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张博卉 《税收征纳》2005,(11):30-31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不同。使得两者存在着诸多差异。在处理二者的关系上,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基本确立了“纳税调整体系”.即企业所得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有规定的,按税法的规定执行,税法没有规定的一般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税法与会计制度不一致的。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因此.会计制度的变化.不仅影响到企业会计利润,也会影响纳税调整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会计制度与税法制定目的、规范对象以及适用原则的不同,导致了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客观存在且不可消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实行会计与税收相分离,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要开展调查研究,剖析现行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存在的问题,找出内在规律,逐步建立规范的纳税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3.
所得税是以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其计税依据是企业全年的所得额。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所遵循的原则不同,尤其是在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不同,造成按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税收利润(即应纳税所得额)由于计算口径或确认时间不同产生永久性或时间性差异。由于会计利润和税收利润存在差异,因此要求在所得税申报时应当以税法认定的利润口径进行申报,将会计利润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将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作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纳税…  相似文献   

4.
一、税务会计的概念 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看,税务会计模式可分为财税合一和财税分离两种模式。财税合一的税务会计.是以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和扣税权利作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会计核算过分依据税法的规定,而放弃了会计自身的要求与原则,当按会计准则进行的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产生矛盾时,会计准则让位于税法,按税法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情况。这种税务会计模式表现为: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在会计制度中融入税法的具体规定。通过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  相似文献   

5.
在 2000年,财政部、国家税 务总局分别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所得税的调整项目及会计处理作出了新规定,要求所有企业从2001年起以税法认定的收入进行纳税申报;当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或不协调时,应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税时再做调整。本文从会计与税法两方面规定的差异对涉及纳税调整的内容作一对比:一、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会计报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收益的。(一)国债利息收入。会计核算中,企业无论是购买何种债券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均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企业购买财政部发行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差异,是指按会计制度规定不作收入处理,而按税收规定应视同收入征税或者按会计制度规定作支出处理,而按税法规定只能按一定比例扣除或根本不允许扣除,否则就要纳税。一、差异的表现目前,我国内资企业所得税法规与新企业会计制度相对照,存在的差异表现在收入的差异、资产的差异、成本费用的差异、非货币性交易的差异、企业改组业务的差异、企业整体资产转让的差异、企业整体资产置换的差异、企业改制与合并的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企业应合理划分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所产生的税  相似文献   

8.
200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先后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办法>,对所得税的调整项目及会计处理作出了新的规定,要求所有企业从2001年起以税法认定的收入进行纳税申报;如果会计制度与税法有不一致或不协调的方面,应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税时再作调整.实际工作中,纳税调整的主要方面有:  相似文献   

9.
企业通过债务重组,非现金交易等非正常购置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按会计制度规定的入账价值(账面初始成本)、折旧额与按税法规定确认的计税成本、允许扣除折旧额一般都不相同,导致税法与会计相关损益(所得)确认方面存在时间性差异,这就引发了从开始计提折旧到固定资产处置或报废时的一系列纳税调整和确认、转回递延税款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0.
《安徽水利财会》2004,(2):36-42
《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对会计制度规定与税法规定某些差异的纳税调整给出了指南。为帮助企业理解其规定,现结合实例对有关交易事项的纳税调整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屈航 《会计师》2009,(9):15-17
<正>新企业会计制度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后,纳税人需要掌握税法与会计的差异及纳税调整方法。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税法与会计的关系模糊,少数企业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执行新准则和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弄不清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不能准确进行纳税调整,导致少缴或多缴税款。正  相似文献   

12.
程辉 《税收征纳》2012,(4):34-35
一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就要拉开序幕,会计与相关税法规定存在的差异值得关注。企业在汇算清缴时,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即纳税调整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由于财务会计与税法规定的不一致,在核算投资收益时会产生纳税差异。其中,会计和税法对债权投资的规定基本相同,对股权投资的规定则有较大区别,本文主要就股权投资收益的纳税差异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根据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自2005年1月1日起,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九条的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明确按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对做好纳税申报和会计核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谈资产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及其会计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发布后,企业的会计核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所得税的调整项目也做了新的规定,当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时,应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纳税时再作调整。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进行会计与税法的协调,本文就资产准备的计提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谈谈具体的核算办法。  相似文献   

16.
张菲雄 《中国外资》2009,(20):59-59
会计制度与税法同属规范经济行为的专业领域,但二者分别遵循不同规则,规范不同对象,但各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之间存在着差异。纳税人既要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定的规定,又要合法纳税,这使得核算的难度越来越大,有些差异复杂难懂,操作烦琐,纳税调整困难.一些纳税人没能准确理解差异并对其作出准确的纳况调整,造成无意识违反税法规定的现象,增加了税收成本。因此,构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制度与税法相互协调的会计模式就成了当务之急。所以,使会计体现出“会计信息服务于宏观经济”,税法体现“税收工作以会计信息为依赖性”的这种相辅相成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薛钢 《财会学习》2006,(6):26-28
在企业的会计处理和纳税实践中,财务会计是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核算有关会计要素,以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税法则以课税为目的,按照税收法规来确认相应要素,以保障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因此,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计算的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往往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8.
企业所得税纳税年度申报中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发[2006]56号文件发布了《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核算规定,以及现行税法的相关规定,现就如何做好企业所得税纳税年度申报中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进行探讨。一、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一)总体规定《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  相似文献   

19.
张冰  熊臻 《税收征纳》2005,(7):33-3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会计与税法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纳税人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20.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的需要而发生的应酬费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实实在在、必须的费用支出,但由于其直接影响国家的税收,因此税法对其税前扣除有限定。为防止税收流失,纳税人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按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反映;超限额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要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并按相应税率缴纳所得税。通过纳税调整,对超限额业务招待费征收所得税,可以帮助纳税人增强节约意识,也可以起到提倡节约,遏制浪费的作用。所以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列支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