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蕾 《魅力中国》2014,(17):212-212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在音乐教学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其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就如何在高中音乐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李海英 《魅力中国》2014,(8):192-192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都清楚的明白“音乐欣赏”并不等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素质。音乐欣赏因为其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美育功能而成为课堂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创新性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呢?  相似文献   

3.
罗英迪 《魅力中国》2009,(14):106-107
音乐鉴赏教学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音乐具有“不可翻译性”但是音乐鉴赏教学需要“翻译”。目前高中鉴赏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违背了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音乐审美需求,本文尝试从“翻译”音乐的角度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思鸶 《魅力中国》2014,(2):247-247
新的社会出现新的气象,尤其音乐教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广大教师依据音乐新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让高中音乐鉴赏课变得“活”了起来。但是,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也在教学实践中凸现了出来:如何正确看待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学科综合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处理学生的音乐理解与作曲家内涵不一致问题?如何真正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李斌 《魅力中国》2013,(14):160-160
新课标下,现代科技教学手段为高中音乐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成为音乐高效教学的助推器。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挥其直观·J生、动态性、交互性、再现性等特点,在音乐鉴赏、声乐教学、乐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高校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7.
地方戏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地方戏曲教学要注意克服存在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工作,采用先进手段优化教学方法,运用优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党田丹 《新西部(上)》2009,(12):267-267,250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欣赏课的重要目的。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让学生大胆地评判音乐,大胆地想象音乐,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从而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赵毅 《魅力中国》2010,(7):149-149
高中语文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规定:“学生应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也提出了“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高中语文新教材也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比例,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占60%以上。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笔者就高中语文培养学生的鉴赏性阅读能力的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祖云娥 《魅力中国》2010,(17):300-300
高中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全过程中。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素质,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鉴赏习惯和鉴赏特征。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鉴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未能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赏析的意义 良好的音乐欣赏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隋操、健全的人格”。音乐赏析过程,是人的心理从平静到逐渐喻悦的过程,是美育效果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正反映了音乐作为审美艺术途径的重要手段,始终体现着课标中音乐的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12.
周文超 《魅力中国》2011,(15):344-344
由于高考中只涉及古诗词的鉴赏,所以新诗的教学往往被大家忽视。本文从新诗的特点、新诗的相关知识、鉴赏新诗的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搞好新诗教学的问题,为更好的提升学生对新诗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海花 《魅力中国》2009,(10):97-97
阅读鉴赏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别、评价和欣赏的过程,是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只有具备了鉴赏能力,才能对读物作出正确评价,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使阅读有更大的收获。语文教学要努力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张晓杰 《魅力中国》2014,(10):148-148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丰富情感,发展想象力,提高感知、理解、表现、鉴赏音乐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经久不息,古诗词鉴赏自然成为高考语文试卷必考的重点内容,依据新课标卷考试大纲要求,古诗词鉴赏意境类试题为古诗词鉴赏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命题特点、鉴赏思路、答题步骤都是针对高中生古诗词学习的现状,结合作者语文教学经验提出的实践性见解,力图让学生学会解读意境类试题,从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赏析的意义 良好的音乐欣赏感受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隋操、健全的人格”。音乐赏析过程,是人的心理从平静到逐渐喻悦的过程,是美育效果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正反映了音乐作为审美艺术途径的重要手段,始终体现着课标中音乐的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17.
阎黔红 《魅力中国》2013,(25):162-162
在新改革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要合理转变教学理念,立足实际,加强对学生音乐体验的重视力度,在为学生提供优越情境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注重各学科间融汇贯通。创新教学方法,抓好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以更好地落实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高中美术鉴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全过程中.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培养学生素质.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鉴赏习惯和鉴赏特征.面对一幅绘画作品,该如何鉴赏?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而且是一个未能形成共识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谷长虹 《魅力中国》2010,(15):83-83
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高中《唐诗宋词》教学中的应用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信息技术为教师开拓了诗词鉴赏的视野。教师在准备诗词教学时,通过查阅网络资源,储备知识,增加教学容量;二是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会鉴赏诗词,能够自主学习、自主鉴赏提供了帮助,体现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原则;三是信息技术可以为诗词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感知语言,培养语感。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武夷山一中的美术教师,在高中的美术鉴赏课中,有责任、有义务传扬武夷山民间的美术,让学生了解、接受、喜爱并从中获得美得感受。以下就根据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教学特点,从艺术美和形式美两方面浅析武夷山民间建筑装饰图案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