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货币贬值席卷东南亚,港元也受投机者冲击。但由于香港联系汇率赖之以的货币发行局制(Currency Board),虽有利有弊,但能发挥效用,以利联系汇率的捍卫。本文详细分析货币发行局制的利弊。  相似文献   

2.
政府近日公布金融市场检讨报告,特区政府对捍卫联系汇率机制的回应和总结是最令人关注的部分。 在风暴期间,针对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自动调节机制导致利率高企之苦远较预期严重,香港和国际上的一些学者先后提出了改善联系汇率捍卫机制的建议。 捍卫联系汇率的同时确保利率水平不会高企,是几乎所有建议的核心。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香港货币汇率制度演变出发.对其运行机制及前景进行分析.认为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制度的基础,香港经济稳定和繁荣离不开联汇制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货币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决定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可控性,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近期由于外汇储备变动,我国货币的内生性比较明显。因此,必须从宏观环境改革入手,辅之以各种配套的制度建设,以增强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港币利率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呈现与美元利率趋同的趋势,是港币利率走势的基本制度趋势。但是,2004年11月及其以后的一段时期,港币呈现明显与美元利率背离的趋势,这实际上反映出当前港币估值中的一个重要的变化,这就是人民币因素开始影响并参与决定港币市场利率的形成和变动,使得现有的联系汇率制度套息功能出现部分失灵。因此,应当针对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对港币的利率走势及其估值机制逐步进行调整,以巩固和改进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  相似文献   

6.
周滟 《湖北经济管理》2009,(10):104-105
近期以来,由于全球经济下滑,世界经济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冲击,弱势美元理论导致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走到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短期内。联系汇率制有着极强的抗外部冲击能力.短期内应该继续保持联系汇率制度;在长期,港元将与人民币一体化,走向统一货币。汇率制度将成为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7.
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性工具,也是促进金融机构稳健运行、防范支付风险的有效手段。面对我国经济的局部发展过热和地区、行业发展不均衡,今年第一季度末货币当局依照稳健而科学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金融秩序和人民币币值的双重稳定,再次上调了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且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其制度的整体框架和扶优限劣的激励机制为金融企业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可操作的标准。本文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因素及其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12日,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前主席任志刚先生发表文章《香港货币体制的未来》。这是任先生首次公开质疑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9.
任志刚 《中国MBA》2004,(2):60-66
时至今日,联汇制度已马为香港生活的一部分,大家都习惯了它的存在,实在难以想像如果没有这个制度,过去20年香港会是怎样。就我所知,联汇制度是现存少数货币发行局制度中历史最悠久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固定汇率制度是香港与澳门的基本金融制度,香港联系汇率制度对政府调控货币供应量能力的影响较小,这得宜于香港的货币外性没有澳门严重,港币在香港市场上的占有率大大高于澳门币在澳门市场的占有率,及香港外汇基金通过新会计安排、外汇基金票据、流动资金调节机制3项改革措施,明显加强了调控货币供应量的能力。近期香港要维护联汇则,而澳门或许应该放弃与港币挂铯的联汇制,转而与人民币挂钩,这样澳门特区政府将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实行较为独立的货币政策,这是符合澳门的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1.
【英国《金融时报》1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升再升,现已逼近港元兑美元的水平,引发人们猜测香港当局可能会着手调整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根据港元联系汇率制度的规定,港元在1美元兑7.80港元的中间价处盯住美元,浮动范围在7.75至7.85港元之间。  相似文献   

12.
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正 《亚太经济》2008,(3):113-117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经济逐渐崛起,美国经济开始趋弱,欧盟经济逐渐提升;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定性分析和计量(Johansen协整检验)实证研究,得出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需要改革,港元最终与人民币统一的前期,钉住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等"一篮子"货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香港现在正处于改革汇率制度的良好时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已经达到1.9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虽然体现了我国规模巨大的国际净财富,为我国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创造了巨大的购买力和潜在需求,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必须注意到,这些净财富是以外国货币标价的,一旦外汇贬值,我国的国民财富就会随之蒸发,加上特定的外汇管理制度,我国还不得不为保持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而不断投放基础货币,从而丧失了货币发行的主控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作为本外币政策的连接点,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会改变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自向量回归(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长期协整关系的约束力较强。需要通过调节国际收支、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以及发展公开市场操作等新的冲销手段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华枫 《上海经济》2010,(8):22-28
近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外汇储备亦呈迅猛增长态势,至今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45万亿美元,是2001年底(2121亿美元)的11.7倍,大大超过了同期的GDP增速。从实质上看,外汇储备是由一国货币当局对内的货币发行权益经由货币交换而产生的外汇产权,主要来源于贸易顺差和资本净流入。通过货币发行、货币交换和特定的外汇管理制度,市场经营主体将外汇所有权让渡给了货币当局,而货币当局则给予经营主体相应的本国货币。可见,外汇储备的形成是有其特殊根源和机制的。  相似文献   

16.
现金管理是我国以法规形式确立的一项重要财经制度。中央银行主要通过控制基础货币,进而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现金是货币供应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活跃的一个层次,因此,加强现金管理,控制现金投放,乃是整顿金融秩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类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7.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可兑换外国货币或外国金融资产.又称为储备货币(Reserve Currencies)。截至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663亿美元。早在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就增长到8536亿美元.从而超过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18.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面临新的考验。文章通过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关于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主要争议,得出结论:在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中加入人民币因素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现阶段的政策重点应是进一步加强两地协商和配合,共同推进港元汇率制度的平稳与协调运作。  相似文献   

19.
罗胤瑾 《特区经济》2013,(11):65-67
本文主要研究货币供应量(M2)、外汇储备、汇率、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构建VAR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金融元素对CPI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外汇储备、汇率和CPI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外汇储备和汇率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皆较小。CPI与实际有效汇率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国际石油价格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大,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说明汇率对价格传递的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20.
论港元联系汇率制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投机商对港圆的攻击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港圆联系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向。本文分析了联系汇率制度的运作机制,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未来可能的投机冲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