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词的不断出现与消亡是英语与汉语中的常见现象,这是语言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必然现象。在新词建构中,旧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则是衔接新词与原词的重要桥梁。基于此,文章先概述了英汉新词的内涵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然后从多个层面探讨了英汉新词构建中的隐喻张力,包括新词与原词间的冲突性、新词与原词间的替代性、新词与原词间的变异性等,最终就英汉新词构建中的注意点做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词的构成通常依赖人们熟悉的词汇,借助词汇的比喻意义,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彰显出旧事物与新事物的相似点,赋旧词以新义,其间无一不体现隐喻思维的机制。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为指导,以中英网络新词为载体,分析了隐喻在中英网络新词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提出隐喻的研究对掌握词汇发展方向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经济类文本中的隐喻现象已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该领域的成果主要集中于隐喻的分类研究,而对该类文本本身所具有的隐喻性特征却鲜有论及.本文拟结合实例,从词汇短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次具体说明英汉经济类文本在本质上具有隐喻性特征,并就隐喻在此类文本中的功能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网络新词有其自身的构词方式,同时网络新词的产生又往往依赖于人们熟知的词汇,借助词汇的比喻意义,赋予旧词以新意,这一过程无不体现着人类隐喻思维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可以说,是网络的高速发展为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面对这种多由互联网诞生的新词,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词义却有着全然不同的新定位。文章从隐喻的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和探讨网络语言的特点,分析了隐喻在网络语言生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认识领域不断拓宽,延伸,人们的语言词汇也得到发展,增补,这些新词和词的新义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和创新的手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经济贸易的日益深入,社会迫切需要经济类外语人才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经济类大专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经济金融人才的重任,建设好商务英语专业这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就成为了经济类大专院校的重要任务。认识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也是经济类院校外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经济类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经济类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课程设置,并提出经济类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和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经济类院校的美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美育在经济类院校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加强经济类院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分词方法无法识别网络中不断出现的普通新词,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分词方法。针对新词不同的构词模式特点,利用语言学的知识把新词识别问题分类细化,将单字串模式的新词和后缀串模式的新词作为本文的主要识别对象。对于单字串模式的候选新词,在使用内部词概率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候选新词的内部紧密结合度以及上下文环境依赖程度等特征信息,采用平均互信息和左右邻接信息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识别;对于后缀模式的候选新词,通过大规模语料训练得到的噪声尾词典进行噪声串的过滤得到新词.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导致汉英语中颜色词的隐喻意义差异很大。莫言作品《生死疲劳》中的出现的“蓝”并不完全体现汉民族文化中对“蓝”的认知。作品中“蓝”所隐喻的“贵族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精神”与英语中“蓝”的隐喻意义吻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蓝”隐喻意义的分析,能让中西方读者更好地领略该作品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2.
疾病隐喻中的许多表达方式都是由其他概念域的语言映射而来,是人类隐喻认知的结果。新闻报刊中与疾病相关的隐喻表达方式主要可归纳为战争隐喻、恶魔隐喻和自然灾害隐喻几种。对疾病隐喻表达做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分析,探讨疾病隐喻的认知理据和分布特征,能够为人们认知疾病隐喻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国内外隐喻研究,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英汉隐喻认知的共性和差异,以及产生原因。同时提出将隐喻对比研究应用到教学实践,以期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在隐喻使用上有较大的差异。由于英汉语中隐喻概念的文化存在着共性和个性,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既传递信息等值,又要传达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隐喻翻译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及难点,传统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隐喻思维习惯和隐喻翻译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者应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英语隐喻翻译教学培养模式,结合隐喻所涵盖的英语文化信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实隐喻积累,通过对概念隐喻映射理论的运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新喻体意象,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从扩充词汇量、把握宏观语篇、输入文化背景三个方面分析疾病语篇的认知理据和分布特征,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7.
面称呼语是人际关系、社会等级、情感交流的标志词,它能直接影响话语中说者和听者之间的社交距离,也能很好地体现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权势性和平等性。同时,面称呼语中的隐喻常常能把人们对各种事物的形象特征投射到对受话人的印象之中,从而形象并深刻地达到一定的语用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将隐喻认知策略与传统词汇教学方法相结合,坚持基本词汇优先,建构隐喻认知模式,加强目的语文化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隐喻认知的视角下进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应结合语境,立足基本词汇教学,鼓励学生运用联想深刻理解一词多义现象,利用对比分析词汇隐喻的文化差异,提高词汇习得效率。  相似文献   

20.
英汉空间维度词“高”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大量的语料,系统地对比分析空间维度词"高"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高"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情感域、声音域、社会地位域、数量域、程度域、社会评价域和时间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