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地农民住房安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维平 《城市问题》2007,(5):57-59,64
现行失地农民住房安置一般采取统建分购、统管代建、统管自建等模式,这几类模式都具有相对的适用性与局限性.鉴于此,应从住宅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关系、住宅小区对失地农民社会资本的影响以及住宅规划与城市和谐发展等方面选择目前失地农民的住房安置模式,研究其中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实证调查为依托分析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问题。得出如下结论:失地农民在失地初期认同失衡、后期认同分化,实施养老保险有利于提高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失地农民对征地政策本身高认同,对高层组织(市级、区级)高认同、基层组织(村委会)低认同。同时进行了归因分析,认为征地补偿款的缓冲作用、非货币化土地功能的彰显、第二次分工与比较优势的丧失、回迁房与原住房的价格差、失地未进城安置、小区物亚管理滞后等因素决定了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状态。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来,随着“大银川”战略的实施,新区建设、高新区二期扩建等重点工程的实施推进,金凤区大量土地、房屋被征用拆迁,被征用土地总面积达18428亩,累计拆迁面积127.7万平方米,产生失地农民近36640人,其中具有劳动能力的18954人。他们的安置、就业、生活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也接踵而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金凤区党委、政府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在狠抓经济建设工作的同时,始终把妥善安置失地农民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稳定工程”,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按照“安置住房、促进就业、建立社会保障”三步走的工作思路,从政策补偿、住房安置、就业、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努力做到让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失业有保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目前,累计安置失地农民4710户,分配住房7707套;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失地农民就业15984人,劳务输出1800余人次,  相似文献   

4.
以厦门市2005年以来为解决失地农民安置而实施的"金包银"工程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其发展现状,探讨被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研究发现,"工有其业"已成为被动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的真正难点,尚需更多综合有效的配套措施,以帮助失地农民积累起能够在城市生存与生活下去的资本,最终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5.
李明月  江华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93-96,101
文章主要针对王如渊博士等《对我国失地农民"留地安置"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一文中"留地产权应由集体所有转为国有"的观点和立论依据进行商榷,并提出安置留地应保留集体所有.  相似文献   

6.
天元区在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城郊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补偿标准补偿范围偏低偏窄、征地收益分配不合理而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土地征收主体多程序不完备而导致操作不规范;失地农民安置方式单一而导致社会保障不到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途径是适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合理分配土地收益、严格规范征地行为、多渠道安置失地农民,着力构建失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政府与失地农民、被拆迁人之间存问题的根源是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征地与失地、土地增值与征地补偿、城市扩张与失业、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等五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为更好地提示和认识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的利益冲突提供前提,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角色定位;规范公权力;制度创新;征地制度与市场经济规则相适应;失地农民、被拆迁人参与及权利保障机制;项目社会评价制度;失地农民、被逝迁人安置方式创新;利益驱动机制;改善失地农民进城预期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社区安置模式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了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的实质就是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城市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失地农民的居住、就业问题。另外,失地农民身份转化也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借助社区理论来探讨失地农民安置模式,以求在失地农民安置理论方面有新的发展,为保护失地农民利益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向周边扩张,农村土地也因此被征收或征用.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被政府集中安置在城郊新建的安置社区,形成了区别于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演替性边缘社区".这类社区在治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社会矛盾,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即这类农民在城市社区的融入问题,包括自我身份转换、 职业融入、 社区融入等方面.本研究以J市开发区安置社区为例,分析了该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在安置后的生活状态、 居民身份融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失地农民的集中安置模式虽然能够高效地推进安置工作,但其所引发的居住空间分异,却带来了城市内部新的"城乡"分裂以及城市居民与失地农民之间新的隔阂.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大混居、小聚居"的安置模式既能促进失地农民社会网络的再构与生长,又能促使各群体共同生活背景的形成,加快失地农民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亟待为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简要论述了当前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问题,建议为失地农民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并为其建立相应的就业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解决征地过程中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应该把保障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作为最低目标,在征地补偿制定过程中,尽量多考虑失地农民利益,应该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陈俭 《企业导报》2012,(10):13-1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个庞大的群体——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不理想,失地农民在就业市场缺乏竞争力而且就业的层次比较低;造成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缺乏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再就业机制还未有效建立;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必须要拓宽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服务、加强劳动力培训体系的建设以及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一、保障性住房委托贷款业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保障性住房委托贷款业务,也可称为住房公积金项目贷款,是指受各级人民政府或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下称委托人)的委托,由指定银行(下称委托银行)以住房公积金等政策性住房资金为来源而发放的专门用于经济适用房、政府主导的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专项贷款。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是对土地上所附着的各项社会功能的合理替代,是对依附于土地之上的失地农民的各项权益的显化。以2003年以来16县(市、区)320户江苏省失地农民安置补偿调查数据为基础,剖析不同社会保障模式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差异,并结合失地农民安置补偿模式的意愿表达,构建以社会保障基金为基础,以养老、医疗、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内容的多元化安置补偿模式,以期为提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农转工到农转居--征地安置方式的变化与成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与生活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农转工和农转居这两种安置方式.作者通过比较分析指出,农转工由于体制转型导一致的问题而变得举步维艰,作为其替代办法的农转居虽然正成为许多地区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首选方案,但许多农民通过这种方式进城面临着因其素质低下而无法就业只能"吃低保"的困境.因此,农转居不宜盲目扩大规模.与上述两种政府主导型的安置方式所不同的是,按土地市场价值经予失地农民补偿的自主择业将成为一种新的征地安置方式.  相似文献   

17.
魏东 《国土经济》2008,(9):32-34
有效的征地安置政策是实现失地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事关民生质量和社会和谐。本文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安置政策利弊分析,参考各地留地安置经验,提出将留地安置作为征地对失地农民安置的法定办式,旨在从征收土地层面上细化和硬化统筹发展城乡政策措施,保障失地农民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8.
唐志  陈后来 《国土经济》2007,(1X):50-50
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是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能否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只有妥善解决好了征地拆迁,失地农民安置等问题,才能更好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才能为城镇建设发展提供用地服务保障。本文以简阳市为例,该市在强力推进十里坝工业集中区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农房拆迁安置的新思路、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征地拆迁中的农村住房安置补偿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农户为骗取征地拆迁住房补偿款而集体离婚报道为切入点,通过对各地现行住房安置补偿制度的梳理,揭示了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征地拆迁补偿制度的缺陷,建议在《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中确立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城乡统一住房安置补偿制度,实现征地住房安置补偿标准由以"人"为主向以"物(房屋)"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罗丹 《民营科技》2008,(3):75-75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通过征用变成城镇建设用地的数量不断增加,速度不断提升,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一个又一个城中村的形成,不仅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产生了倍受关注的“失地农民问题”。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征地制度及失地农民安置补偿的现状,揭示失地农民问题的实质,并通过对国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方法和国内现有的解决失地农民的各种尝试进行分析,论述了其具体内容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