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股减持的真正目标应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亦即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若仅以减持为目的的方案可能留下更多的后遗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两个标准来看国有股减持方案是合理可行的,但作认为只有一揽子方案才能真正解决国有股减持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和规范,解决国有股减持和流通问题,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国有股减持与流通的目的,绝不应该仅仅是国有资产的变现和筹资,加快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才是国有股减持与流通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国有股流通成为解决国有企业产权治理结构的必由之路。国有股全流通的关键在于国有股的定价.然而.国有股的定价又涉及到国家.企业.股民之间的利益.所以.解决国有股全流通问题在一定历史阶段无法一步到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场外市场的发展为国有股流通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国有股减持是解决我国股市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股市结构缺陷及国有股减持的必要性,介绍了发达国家的运作情况,论述了我国国有股减持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有股减持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国有公司治理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股权结构不合理有着直接关系。只有实施国有股减持,实现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并且配套各项措施,才能推动有效率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形成,促进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国有股减持转让与流通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股减持的原则要有利证券市场的发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现行国有股减持方案有全流通上市、场外协议转让、回购、拍卖、配售;发行可转换债券;内部职工受让等,各有利弊,可建立一个“G股市场”减持国有股。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占据绝对控股地位,且不能在证券市场上自由流通,这对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应逐步降低国有股比重,通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构架要素以及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建立健全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国有股减持与国有股流通有七点区别;国有股减持的目的应是多元的,各种目的之间不能相互冲突;市场条件决定国有股减持的方式、时机和价格;应以国有资本结构调整的战略观点来认识国有股减持。  相似文献   

9.
国有股减持途径新探——来自香港“盈余基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证券市场机制不完善,功能不健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巨额非流动性国有股的存在,由此造成证券市场运行的低效率。减持国有股,实现国有股流通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设立国有股基金,才能防止任何失误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国有股流通有助于正确定位资本市场功能,增强国有资产存量的流动性,为公众流通股、法人股、国有股走向统一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国有控股企业多元化的功能,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宏观调控手段的市场化、上市公司素质的不断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备、战略投资者的培育及选择正确的市场时机是国有股流通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