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崛起和东亚地区合作的开展推动着亚太地区秩序的转型。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着力打造跨太平洋体系,以塑造新的亚太地区秩序。该秩序的特点是以美国主导的共同体秩序为核心,并带有大国协调秩序和两极秩序的元素。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以制衡中国力量和影响力的上升、巩固美国在本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目标,加大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竞争的力度,重塑地区政治经济格局。该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凸显了地区秩序中的安全因素,提升了美国对地区事务的影响力,巩固了美国对亚太秩序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些战略举措增加了中国在亚太所承受的外交与安全压力,掣肘着东亚合作的发展,并加剧了地区秩序两极化的张力。与此同时,奥巴马的亚太战略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新形势下美国在地区事务中角色的恰当定位、安全牌的限度、如何处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如何调节东亚秩序与亚太秩序的关系等问题上。展望未来的亚太新秩序,其塑造力量将更加多元,支撑机制会更加多样,秩序运行的规则将更多地带有亚洲的印记,太平洋两岸在该秩序中的地位亦将更加对称。  相似文献   

2.
论世纪之交的中国亚太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亚太地区拥有重大利益,中国的对外战略在相当程度上集中在亚太地区。从国力上说,中国的责任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方面。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立足点,中国的亚太战略从宏观上集中体现在经济、经济、安全发展战略,从微观上表现为亚太地缘政治战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了有效应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奥巴马政府开始着力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并积极鼓励日本在亚太地缘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奥巴马政府的推动和日本多届政府的积极运作之下.多年来以美国为"单一轴心"的亚太安全格局呈现出一个日趋明显的变化,亦即逐渐向"美主日辅"的格局演变。首先,日本通过持续强化日美同盟关系。并借机促进自身军事力量的发展,使其在日美同盟中的"战略自主性"不断增强。其次。通过加强与美国其他亚太盟国的双边和三边安全互动,使得"美日+1"成为美国与其亚太盟国展开安全合作的重要机制和平台。最后,日本还主动出击,与亚太地区美国的"战略伙伴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战略安全协作。上述举措不仅使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功能和地位得到提升。而且与一系列亚太重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水平也稳步升级,进而在亚太传统的"轴辐安全结构"中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连接、补充和协调作用。在地区安全体系中影响力也与日俱增,隐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亚太地缘安全格局的"次轴心"。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自"二战"以来的一个公认的世界头号强国,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亚洲的地区性强国,对周边国家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亚太地区同时作为美国与中国的对外战略重心地带,双方都希望能保持和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在中国不断崛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为维护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制定出"亚太再平衡战略"来限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但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和重要的贸易伙伴,与美国又有着广泛的经济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既压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又不损害与中国的经济往来,选择通过激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等问题来实现其"亚太再平衡"的目的。中国将面临美国重返亚太后引发的一系列地区性政治矛盾所带来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利用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间的矛盾,分化对中国的压制力量。  相似文献   

5.
美国和加拿大同样是两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国家,但其战略和经济利益的重点历来放在欧洲。从7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美加出于其经济、政治、战略等方面的考虑,日益加强与西太平洋地区的经济联系。目前,亚太地区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外贸市场,加拿大外贸的第二重点,也是美加重要的投资场所。本文就美加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战略、美加与亚太地区经济关系的现状和90年代的发展趋势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奥巴马政府亚太地区政策的一次重要调整,与此相对,东盟牵头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则是出于制衡美国主导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战略考量。从地缘政治与经济角度出发,中国利用一个多边的平台反对美国力推的TPP符合中国的利益需求。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围绕TPP与RCEP两种合作机制,中、美和东盟等在亚太地区合作主导权问题上的争夺将会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中日韩自贸区(FTA)谈判、东盟十国与其他亚太六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都将启动。而由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历经15轮谈判后,将于2013年10月结束。由于三个谈判参与方涉及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因此将对亚太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二次大战后,澳大利亚这个南太平洋的大国一直以海外欧洲国家著称;但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却一改其传统的“英国属性”和“欧洲色彩”,而以亚太国家自居;进入90年代、面向21世纪之时,澳大利亚则进一步将其政治、经济以及对外关系等各方面的重心全面转向亚太地区,以推行其所谓的亚太战略或亚太政策。  相似文献   

9.
<正>90年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选择至今仍然是一个模糊概念。这是因为目前在这个地区,美国难以确定基本的假想敌和战略威胁。美国的亚太安全主要盟国日本不仅在亚太市场上超越美国而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在北美市场上也对美国经济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威胁。同时,美国仍无法确定俄国的未来战略走向,俄国内部政治经济结构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使  相似文献   

10.
今天东亚安全持续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中美关系性质的变化。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已经从传统的双边议题导向型的关系,转向了以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力为导向的竞争关系。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已经实质性地转移到了亚太地区。为了保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外交与经济等领域的主导地位,"锁定"中国作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者"的针对性战略步骤正在不断推进。地区安全秩序究竟将如何演变,亚太国家如何重新接纳或者对待已经变成区域战略利益竞争性关系的中美两国,整个亚太区域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外交必须站在中美关系发生"质变"的这一新高度,对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区域外交进行及时和战略性的调整,理性而又务实地规划和执行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主动、积极和建设性地塑造东亚安全的新秩序,这对重建中美两国战略互信、在竞争中增进合作、在合作中规范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颖  陈翔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1-12
针对“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的重大议题,中国把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亚太地区政策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方向。按照“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发展和安全应相互促进、同步前行,呈现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发展与安全相互融合的关系结构,借助统筹的思维可以更加有力地推进发展质量与安全水平的同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体现在目标的统筹兼顾、手段的基本契合以及理念的总体一致,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把发展和安全统筹的新地区秩序。要扎实有效地促进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落地生根,需要基于政治互信、发展互利、安全互进以及文明互鉴,借助经济发展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的“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进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维开展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对其他地区的进步事业也具有相应启发。  相似文献   

12.
一、美国的新亚太政策克林顿政府上台伊始,就着手对美国的亚太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1994年美《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了美"参与和扩大战略"的"三个中心组成部分"。(一)突出经济安全,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地位。克林顿政府提出"新太平洋共同体"的设想主要就是出于经贸方面的考虑,它的最终目的是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等亚洲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世界最大的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在全球建立霸主地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和新时期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化,出现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中东局势动荡,但亚洲却在不断崛起,国际关系的重心转向亚太。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为了维护其全球霸主地位开始调整战略,把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东亚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的问题,美国的重返亚太必然会使东亚安全问题进一步升级。东亚各国特别是我国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美国的战略东移,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一、亚太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宗旨和目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东亚经济包括东南亚和东北亚呈现高速增长。整个亚太地区政治相对稳定,这一切为亚太地区经济繁荣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国际环境。针对东亚特别是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欧洲的逐渐强大,美国提出了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设想。日本凭借其强大经济实力,确定自己在亚太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2011年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成立,亚太海洋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历史新时期。由于奥巴马政府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凸显其亚太军事再平衡①,使亚太海洋经济发展面临"亚太海洋安全要素与亚太海洋经济发展关联性高度提升"的新难题。中印两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破解难题做出了表率和贡献。因此,对他们在推动亚太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独特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如果奥巴马政府当真要推动美国经济的战略转型、而不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做秀”或者鸣枪示警,那么中美经济格局必将为之改变,中国将在短期受到最大冲击。  相似文献   

17.
亚太自贸区(FTAAP)的全面战略研究将为亚太地区一体化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作为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APEC可以成为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的平台:其建设过程和最终结果也必将从金融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改革创新与增长、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等多个层级的逐级推进.才能促进APEC经济合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最终走向亚太自贸区。  相似文献   

18.
亚太地区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关键区域。冷战结束之后,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亚太地区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使得美国的全球战略逐渐地从欧洲大陆向亚太地区倾斜。在克林顿和小布什两届总统任期内,采取了有区别的亚太安全战略,如从“全面接触”战略到“遏制 合作”战略的转移,以及布什政府一改克林顿时期的以人道、民主开路,以军事为后盾的克林顿主义,提出突出军事强权的布什主义。这一战略调整必然会对中国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为填补“印太战略”经济短板,重塑美国“同盟体系”,巩固制定国际规则的主导权,全面遏制中国发展,选择性继承特朗普时期的部分政治遗产。拜登在访日期间抛出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简称IPEF)。IPEF作为美国单方主导的规则议题,鼓操“共同的民主原则与普世价值”,具有很强的地缘政治属性、意识形态色彩与“圈子化”“模块化”“拼盘化”等鲜明特征,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和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与此同时,IPEF将受美国政党极化、利益集团博弈以及成员国接受与融入程度、国际社会反响、中国发展韧性等诸因素制约,要及时评估IPEF谈判议题、发展进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各种消极影响,做到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冷战时代结束后,亚太地区出现筹建多边安全机制的战略动向。1993年7月召开的东盟外长扩大会议(PMC),标志着亚太多边安全对话机制已从设想和议论的阶段进入实践阶段,亚太各国正谋求通过多边安全与政治对话,努力建立亚太地区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