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市场需求低迷的形势,中国炼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营运水平,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68亿吨,同比增加约4.5%;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82亿吨,同比增长5.5%.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汽油、航煤等产品的产出;主要炼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升;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技术改造、环保设施完善等项目.预计2013年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85亿吨,增幅为3.5%左右;2014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超过5亿吨.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市场需求低迷,油品消费结构进一步分化调整、国家调整了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为炼油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中国炼油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营运水平,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79亿吨,同比增加约3.3%;汽、煤、柴油产量达到2.96亿吨,同比增长5.1%。为适应市场需要,炼厂调整产品结构,汽油、航煤等产品增幅较大,柴油增幅大幅下降,生产柴汽比降至1.76;主要炼油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提升;资本性投资结构调整压缩,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技术改造、环保设施完善等项目。展望未来两年,预计2014年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95亿吨,增幅为3.4%左右;随着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预计2015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5.2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炼油企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适应市场需求,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全年原油加工量达到4.23亿吨,同比增加约13%,汽、煤、柴油产量达到约2.53亿吨,同比增长10%;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柴汽比大幅提高,航煤、柴油、化工轻油和高等级道路沥青等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至国Ⅲ标准,主要技术指标明显提升;由于成品油价格不到位,炼油毛利同比降低了12.7%;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炼油布局调整、劣质原油加工和储运设施等项目。展望2011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4.4亿吨,增幅为4%左右;预计2012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4.6亿吨。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中国炼油企业克服市场低迷等各种不利因素,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适应市场需求,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小幅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柴汽比降低明显,汽油、高等级道路沥青等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至国Ⅲ标准,部分达到欧Ⅳ标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成品油价格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原油价格的接轨,扭转了2008年炼油行业大幅亏损的局面,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劣质原油加工和储运项目。展望2010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3.9亿吨左右,增幅为4%左右。预计2011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超过4亿吨,达到4.1亿吨左右。  相似文献   

5.
2003年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化工轻油、高等级道路沥青、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全国炼油加工负荷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炼油行业的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炼油单位成本稳步下降;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炼油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含硫原油加工和管道项目。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炼油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展望2004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2.52亿~2.55亿吨,增幅为5%~6.3%。预计2005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2.6亿~2.7亿吨。  相似文献   

6.
2002年中国炼油行业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适当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化工轻油、液化石油气、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幅较大;主要产品质量全面升级,汽油、柴油基本达到新标准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全国炼油加工负荷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汽煤柴三大类油品收率提高了0.85个百分点;炼油行业的经济效益大幅上升,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吨油毛利增长了10.6%,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板块成功扭亏为盈,炼油单位成本也稳步下降;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炼油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和含硫原油加工项目改造,销售重点投资于成品油管道和加油站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完善成品油销售网络。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炼油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展望2005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2.2亿~2.25亿吨,增幅为2.5%~4.7%,相应的炼油技术指标将继续改善。  相似文献   

7.
2015年,世界各地炼油能力总体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8.3亿吨/年,比上年增长约2600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阿联酋和印度.原油加工量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欧美炼厂原油加工量大幅增长;炼厂开工率继续回升,西欧地区大幅提升;原油价格下跌使世界主要炼油中心炼油毛利总体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北美地区炼油商继续扩大页岩油加工能力,欧洲炼油利润好转给持续调整多年的炼油业带来喘息之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炼油业稳步发展.预计2016年世界净增炼油能力约4100万吨/年,总能力达48.7亿吨/年.在低油价刺激下,世界炼厂加工量不断增加,石油市场上的原油过剩将转变成油品过剩,最终导致炼厂开工率下降.未来几年,世界汽柴油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汽油毛利将远好于柴油.各国油品标准中的主要指标趋向一致,质量升级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8.
2016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上升9.9%,至3.783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7.3%.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厂加工量连续两年下降,但地方炼厂大幅提高开工率和国内油田产量下降使得原油进口量再攀新高,达到3.810亿吨.2016年,中国成品油净出口量为2045万吨,柴油成为成品油出口市场的主要品种.在化工产品和汽油调合组分原料需求的推动下,2016年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1612万吨.2017年,中国经济仍旧处在下行压力下,成品油需求将继续低速增长.增加进口原油加工量,进一步扩大成品油出口,仍将是炼厂维持正常运营的出路.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国炼油业规模继续快速扩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75亿吨/年,同比增加6.5%;炼厂平均规模继续有所提升;装置结构继续调整,深加工、精加工能力继续加强;油品质量升级稳步推进;一批大型新建和改扩建炼油装置建设继续推进.2013年,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预计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将加快;炼油能力和原油加工量将稳步增长,达到4.89亿吨,同比增长5.4%;炼油布局进一步优化,装置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物能源等替代能源继续发展,将为炼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开拓新思路.今后几年,我国炼油工业仍将处在由大走强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困难与优势兼有,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6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缓慢增长,总炼油能力达到约48.7亿吨/年;原油加工量略低于上年的水平;炼油毛利较上年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世界各主要地区炼油业发展形势各异,北美地区炼油投资从建设新装置转向现有炼厂改造,欧洲炼油业重陷困境,而“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国家继续推动炼油项目建设.2017年,世界炼油能力仍将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8.9亿吨/年;全球炼油毛利预期将低于2016年的水平.未来5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受燃油经济性提升和替代燃料的影响,全球油品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将导致更低的炼厂开工率和新一轮的调整或关闭.  相似文献   

12.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3,(Z1):102-110,214
2012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5.78亿吨,同比增加4965万吨,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以中国为主的亚太地区;炼厂原油加工量波动回升,开工率小幅回升;炼油毛利总体水平好于上年。未来全球炼油行业持续调整,区域发展差异明显。欧洲炼油业动荡加剧,最大独立炼油商破产,炼厂依旧面临生存压力。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增加及价格优势使部分地区炼厂生产势头强劲,而加工成本高的地区炼厂处境依旧艰难。中东国家继续扩大炼油能力,加大与外资合作力度,竞争超低硫柴油市场。在全球炼油市场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部分炼厂调整生产模式,注重油品之外的产品生产,同时拓展炼油资源,以适应市场变化。各国清洁燃料升级步伐加快,世界船用燃料油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炼厂环保压力加大。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世界各地众多新建炼厂继续延期建成,但加工重油类炼厂项目增多。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外宏观经济良好的大环境下,国内炼化行业总体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05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达3.28亿吨/年,实际加工量2.86亿吨,比上年增长4.76%,炼油装置平均负荷率达到87%;生产成品油(汽煤柴油)1.74亿吨,以汽油和柴油为代表的成品油表观消费量达到约1.58亿吨,汽油和柴油自给率均超过100%,但国内供应仍然处于偏紧的状态.2005年,乙烯装置负荷率高达100.3%,乙烯产量755.5万吨,同比增长20.5%,乙烯当量消费量达到1 870万吨,自给率40.4%,较2004年上升4.1个百分点,但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炼油行业整体亏损,全行业由2004年盈利208亿元变为净亏损近300亿元.预计2006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将超过3亿吨,汽柴油合计产量为1.73亿吨,国内石化产品需求量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长势头将有所回落.随着一些大型石化项目的建成投产,部分石化产品的自给率将有所提高,预计石化行业仍将保持较好的盈利水平,但较2005年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14.
2013年,我国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6.33亿吨/年,同比增长5.5%。全年原油加工量增速进一步放缓至近7年的最低,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国Ⅳ汽柴油逐渐在全国供应,炼能过剩的问题凸显。2014年,我国炼油总能力预计将达到6.73亿吨/年,同比增长6.4%。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将着力化解炼能过剩问题,但不能搞一刀切和搞平均主义,同时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根据市场和资源优化布局,推进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亚太地区成品油总需求量随经济发展而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但2005年之后炼油能力过剩的状况才能逐渐得到改善。据FACTS—EWCI预测,2000~2015年亚太地区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2.8%,2005年、201O年和2015年成品油总需求量将分别增长到11.042亿吨、12.591亿吨和14.335亿吨。2002年亚太地区总炼油能力为108930万吨。2005~2008年中国和印度将新扩建炼油能力8000万吨,预计2005年和2008年亚太地区总炼油能力将分别达到111545万吨和116000万吨。2008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一轮的炼厂扩建又将开始。亚太地区提高油品质量的形势非常紧迫,这将导致部分结构简单的落后炼厂关停或继续投资进行设备改造。亚太地区各国到2005年将全部淘汰含铅汽油,2008年柴油达到50~500ppm硫含量的规格,2008年以后开始实行欧Ⅲ标准。成品油价格总体呈波劝上扬趋势。由于原油品质不断下降而成品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成品油和原油之间的价差也将在波动中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平穗增长,投资增速稳中趋快,整体效益显著提高,增长质量稳步提升.全行业实现总产值11.28万亿元,同比增长31.5%;利润总额为8234.34亿元,同比增长19.0%.全国原油产量为2.04亿吨,同比增长0.3%;天然气产量为10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9%;原油加工量为4.48亿吨,同比增长4.9%;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为2.67亿吨,同比增长5.9%.原油表现消费量为4.15亿吨,同比增长3.3%;天然气表现消费量为130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5%;成品油表现消费量为2.63亿吨,同比增长7.5%.当前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日趋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化学工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上游投资动力不足,炼油亏损加剧;行业成本高位运行;第四季度经济运行下行风险骤增,应引起高度关注.预计2012年我国油气及主要化学品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行业价格仍将保持上升趋势,但升幅较2011年明显回落.预计2012年全行业价格总水平涨幅在7.8%左右.  相似文献   

17.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5,23(2):47-53,110,111
2014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46.28亿吨/年,同比增加612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炼厂加工总量创历史新高;炼厂开工率略有回升,总体仍在低位徘徊;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北美地区抓住页岩油产量增长机遇,重启扩能,炼油业迎来新的发展;欧洲炼油业处境依旧艰难,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亚太地区能力总体过剩,炼油业正在加紧调整;中东继续扩大炼油能力,提高生产清洁油品能力;俄罗斯投巨资改造炼厂,生产清洁燃料,增加向欧洲的超低硫柴油出口;非洲石油炼制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国家炼油投资停滞不前;燃料标准更加严格,世界各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未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将放缓,2015年世界新增炼油能力787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中国和拉美;全球炼油业的开工率将降至约80%。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2003年中国石油(原油加成品油)净进口量大幅增长;35.6%,达到创记录的9759万吨。原油和成品油的净进口量分别达到8299万吨和1459万吨。在国际油价高涨和石油进口量大增的双重影响下,石油净进口总额达到2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57%。2003年中国原油加工量增长10.8%,达到2.426亿吨,进口原油占加工量的比例从一年前的52%扩大到58%。在SAES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和石油需求增长超过了所有分析家的预测。2003年包括汽油、煤油和柴油在内的成品油表观需求量(产量加净进口量)的增幅达到9、5%,如果加上润滑油、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增幅则高达12.4%。2003年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已达到约;36%。2003年三季度后期从南方蔓延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电荒”、“油荒”和“煤荒”为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敲响了警钟。预计受经济增长的带动,2004年中国的油品需求依然会强劲增长,原油和成品油出口量将减少,石油净进口量将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石油和化工行业基本实现了行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3.14万亿元,同比下降6.1%;利润总额为6484.9亿元,同比下降18.2%.2015年全国油气总产量为3.29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2.1%.其中原油产量为2.15亿吨,同比增长1.7%;天然气产量为127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进口原油3.35亿吨,同比增长8.8%;进口天然气616.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4%.全年原油加工量为5.22亿吨,同比增长3.8%;成品油产量为3.38亿吨,同比增长6.1%.2015年行业生产增长结构优化,企业转型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能源效率继续提高,行业整体效益回升企稳.当前行业经济运行仍不很稳定,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主要体现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成本高位运行,税负加重,投资疲软.随着原油等价格触底企稳和全球经济温和复苏,预计2016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总体仍将稳中趋升.  相似文献   

20.
田春荣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3):56-66,111,112
2011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LPG)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为27286万吨,增长达7.6%.国内石油消费量在2010年大幅跃升12.7%之后,2011年增长5.5%,达到45625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由2010年的58.7%提高到59.8%.进口原油占加工量的比例由2010年的55.6%提高到56.4%.汽柴油出口减少和燃料油进口增多使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1481万吨,比2010年增长48.1%,达到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柴油再次呈现净进口.在炼厂气供应增加和天然气消费猛增的冲击下,液化石油气净进口量继续下降1.8%,至224万吨.包括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在内的天然气进口量增幅高达89%.2012年,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使油品需求增长进一步减弱,加工量增加将使油品供应增长与需求保持同步,对进口原油的需求将继续上升.在进口量继续大幅上升的同时,国内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由2011年的21.2%升至28%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