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废黄河三角洲城镇化的约束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黄河三角洲位于江苏沿海北部,由黄河夺淮形成.文章从废黄河三角洲的城镇化角度出发,探讨了废黄河三角洲城镇的分布特征,以其主体部分响水、滨海、射阳三县为例,城镇空间分布特征为凝聚分布.并选取了经济和人口等方面的6个指标,作为影响城镇密度的因子,对其发展的约束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提出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未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滔滔黄河奔腾入海,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口,填海造陆,形成了黄河三角洲.现在的黄河三角洲不是个单纯的地理范畴,而是一个地理、经济范畴.它位于山东北部,包括滨州、东营两市,12个县区,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人口536万.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后,经过持续系统加强生态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地区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体系、盐碱地综合利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效循环农业发展势头迅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稳步推进.但由于黄河三角洲地区陆地系统形成时间较短,仍然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淡水资源不足、能源结构过重等问题亟需改善.推进黄河三角...  相似文献   

4.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8,(6):F0002-F0002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土地,伟大的黄河以其移山填海之力造就了它,又赋予它以新、奇、野、阔的自然美,形成了黄河三角洲独特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目前黄河三角洲开发已列入"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和山东省跨世纪工程.我们认为,面向新世纪,以资源大开发、产业大跨越、人才大培养、体制大创新和招商引资大发展为基本点,实施重点突破,是推动黄河三角洲、东营市迅猛崛起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基于SWOT分析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渠涛  王翔  李慧  牟艳芳 《山东经济》2011,27(2):144-149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来,对该区域的发展日益引起政府、学者以及企业家们的关注。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在全面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未来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希望能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后期,以1988年6月民盟中央和山东省政府联合在东营市召开的"黄河三角洲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为标志,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开始引起海内外各界的普遍关注。进入九十年代,山东省又将黄河三角洲开发与建设"海上山东"一起列为两项跨世纪的工程。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开始进入了更高的决策层……综合资源优势居世界五大河口三角洲之冠黄河三角洲是指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改道大清河河道后,在渤海湾形成的近代黄河三角洲。它位于山东省的东北部,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东营市和滨州地区,以及淄博市的高青县,共13个县(市、区),人口540多万人。由于黄河和渤海的双重关照,使黄河三角洲的综合资源优势居世界五大河  相似文献   

8.
走出黄河口     
丁斌 《走向世界》2009,(1):30-31
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整合全国乃至世界的力量开发黄河三角洲,需要构建一个海、陆、空对接,点、线、面结合的三维立体交通网络,让富集的发展资源流进黄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一百多年来,在海、河、陆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一个物种繁多、关系密切的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现以初步建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农牧渔业基地。但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这里目前还处在初始开发阶段,在 21世纪,黄河三角洲如何发展,是国家决策层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课题。 1999面 6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河三角洲时充分认识到该地区的重要性,高度重视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对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的指示: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丰富,土地…  相似文献   

10.
近期要闻     
经国家批准建立的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示范区已进入建设和发展新的历史时期。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近百年来冲淤形成的新陆地,资源富集和生态脆弱是这一地区的基本特点。处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东营市境内除丰富的油气资源外,还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盐卤盐矿资源、生态资源、滩涂资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