相似文献   

9.
鱼是水中魂     
《中国招标》2015,(48):41-41
他俩的爱情,差一点点就夭折,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她母亲不幸婚姻的影响。她母亲是个出身卑微的女子,父亲是高干子弟,地位的悬殊没能阻挡爱情的脚步,但结婚后的母亲受尽公婆的凌辱,父亲也在外面养起了情人。母亲在绝望中喝毒药自杀了,临终前告诫她,找老公一定不要找比自己强的,女人需要爱情,更需要尊重。  相似文献   

10.
文章解读了我国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中主人公繁漪,她是曹禺浓墨重彩塑造的一个最为成功且极富魅力的典型形象。在封建势力的压抑下,她的人格扭曲畸变,她既是封建势力的受害者,也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摧残无辜的侍萍和四风;她的言行更有着鲜明的特征。她的典型之处,就在于她的"雷雨"式的性格,她简直就是"雷雨"的化身。  相似文献   

11.
魏浩浩 《走向世界》2014,(50):66-69
红纸于我们,或许只是它火红的颜色,而红纸于她,却是满目的风景和生灵。经她一双巧手的精心裁剪,—张红纸可以变成娇艳欲滴的花儿、灵动逼真的鱼儿和惟妙性肖的人物……她像魔术师一般,将人们眼中一张张最为普通的红纸变成一幅幅灵动而有生气的画卷,美得让人赞叹。她叫李翠敏,拥有一双会剪纸的巧手。如果说这双巧手是上苍赋予她的"礼物",那"痴心剪纸50年,一腔热血终不悔"的豪言则是她对于剪纸艺术最真挚的爱恋。  相似文献   

12.
江南的答案     
正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一生情怀,半世江南。古典诗词中的江南,是宁静,娴淑的女子,她静静绽放,不与群争艳。她内敛,你越靠近,越是惊喜,惊喜于她的姿态,以及她所提供的归宁。是的,江南,更像是母亲。不吵不闹,不争不妒,她就在那儿,你的去与留,她欣然接受。你来,她为你执柳煮茶,供你歇息;你走,她为你收拾行囊,给你一生不忘的记忆。从楠溪江到瓯江上游、从富春江到兰江、从新安江到青弋江、从曹娥江再到南太湖,青简以八条水系为线索:用饱含情感的细腻笔触配以精美温暖的图片,为读者描绘了江、浙、沪、皖,即地理上广义的江南特色古村落的风土人情。"因为走  相似文献   

13.
与众多近现代朝鲜移民作家不同,朴启周是在中国出生、长大,并走上了文学之路的移民第二代作家。1940年前后,回到韩国之后的朴启周陆续创作出多部以自身移民生活体验为题材的移民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朝鲜移民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频频提起身份认同问题,阐述、寻找和确认自己的"身份"。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朴启周来讲,更多地表现出移民者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三个务必”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四重特殊性身份。一是信仰身份,中国共产党人在“三个务必”中坚定、践行和维护信仰,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真理力量;二是政治身份,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强化政治身份意识、增强政治身份认同,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中保持政治清醒、彰显政治本色、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是革命身份,“三个务必”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永葆革命底色,具备革命者的精神意志和气魄本领;四是制度身份,“三个务必”从认识论维度上升到制度实践论维度,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以制度身份制约个体身份。  相似文献   

15.
邱长海 《走向世界》2011,(13):92-93
皇帝的干爹好不好当?这可是个高危行业,收益虽高,风险也高。 在古代,帝王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声称受命于天,但有一种人的身份较为特殊,这就是叫"仲父"的人。  相似文献   

16.
张馨 《黑河学刊》2011,(4):39+52-39,52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一个不受男人支配、摆布,具有强悍的自救精神的特殊女性,她以自己的老练与智慧主宰着自己的命运,成为了婚姻竞技场上的胜者。从她身上人们看到了旧时代的女性是如何在困境中"抗争"命运,改变命运的。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身份与归属一直是重要的课题之一.作为文学体现,身份一词则超越了本身的表意上的所指,更多的指向为文化身份,是一个族群或个体界定自身文化特征的标志."喜福会"是母亲一代借以调剂心理落差和宣泄情感的文化空间,她们遭受着美国和中国都不承认其身份的境地;女儿成为了建构双重身份的真正的"他者",她们同样在身份危机的苦海中漂荡.两种文化在她们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们在双重背景下,更增添了一种文化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邓伯超 《魅力中国》2010,(24):166-166
《荷花》一文描写了一位新时代的女至一草一木。她热爱生活、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她的课堂,教与被教者都能心领神会。大家都推举她为课外辅导,都用惊讶的和羡慕的眼光注视着她。她有说不完的话、干不完的活,文静、秀气、端庄大方。诸如此类的词语都能用来形容她的美。课堂上课、老师所言所语与所教,好像都是她在教。她帮助同伴们的次数要用得上排列组合才能回答。这就是荷花。她把一切的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在言行上,并努力把它们都能推向更高更高。十年寒窗苦,并伴随家庭沉重负担,她磨炼的像是一个成熟的教员,她会一如既往的发挥她的优势,努力取得更辉煌的成绩,让你永远羡慕她!《荷花》描写了荷花上大学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当他接到大学通知书即将踏上她大学生活时,她思绪万千、心潮彭湃。她惦恋着她体弱的母亲,不忘母亲对她的期望。文章流露出母亲的博大胸怀和对子女成材的心愿。寄托了作者对大学的怀恋和对同学眷恋之情。描写了荷花上大学路上的心理和在大学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出她和姊妹、同学感情的炽热和对老师渊博知识的羡慕。作者用排比的手法把荷花对老师的感觉描写的淋漓尽致,抒发了作者对新时期老师的敬业精神的佩服、更寄托对新社会像荷花一样的花季少年能幸福上大学赞扬!《狐狸》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对雨后狐狸的狂妄之情的暧昧。她们爱憎分明、对生活忧如诗歌一样的旋律、情节婉转、扣人心弦。她们的舞姿极力让你带到天堂一般的美景去赏悦人间的悲欢离合、婀娜多姿。她们有群分又有协和,两者竟相比翼。同时也描写了一群看守和护卫的忠心,唯恐来犯有一点机会,去弥补千古之恨给朋友造成哭啼。作者抒发了对狐狸聪明的爱憎和对生活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9.
“虎妈”     
《中国西部》2011,(4):15-15
近期,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美儿成了美国最具争议的人物,近日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虎妈"在《虎母战歌》回顾了自己"惩罚加辱骂"的极端教育方式。她对两个女儿制定了"十大不准"。而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虎妈"更采取十分极端的"惩罚"、  相似文献   

20.
经典的反叛     
吉姆.科林斯的《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在中国商界所引发的关注已毋庸赘言,那几乎是中国企业家群体最早接触到的管理经典。而今,当他们已对两本书中的理念烂熟于耳时,柯林斯开始转而剖析"从卓越到衰败"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