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开工建设,与此同时保障性住房的分配过程缺乏健全的分配管理机制。分配中管理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使保障房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作用大为削弱,同时也容易滋生腐败问题。本文就我国保障房分配监管过程中的问题,从分配计划监管、分配程序监管和退出机制等方面提出建立完善保障房监管机制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杨力 《魅力中国》2013,(16):365-365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高度重视人民的居住问题,把解决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即保障房或称公共住房)问题作为施政的重要内容,通过立法,运用各种经济手段,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各个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都有较清晰的方向定位或目标要求,从而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城市的升级建设。本文搜集国内外保障房建设在城市升级中的方向、定位、目标、要求相关档案资料信息,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和汇编,以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编读互动     
保障房加快入市利多楼市调控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与以往调控有所不同,本轮调控中呈现出明显的"有保有压"、"双轮驱动"特点,在通过"限购"抑制投资投机需求、稳房价的同时,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快保障房建设力度,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十二五"期间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来满足低收入家庭、城镇新增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保障房建设大提速可谓是本轮调控的一个亮点,也是中央切实保障民  相似文献   

4.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结构的重要内容。保障性住房主要是面向社会特定人群(主要是弱势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性住宅。“十二五”规划中,国家进一步明确了保障房的建设目标和责任,加大保障房的供给数量和覆盖范围。按照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到“十二五”末,保守估计建设资金总需求量将达到6.5万亿元。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建设存在资金缺口,需要引进民间资本参与,第三方介入的资本金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为了解决中等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推出了一种价格低于商品房的限价房;建设部官员不久前也表示,对中等收入群体要调研另一种住房方式——经济租用房;还有,过去一直被作为保障类住房范围的经济适用房供应对象,由过去的"中低收入群体"改变为"低收入群体,与廉租房相衔接",把中等收入群体赶出了经济适用房以  相似文献   

6.
刘宁  王艳杰  王淇 《辽宁经济》2012,(12):30-32
结合居住实态对沈阳地区大学毕业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大学毕业生住房满意度、人均住房面积以及居住环境分析大学毕业生低收入群体住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现存的几种住房保障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从国家政策和制度层面提出建议,为解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住房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廉租房政策是普遍推行的一种改善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的保障制度,我国自从1998年开始推行廉租房制度以来,让众多的低收入者改善了住房条件。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其中廉租房的退出机制成为制约廉租房发展的瓶颈,完善的廉租房退出机制是保障廉租房配置到最需要廉租房的低收入群体中。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一直致力于城乡居民住房建设,城乡居民住房水平显著提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11年新疆实施的民生建设工程将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居民住房差距,提高城乡居民住房总体水平发挥积极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新疆城乡居民住房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住房基本现状及特点,以及城乡住房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以此提出加快新疆城乡住房建设步伐,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视野下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居住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在市场经济中,为社会成员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是国家或政府应尽的责任。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追求实质公平和正义。以经济法视野和理念审视住房保障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天津经济》2009,(12):73-73
广州市将出台实施全国首个保障房扣分办法,住户两年内累计被扣分达20分将被退房。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加强保障性住房日常管理不与低保发放挂钩,更不会对低收入家庭增设门槛。  相似文献   

11.
胡超 《特区经济》2012,(8):141-143
住房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其在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对政府住房保障职能进行厘清并加以规范,使得政府在住房保障中所扮演的角色同其自身的职责与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马莉  尹洪举 《特区经济》2012,(2):144-146
面对当今收入分配领域中凸显的马太效应,如果低收入群体自身增收乏力,完全依赖财政扶贫来支撑社会保障需求的不断增加显然是难以为继的,必须创造条件为低收入群体自身发展建立长效增收机制。文章揭示了金融扶贫能够通过公平配置金融资源,提高低收入群体增加就业和增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越来越多的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买不起也租不起房子,成为不具有住房消费能力的困难群体。如何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无论是专家学者提出的对策,还是政府工作部门采取的举措,大都局限于“增加住房供给、扩大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14.
张清荣 《特区经济》2008,(5):129-130
"居者有其屋"是国民对住房的基本要求,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实行廉租房制度的社会必然性和社会意义,重点讨论了廉租房制度建设中的一些应予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为了解决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低收入居民群体之间的矛盾,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福利性质的廉租房制度、为社会低收入人群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的做法是适应现阶段我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适用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但因执行政策的偏差和固有的局限性没能完全发挥其社会保障功能,并孕育了潜在的风险、滋生了一些社会问题。相比而言.廉租房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住房保障功能,增加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公平。逐步取消经济适用房大力发展廉租房是实现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改进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宁波通讯》2014,(21):23-24
<正>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政府的内在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市住建委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部署要求,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不断深化信息公开工作,着力提升公开效果,取得了积极成效。完善机制着力深化保障房信息公开工作住房保障工作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公开住房保障信息,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  相似文献   

17.
蔡穗生 《南方经济》2014,(2):112-113
重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是要把房地产和住房两个概念分清,从而清晰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发挥政府对低收入群体基本居住需求的保障作用,作者认为根据居民收入水平给予性质不同,购买和租赁方式不同的住房供应,以及三分法的住房结构有可取之处,同时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三中全会精神,增加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的居住需求,完善多种支付形式的住房供应体系等。在这个体系设计中,双轨制的提法应该坚持,所谓双轨制就是市场化与政府保障这两条不同性质、不同要求的轨道并行不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化是主导、主流,满足多层次的住房居住需求,政府为主,包括一些社会力量,对低收入人群提供的是基本的保障,这个低收入人群包括户籍和非户籍,强调以收入为主,不是以住房困难为主。最终形成一个双轨制、三分法的住房供应体系,也即高端放开购买,中端引导租赁,低端实施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脉络与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群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68-171
文章指出,我国当前的保障性住房是以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为主的保障体系。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为住房困难群体提供其基本生活所需住房的若干制度安排,以便在房地产领域实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文章认为,与商品房相比,保降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加快社会保障住房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不仅能够改善中低收入群体的福利,也是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建立廉租住房保障是解决昆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基本途径.由于康租住房保障资源的有限性,住房保障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瓶颈难题,针对昆明的实际情况,若要早日实现中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最切实有效的办法就是完善现有的廉租住房保障配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住房问题凸显,低收入群体住房尤其困难,建立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对于建立和谐社会、增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保障性住房即公共住房的起源及其模式的分析着手,探究国内住房保障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内公共住房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