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曝光已半月有余,支付宝事件依然成为2011(第十一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议题之外的热点,毕竟马云做了一件用他自己的话说属“正确但不完美”的“大事”,“惊”得大家无法停止思考,无法不去议论。  相似文献   

2.
被称为“忽悠之王”的马云似乎对每个话题都能口若悬河,但情人节显然是个例外。“情人节快到了,你打算……”记者话音未落,电话那头已是笑声连连,“怎么会说这个话题?”语气里半是意外,半是尴尬。“我从来不过情人节的。”马云很快给出答案,紧接着,又补充了一条理由,“太忙了。”马云的忙可以理解。去年那起世人瞠目的雅巴收购案,让马云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公众人物。“看到媒体上到处都是自己,我都看烦了。”马云无奈地向记者抱怨。情人节是一个博爱的节日不光是忙,不过情人节,还因为马云对情人节的含义有一番特别的高论。“在中国,情人…  相似文献   

3.
马云被视为中国企业界的精神领袖,为何如今却被一群浙商斥为“小人”? 在“马云即将成为中国首富”的声音不绝于耳之际,一帮浙江老乡给他送去了诚挚的、憋在内心很久的慰问——马云,你是小人!  相似文献   

4.
唐凯林 《英才》2005,(10):55-56
进入“网商”时代《英才》:如何评价互联网行业的再次升温? 马云:中国互联网其实从上次泡沫破灭后,一直在慢慢升温,互联网其实能够解决很多传统行业无法解决的问题, 甚至有人说互联网最终会取代大部分行业,比如电子商务。《英才》:此次升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马云:现在互联网升温我觉得主要  相似文献   

5.
资讯/声音     
《房地产导刊》2009,(7):21-21
“中国经济已开始复苏,中国股市旱已见底。”—6月8日,乔治·索罗斯应马云邀请至西湖边与浙企密商投资,索罗斯开门见山。他认为,“虽然中国经济目前只有美国经济的四分之一,但它可以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未来10年,全球经济增长会下降,而中国经济增长将快于大部分国家,并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只有历练过,才会由“窝冬”变成享受冬天的“冬泳”。“我们对全球经济的基本判断是将会出现较大的问题,未来几年经济有可能进入非常的困难时期。我的看法是,接下来的冬天会比大家想象得更长!更寒冷!更复杂!我们准备过冬吧!”7月23日晚,马云向全体员工发出题为《冬天的使命》的内部邮件。这不是马云第一次强调“过冬论”。2月份,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员工大会中曾表示,上市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冬天”的来临准备更多的粮草,并提出阿里巴巴今年要“深挖洞、广积粮、做好做强不做大”。  相似文献   

7.
对话马云     
《中国企业家》2006,(18):47-47
《中国企业家》:收购雅虎中国后你感觉自己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了吗?马云:麻烦不断。过去我在互联网有很多朋友,但在我把雅虎中国收过来后,突然一下子我成为了所有人的敌人,不断遭到群殴。《中国企业家》:一年下来最大心得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中外管理》2013,(10):30-30
马云拜见“王林大师”的闹剧还在发酵,揭露各类“伪大师”的骗术成为潮流。但人们却忽视了更为严肃的问题:中国企业家的精神迷惘。需求创造供给,精神需求也是需求,所以“伪大师”的致富骗术来源于中国商道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在C2C的战场上,我们本来就一无所有。如果不成功,顶多就是糟蹋了一些钱。但是如果成功,那么我们得到的将是全世界。"--孙彤宇说如果有人问马云,淘宝是如何在三年的时间里,蚂蚁战大象,最终创造出一个蚍蜉撼大树的奇迹?马云会先侃侃而谈——他和孙正义那些灵感碰撞、火花四溅的经典场面,还会嘲笑eBay女强人惠特曼亲自督阵上海的不理智行为,继而大手一挥,说“我们淘宝练就了一套“打狗棒”法,轻巧灵动,妙不可言。”——然后,马云会告诉你,具体的问题,去问淘宝的总裁孙彤宇。应该说,马云如果是这一套“打狗棒”法的创造者,那么孙彤宇就是那个…  相似文献   

10.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7,(24):112-114
王石从此会退出江湖吗?柳传志为什么要向马云学习?这是何享健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分享他的美的?许海峰缘何与马蔚华站在一起?……12月9日晚,本刊评选的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颁奖典礼留下了精彩的花絮,也为2007年的中国商业做了形象的盘点,堪称中国企业界"春晚"。  相似文献   

11.
太极合伙人     
曹顺妮 《中国企业家》2013,(12):120-124,13
这是本刊半年内再次报道太极,原因很简单,太极正成为最有影响力商人的主流生活方式,它也有可能成为大生意一位中国最著名的商人,一位功夫巨星,一位武林高手凑在一起,他们会干什么?开"武馆"。这不是穿越剧胡编的情节,他们分别是马云、李连杰、王占海,如今共同的生意是卖太极。马云和李连杰的知名度自不待言,王占海何许人?陈式太极第19代传人王西安的长子。他之所以能与马、李二位成为合伙人,并不完全是父辈余荫的结果,他17岁时就是全国太极推手  相似文献   

12.
尹生 《中国企业家》2006,(18):34-46
一家处处以“世界最好”作为战略基点的中国互联阿公司,在过去一年是如何应付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并购——所导致的严峻考验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想要一家跨国公司的分支做解剖实验,结果却发现,雅虎中国不只是一家“中国公司”,甚至是比一般中国公司更加中国的公司2006年9月,马云对《中国企业家》说,“这一年是我最艰难的一年,它对我和阿里巴巴命运的影响,可能要5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闻才能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像一粒神奇的种子,已经开始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生根发芽。一些企业大张旗鼓地树立企业形象,一些企业大做产品广告,“勤奋”“创新”“团结”“进步”的厂规厂训铺天盖地……但令人疑惑的是“这就是企业文化吗?”思索之余,我们不能不承认企业文化建设还需要更深层次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子荷 《中国新时代》2005,(10):62-64
“地产,什么是地产?住宅地产小学生可以做,酒店住宅高中生可以做,到了高级地产,就是商业地产,需要研究生才能做,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商业资深管理人士王良(化名),对此话相当推崇。“但现实是,好多地产商根本不管商业的规律,以为只要盖了楼就可以卖。”王良颇有些痛心地说。1  相似文献   

15.
吴晓波 《东方企业家》2007,(11):120-120
随着阿里巴巴在香港的上市,今年冬天,马云注定将成为最引人瞩目的中国企业家。两年前,我曾经在为《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书做序言时写道:“在我看来,如果说杨致远是互联网领域里第一个世界级的华人企业家,那么马云就可能是下一个。杨致远是商业的天才,他发现了互联网搜索的价值,而马云则是天才的商人,他把一团让人手足无措的乱麻织成了一匹锦绣。”今天我还坚持这样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英才》2015,(1):42-43
建立“直升机部队”《英才》:在互联网金融的布局上,“蚂蚁金服”有怎样的计划?马云:我们只做两件事。第一,只做金融的毛细血管,我们不做银行要干的事。第二,我们只用数据来驱动。我们目的是将来成为银行的补充,而不是颠覆银行,和银行对着干。消费金融,我们今天也在思考,肯定也是会依靠我们在蚂蚁微贷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数据,以及整个信用体系,去做一些创新业务的尝试。我们没有  相似文献   

17.
01马云 上榜理由:"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在2012年网商大会上,48岁的马云给时代做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注解.而这个注解对于马云和他带领的商业帝国来说同样适合.回顾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天猫、B2B私有化、从港交所退市、成立7个新事业群、小贷崛起、完成对雅虎股份回购、"双十一"191亿元的惊人销售额……马云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开拓出了一个万亿网购帝国.尽管对于马云时有争议与讨伐,但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在现今的中国网购领域,淘宝系已经一家独大,马云已经成为中国网购业不可挑战的霸主.  相似文献   

18.
兰天 《企业导报》2003,(10):10-11
<正> 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著名的“世界经济论坛”选他为2001年度全球100位“未来领袖”之一。他就是阿里巴巴网站的创始人马云——  相似文献   

19.
项目外包,国内企业能得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今年预计将有5.1万亿美元的规模,到2010年将有20万亿美元的市场,这就是国际项目外包市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企业分工大多以这项目外包的形式出现。美国著名的项目外包管理专家麦克·卡伯特则明确指出,中国将成为一个新兴的主要国际项目外包市场。那么,号称将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的中国,能否在这样的形势下,实现产业的发展?而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国内企业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份额呢?国际项目外包市场蛋糕巨大项目外包,其核心理念是“做你做的最好的,其余的让别人去做”,简单地来说,就是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环节交…  相似文献   

20.
张刚  杨柳 《英才》2008,(6):42-51
李彦宏会成为“全民公敌”吗?像曾经的马化腾、马云一样。 面对这个看似“噱头式”的问题,相信支持者及反对者都会从各自角度找出一大堆理由。但是,没人否认,作为“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百度,在过去几年间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其影响甚至波及了大洋彼岸的华尔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