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社保体制”的完善和“医疗改革”的成功,是咱老百姓最高兴的两件大事。有病就医和老有所养是“生存权”的基本内涵,“社保”和“医改”关系到国人的命根子。昔日,国家“一穷二白”,强调“先生产,后生活”,“先修坡,后盖窝”,“小车不倒只管推”,在“国库羞涩”的情况下,没有办好这两件事,苦了“三代人”,也就算挺过去了。如今,改革开放已经30年,国家经济状况今非昔比,有了很大的好转,党和国家倡导“关心民生,促进和谐”,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成果。想起“父辈”、“爷辈”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孙辈”的幸福生活,心情无比快慰,九泉之下的“先辈”也可瞑目了。可是,春节期间朋友们在一起议论国家大事,对眼下“社保”和“医改”的现状,认为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及其传人的核心价值观。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儒学一旦成为“显学”,“读书求仕”则成为学子的信务,皓首穷经也就成了“敲门砖”。于是,“官本位”——以官职高低为尺度来衡量人的社会地位——自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价值观念。诸如,重视“官阶”,官大一级压死人。羡慕“官府”,报考公务员趋之若鹜。好打“官腔”,废话连篇如出一辙。梦寐“官位”,为“儒林外史”添故事。“官僚”麋集,且形成“主义”,定然要染上“官场”恶习,生发“官邪”,官商联袂,官官相护……好端端的大千世界,被“搅得周天寒彻”。  相似文献   

3.
萧惑之 《中关村》2014,(5):121-121
年届“随心所欲”的老朽很难再有精气神儿浏览小说,更不屑阅读强加你“普世”或“教义”的文字,尤其是“仰望星空”的虚空官腔。我只想了然世态样貌,然后用“心之官”判断是非。当然,也不相信星云大师布道的“舍就是得”,只因中国老百姓“舍”的太多,“得”之甚少,至今鲜见“佛光普照”、“普度众生”。  相似文献   

4.
“牛年”的“国考”真“牛”。国家公务员考试蔚为壮观,百万“考碗”大军吹响了“集结号”。尽管“中举”的几率比中彩票还渺茫,然而却是趋之若骛。统计数字披露:“牛年”确认参加“国考”的人数为104万之众,创下历史新高。在“数字出官”的时代,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个“新高”也是“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5.
萧惑之 《中关村》2009,(2):48-48
改革开放之初,一说起“市场经济”,如遇大敌,等同“资本主义幽灵”、“帝国主义帮凶”,与我们信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水火不相容,岂能同日而语!在那“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岁月,不要说老百姓,就是经济学家、高级干部,要接纳“市场经济”也是要“灵魂闹革命”、“脱胎换骨”才行。如果从1978年改革开放发轫算起,邓小平同志用了10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冯永锋 《中关村》2008,(3):120-121
中国人做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大概可以称之为“顾此失彼”。祖先们喜欢说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喜欢说“娶了媳妇忘了娘”,喜欢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喜欢说“得鱼忘筌”,喜欢说“这山望着那山高”,喜欢说“狗熊掰棒子”,喜欢说“骑在马上打天下,所以要骑在马天治天下”,喜欢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喜欢说“拆东墙补西墙”,喜欢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10,(9):12-12
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的成长经历就是一部百读不厌的“励志书”。毋庸讳言,俞敏洪先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跃上“龙门”,其综合能力,用时下“素质教育”的标准来衡量,也是当之无愧的“才男”。俞敏洪先生的“平民情结”令人感动,也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东方最近推出“智能测试系统”,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俞敏洪认为,“我最希望把这套系统用到贫困地区,以公益方式,对贫困地区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春天的故事     
每年春天,中国有一个“两会”。“两会”期间,中关村的“知本家”纷纷走上政坛,关心国是,议论风生,“吹皱一池春水”。“联想”柳传志感悟中关村的变化,印证了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中星微”邓中翰“参加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稿的座谈,提了5点修改建议,有2点被吸纳,一个是关于原始创新,一个是关于吸引人才。”冯军高举“爱国者”的大旗“自主创新产业报国”。“用友”王文京坦言“软件产业还需‘硬’政策”。  相似文献   

9.
关纯  CFP 《中关村》2006,(9):62-63
今春以来,《中关村》杂志接连刊发“点评”著名商家“成长中烦恼”的文字。常言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评论家用“第三只眼”看商家的“得与失”、“成与败”,这对有志干一番事业的读者来说,颇有启迪。对被作为“案例”的商家家而言,也有裨益。说对了,闻过则喜,可资借镜;说错了,无则加勉,一笑了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拜读点评商家艰苦创业的文字,我们有一种与商家“同呼吸共命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感觉。一则以喜,为他们的成功而高兴;一则以忧,为他们的挫折而惋惜。  相似文献   

10.
萧惑之  李春晓 《中关村》2009,(10):66-66
国人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已经到了“骂爹骂娘”的地步。尽管吴晗先生从历史的研究中得出“贪污,‘无代无之’,竟是与史实同寿”的结论,可是我们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无产阶级“做主人”,腐败现象如此“前‘腐’后继”,总是令人费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特别是“国外批评说中国的腐败是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俞敏洪 《中关村》2012,(3):105-105
适当的逼迫能够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也把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逼"出来。  相似文献   

12.
江川 《中关村》2012,(8):76-77
作为一个最贴近东方校园文化的社交网站“师兄帮帮忙”的创始人,申磊的创意是以“帮助”为媒介,搭建起了一个强大的校园关系网络。这个创业项目在7月4日获得著名风投机构IDG资本百万元的投资,而申磊的身份也一下由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变成一位备受媒体关注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13.
习牧歌 《中关村》2012,(3):48-49
一个孕育着"中国创造"希望的创意型专业园区,已悄然绽放在中关村核心区。  相似文献   

14.
王琦 《中关村》2012,(10):92-92
蔡元培先生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相似文献   

15.
田方 《中关村》2012,(4):82-82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广州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出廉洁文化,让廉洁成为广州的城市品格。无论是国际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郑永年教授提倡的腐败羞耻的文化观念要深入民心,还是北京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强调的要培养鄙弃贪腐的行为价值取向,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教授建议在全社会培育对腐败零容忍的价值观等,都指出广州将面对构建更高层次价值观的新命题。(3月26日《广州日报》)  相似文献   

16.
吴作顺 《中关村》2012,(8):48-50
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飞船在经过13天的太空之旅后顺利返回地面,主着陆场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圆满完成神舟飞船返回舱着陆场搜救指挥通信保障任务。当神舟九号飞船飞出黑障区后。在主着陆场待命的指挥直升机和通信直升机群迅速飞向指定空域盘旋待命,机上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启动,视频采集、指挥调度指令、热线电话和延伸电话同时开启。随后,直升机群发现目标,机上的摄像机立刻捕捉到了“神九”返回舱画面,清晰、稳定的图像通过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传到了北京飞控中心。  相似文献   

17.
明星 《中关村》2012,(4):88-89
在全国弘扬雷锋精神热潮中,海淀园工委将雷锋精神与北京精神。科技园区的科技、智力优势相结合,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激发各方人士崇德向善的道德自觉,共建和谐文明园区,凸显了海淀特色。海淀园志愿者联合会开启科技园区志愿工作新篇章2011年中共海淀区委海淀园工委组建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志愿者联合会”,响亮地提出了“智”愿服务的口号,组织园区内高科技企业党、团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智”愿服务。海淀园联合党委就是其中一支闪亮的“智”愿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8.
慕鲁 《中关村》2012,(3):114-115
"微电影"是艺术与高科技的结合,"艺术为魂",科技是载体。"微电影"的发展,时下尽管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却生机盎然,一叶知秋。  相似文献   

19.
萧惑之 《中关村》2012,(8):64-64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结束了在“世行”任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工作回到祖国。我先是拜读了他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欢迎林毅夫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温和地坚持”己见。令人十分感动。这让我想起陶渊明先生那篇传世的《归去来辞》——这是一部“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抒愤懑之作,其不肯“同流合污”的积极暨“乐天知命”的消极,影响了诸多的知识分子。日前,又读到林先生与新华社记者的对话。激情满怀,是一篇充满爱国热情的新“归去来辞”。  相似文献   

20.
萧惑之 《中关村》2012,(6):106-110
作为一个“中关村人”,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办公室回忆录——《铺路石》,为其无私奉献和开拓创新精神所感动。这部30万字的写实回忆著作,真情道白,朴素无华,追述了当年试验区办公室很多突破性工作的细节,展示了试验区工作人员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精神风貌,记录了各级政府领导同志对试验区建设发展的远见卓识和鼎力支持。“写出了当年甘愿做改革铺路石的所想、所愿和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