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趋于下降。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要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另一种是主张国家不断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从实现农业现代化入手发展粮食生产。这两种观点都颇有道理,但都不够现实。那么,解决粮食稳定增产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要积极创造适宜粮食生产发展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2.
粮食丰收,对稳定农村经济,繁荣农村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粮食丰收后,也遇到一些不可回避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粮食价位偏低,农民种粮经济效益较差,农民收效少,影响了种粮积极性;二是粮食部门销售困难、仓储紧张、亏损严重,亏损挂帐逐年增多;三是银行贷款逐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经济》2004,(3):20-20
面对粮食市场需求趋旺,黑龙江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普遍高涨。近日从黑龙江省农委获悉,今年全省粮食作物计划种植面积为1.15亿亩,比上年增加218万亩,约占全国预计新增粮食面积的10%。粮食总产力争突破280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2%。面对新形势下国家对粮食的新需求和农民种粮热情的回升,黑龙江省各级领导冷静分析形势,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大对种植业的扶持力度。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说,全省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对商品粮大县、农场的扶持,推进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今年黑龙江农民…  相似文献   

4.
根据四川省万县地区的情况,粮食生产存在的制约因素:一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二是生产后劲严重不足;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四是科学技术水平低;五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粮食上新台阶的潜力主要表现在:一是中、低产田面积大;二是冬水田面积大;三是旱粮单产低;四是复种指数不高。 要使粮食跃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5.
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张观文·康涛一、我国的粮食问题依然严峻不要因为粮食生产连续三年获得大丰收,就以为我国粮食生产没有问题了;不要因为近两年粮食市场粮源充足,粮价下降,就以为我国粮食过关了。其实,全球的粮食问题严峻,我国的粮食问题也严...  相似文献   

6.
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朱同炳不久前我到基层调查时了解到,广大农民对今年国家再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是十分高兴的,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这不仅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而且对深化改革,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各级领导更要注意保...  相似文献   

7.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把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重大政策措施,并向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倾斜,调动了主产区和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增长出现可喜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局面。越是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看到农业  相似文献   

8.
对粮食直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上半年以来国际粮价高涨,将粮食安全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人们面前。生产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当前更为紧迫的是发挥政策效应.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直补的政策效应是使产区农民想种粮.从而为田家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补贴方式不切实际,在一些粮食主产区直补政策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政府抓粮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经济发达地区粮食持续发展之路——研究推广“三省二高”轻型栽培技术陈印军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加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趋于下降,粮食生产出现了由过去的精耕细作,走向粗放式耕作的趋...  相似文献   

10.
调整粮食购销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财政部农业司陶传友目前,我国在粮食生产、收购和储备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较少,而粮食收购价格又偏低,与此相反,农产品生产成本却逐年提高,农民收入下降。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农民种粮的...  相似文献   

11.
1.粮食行政管理要有利于种粮农民增产增收,调动农民的种粮、售粮积极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行政管理要将重点放在如何确保种粮农民增产增收上,要以实现种粮农民增产增收为前提,努力提高粮食商品率。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行政管理要以规范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的行为作为工作重点,重点检查经营者是否取得粮食收购资格,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严禁没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入市收购,扰乱粮食收购市场,损害农民特别是粮食生产者的利益。要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作为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来抓,引导农民种植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品种,…  相似文献   

12.
<正>粮稳天下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充分保护和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连续6年丰收。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国家把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的实施力度,并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国家统计局一项农户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农民种粮积极性仍较高,全国粮食种植面积预计为15.58亿亩,比去年增长21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3.95亿亩,增长4.8%,扭转了连续7年下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保护价政策的效率分析与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保护价政策,是通过保证农民的种粮收入,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达到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的目的。因此其政策目标主要是两个,即稳定粮食供给能力和稳定农民的收入。然而由于政策本身设计不足、宏观经济形势疲软及政  相似文献   

15.
<正>粮稳天下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充分保护和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连续6年丰收。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粮食生产后劲不足苗头的出现,为农村经济的第二步改革发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信号。 农业后劲不足,主要是指粮食生产的后劲不足,而粮食生产后劲不足,是指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失修与损坏,新设施建设难以维继,乡镇企业、农村居民住宅建设乱占滥用耕地现象严重,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下降这样一些事实。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失修与损坏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下降等,都标志着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条件的萎缩。这对粮食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将会发生长久的不利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主要表现在种粮土地上投劳与投资量的减少,这在相当范围的地区都是存在的。由于各种因素所致,这种投劳与投资量的减少,在有些地区和农户身上往往直接表现为土地撂荒和程度严重的粗放经营,这纯属于对土地自  相似文献   

17.
《齐鲁粮食》2008,(11):1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无忧,就要从粮食资源的源头上抓起,让农民有种粮的积极性,让地方有抓粮的自觉性。多少年来,国家在粮食生产上的目标就是要确保粮食安全,而县(乡)政府则是要强县(乡)富民,农民更是要增加收入。当粮食生产让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快增长、让地方财政收入有了明显增加时,那么国家、地方、农民的行为方向就容易出现同一性,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84年全国粮食大丰收后,农民“卖粮难”之声不绝于耳;1996年粮食又是大丰收,“卖粮难”之声在局部地区也有耳闻。多年以来,我国粮食一直是在紧张状态下的平衡,尽管1984年、1996年粮食丰收,但粮食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之所以出现“卖粮难”,主要原因是粮食市场化程度低,流通不畅,宏观调控乏力。粮食工作一要保障供给,稳定市场,稳定粮价,保持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二要保护农民的利益,保证种粮有一定的效益,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要做到这些,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粮食信息,通过国内外粮食市场采集粮食生产与供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1.加大粮食生产流通政策的执法力度。一是加强粮食用地保护,在计划之内用于二三产土地和用于农产品结构调整需要外,禁止将农田用于花卉苗木等非农产品生产环节,禁止土地摞荒。二是各级政府完善托市制度,进入财政扶持,保障农民余粮全年都能够享受托市收购,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三是建议各级粮食协会向中央反映,提高粮食进口关税,保障种粮农民积极性,提高土地复种率,提高粮食自给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解决吃饭问题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食的的积极性。到1984年,人均粮食达到了390千克,基本上解决了粮食供给问题。到1996年以后,我国粮食连续四年获得了丰收,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5亿吨,使我国告别了农产品短缺时代。粮食的供给进入了新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