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新贸易理论:从国家优势到企业优势的观念转变战后国际贸易的最大特点是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所谓产业内贸易(也叫部门内贸易),是指两国(或两国以上)在某些具体的工业部门内进行相互贸易,即两国互相出口和进口属于同一产业或部门的产品。这种贸易格局无法...  相似文献   

2.
陈秀莲  卢铭春 《大经贸》2007,(10):85-87
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国家间进行贸易的现象被称之为产业内贸易,即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外国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传统计量,通常是指以SITC三位数或四位数贸易数据为基础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中国和东盟的汽车产业内贸易就是基于上述的理论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发达国家间既出口又进口同类产品的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学者们将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方式称为产业内贸易,并试图运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等来解释这种贸易方式,产业内贸易理论由此产生.我国关于产业内贸易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重点集中在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上,本文试图对我国学者的实证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加工贸易带动的提升--我国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全成 《国际贸易》2003,(12):10-13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 出口又进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有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之分。水平产业内贸易主要源于各国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如档次和价格相近的不同品牌的汽车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既有各国收入水  相似文献   

5.
产业内贸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之间大量的产业内贸易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在当今世界,产业内贸易所占份额已占国际贸易总量的60%以上,研究产业内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研究的一个新热点。分析黑龙江省的外贸现状及产业内贸易状况,积极探索不同途径的产业内贸易发展之路,对于促进外贸的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二者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国内外资源的配置方面共同发挥作用。一、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共性与差异从贸易的演化来看,由省际贸易发展到国际贸易,二者除了依据的基本原理都是比较成本学说外,还有许多共同之处。1.都有关税和非关税现象。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是调整各个国家之间贸易关系的重要手段,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样,也面临着“关税”与“非关税”的问题。省际贸易中的“关税”是指各个省对外省产品征收的各种费用,使省内外的产品在省内市场上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 产业间贸易理论是指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等强调国家的优势差异原因的贸易理论,而产业内贸易理论是指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等强调规模经济等原因的所谓新理论。两者构成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完整体系,均可以解释一定的经济贸易现实,并可以指导各类国家的贸易实践和政策制定,但两者在理论特点和政策建议等许多方面又有较大不同。加强对两类贸易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贸易格局,把握国际贸易及其政策走势,指导中国对外经贸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7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支,主要是研究与揭示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解释的,在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相近国家之间发生的同一产业部门内某一种产品双方向流动的原因、性质、效果以及利益。学习与借鉴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于制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改善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着重要意义。一、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种模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贸易形式不断由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方式转变,产业内贸易逐渐成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动因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消费偏好,需求层次重叠以及要素禀赋。产业内贸易使得产业结构由初级产品向中间产品发展,不断推动贸易技术革新,促使国家经济增长。中间产品的垂直专业化及调整成本问题仍将是未来产业内贸易研究的方向。本文将对产业内贸易理论发展进行梳理,探究产业内贸易的形成动因,对当前产业内贸易模型进行理论研究,同时探讨产业内贸易对国家经济效应影响,最后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参与经济一体化进程日渐加快,为推进我国未来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本文基于1995~2004年的德国机械及运输设备(简称机运产品)贸易数据,分别计算了德国与欧盟七国、德国与美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和垂直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结果表明,德国与欧盟七国机械及运输设备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快于德国与美国同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欧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其成员国之间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杌运产品产业内贸易确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对我国发展产业内贸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唐玉婵 《商业研究》2006,(3):164-170
以中日与中新的产业内贸易相互比较,探析中国未来与发达国家和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前景和对策。分析和计量中日和中新的产业内贸易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提高现有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的广度与深度都应拓展。而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加强现阶段传统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上,与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水平产业内贸易也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产业内贸易的实践与内涵,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本文认为,传统的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比较优势所生产的最终产品。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深入发展,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深化为中间产品,跨国公司实现了其主导下的全球资源在各生产阶段或生产工序中的最优配置,其中中国以加工贸易的模式参与了全球竞争,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利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简称IIT)指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对外贸易中对某一产品同时出口与进口的行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同样,我国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上升很快,从1980年的0.25跃至2006年的0.68,产业内贸易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某一产业内同类产品同时发生输入和输出的活动。东部沿海某省外贸的主体是工业制成品贸易,2009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98.5%,而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趋势是产业内贸易,毫无疑问,东部沿海某省要由贸易大省向贸易强省转变,大力推进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量表明,该省的工业制成品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整体上存在向产业间贸易偏离的倾向,产业内贸易的趋势与产业的竞争力不吻合,竞争力稍强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正在弱化,而产业内贸易稳定的产品竞争力又不强。只有提升产业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东部沿海某省产业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垂直型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条件和机会.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是由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依据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和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会不断上升,取得一种动态的比较利益;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局部领域的高科技创新,超越要素禀赋分工基础,与发达国家进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文章指出,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措施扶持国内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期通过技术积累获取竞争优势,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6.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已经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进口国以保护本国产业,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和苛刻的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加大了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实现贸易保护的力度,通过立法或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进行市场准入的限制,对我国蜂蜜产品的出口带来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间产品内分工的日益精细化,中间投入品被出口到一个国家,组装后再出口到另一个国家。这种中间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品内贸易理论可以解释中间产品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当今社会贸易种类已由传统的货物贸易向现代服务贸易转变,生产者服务业作为服务贸易中最核心、附加价值最高的组成部分在后工业经济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中国与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美、日、德、法、意经济体间生产者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比较测度,揭示出当今中国在急需产业转型、效益提升的关键时期与发达国家间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同时,文中应用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受约因素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2000-2005年间,中美、中德、中意专利产业内贸易不存在,仅有产业间贸易,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家间专利技术方面的差距所在。基于文中的研究提出我国要大力提升专利业发展、继续巩固货物贸易比较优势,提高科研、提升人力资本和加强环保,这将对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增长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深化拓展,产品内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模式。在介绍我国产品内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产品内贸易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呈现优化升级的趋势;产品内贸易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并不十分显著,提出充分利用进口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升级平台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的道德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来,“道德贸易(ethical trade)字眼频繁出现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由于发达国家直接把社会标准与经济贸易挂钩,而且具有了道义的理由,从而引申出国际贸易冲突中新的话语权。何为道德贸易?广义上讲,道德贸易是指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即要求出口企业在组织商品出口赚取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等。目前,道德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形成了声势浩大的道德贸易运动浪潮。这一运动将对企业发展、全球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