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危机传染的投资组合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金洪飞 《当代财经》2004,(4):25-28,32
传染是近10年货币危机中的一个常见现象。通过构造具有多种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模型,可解释造成货币危机传染的多种原因;共同冲击、期望收益率变化、不确定性的增加、风险厌恶程度的变化以及资本损失等,都可以通过影响国际投资者的投资组合而造成货币危机的传染。  相似文献   

2.
关于货币危机传染文献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金融市场可谓多灾多难,在短短的10年间就发生了5次较大的货币危机。与以往的危机不同,近10年的货币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一个国家的货币危机可以迅速蔓延到其它国家或地区,在各种报纸,杂志和其它媒体上,人们创造了许多新名词来形容货币危机的“传染”(Contagion)现象,如墨西哥“蒸馏酒效应(Tequila Effect)”,“亚洲流感(Asian Flu)”,“俄罗斯病毒(Russian Virus)”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货币危机象某种传染性疾病一样,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勘察国家和地区呢?为了揭开货币危机传染的神秘面纱,从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人员对货币危机传染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虽然还不能完全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但也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相似文献   

3.
货币危机传染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界定了货币危机传染及其经济表象 ,然后比较分析了各种货币危机传染模型。而根据众多的实证研究结论 ,也可以证明货币危机传染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王珍 《经济论坛》2003,(23):27-2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频繁爆发。在危机爆发过程中,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干预,货币危机就会像传染病一样在国际间传播。一个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货币危机传染到本国?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为有效抵御货币危机的传染,降低危机冲击带来的损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金融监管方面的合作。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加强国际合作,由于金融传染渠道在国际收支传染中的重要影响力,加强金融监管方面的合作显得更为重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加强彼此间的协调和对话,加强信息披露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5.
对投机者攻击一国的货币导致固定汇率体系解体的机理,理论界提出了货币危机的第一代模型、道德风险模型,货币危机的第二代模型,流动性危机模型和货币危机的羊群行为模型第五种最有影响的理论解释,前两种理论认为货币危机是由危机发生国实际经济恶化引发的,后三种解释则认为这是一咱与实际经济无关的多重均衡现象,这几种理论都是具体针对过去几十年中在拉美,特别是欧洲和亚洲爆发的货币危机而提出的,这些理论很好地对每一个具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包括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文章分别定义了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指出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银行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货币供给量、产出水平和失业率以及财政收入;货币危机对宏观经济影响表现为: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频繁爆发。这些货币危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像传染病一样在国际间蔓延传播。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货币危机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本文将对货币危机传染进行机理分析和实证分析,以作为宏观政策选择的依据。一、货币危机传染的机理分析1.共同的冲击是导致货币危机传染的外部条件。主要工业化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主要商品价格的变化等全球性的原因,都能引起新兴市场国家资本的流进流出甚至货币危机的发生。1994年秋,美国提高利率导致墨西哥资金大量外流,是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外部动因。1995~1…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爆发的金融危机一般以共生危机(twin crises)的形式出现,即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在一段时期同时存在。单独的货币危机理论或者银行危机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共生危机现象,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原因在于目前流行的货币危机理论中没有加入银行部门和金融体系,亚洲金融危机中有一点货币危机理论没有提及的就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及银行部门的  相似文献   

9.
共生危机的事实表明,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共生的现象在不同类型的国家均可能出现,而非某一类国家所特有的现象.基于对共生性货币银行危机触发机制国别差异的考察,文章在对1980~2006年间60个国家共生危机发生情况识别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生危机生成的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工业化国家的共生危机主要是经济中各类矛盾累积的结果,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源于本国制度缺陷,而采用滞后一期的变量来解释工业化国家共生危机时,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现代货币危机理论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货币危机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也形成了三代货币危机模型,虽然三代货币危机模型都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货币危机的发生,传导等问题,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远不足三代货币危机理论所能解决的,其发展趋势至少还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构建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道宣 《经济师》2007,(9):31-33
文章阐述了建立货币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了货币危机预警理论,构建了适合中国的货币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对亚洲国家预警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货币危机预警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对货币危机问题的持续关注。而作为目前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经济大国,中国在未来是否会爆发经济危机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对目前中国经济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我国存在货币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了防范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多国先后爆发货币危机。在此背景下,对货币危机理论和相关的汇率理论进行文献梳理及发展动态分析,能够为学者们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总体而言,货币危机理论与汇率理论的发展相对独立。虽然货币危机是汇率短期大幅度异常下跌的危机,但货币危机理论与汇率理论的融合和联系仍然较少,两者总体呈现发散态势。  相似文献   

14.
货币危机理论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 90年代 ,在欧洲、拉美、东南亚以及其它地区发生的货币危机 ,引起了世界范围对货币投机攻击和固定汇率崩溃的关注。为了理解货币危机发生的原因和后果 ,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有关货币危机理论文献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 ,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5.
娄艳芳 《时代经贸》2012,(6):181-182
纵观以往爆发的金融危机,我们发现国与国之间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显著增强。迄今为止,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机理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等问题一直是学者讨论的热点。但是人们对于当前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性严重估计不足,没有意识到传染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从危机传染的内涵、传染原因和传染机制三个方面对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纵观以往爆发的金融危机,我们发现国与国之间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显著增强.迄今为止,金融危机的起因和机理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等问题一直是学者讨论的热点.但是人们对于当前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性严重估计不足,没有意识到传染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从危机传染的内涵、传染原因和传染机制三个方面对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货币危机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际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和全球性的货币危机。本文对三代货币危机理论模型进行比较 ,分析其特点、意义和缺陷 ,并总结了国际主流经济学研究货币危机的基本思路。指出未来货币危机理论模型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描述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特征,进而分析美元调整和资本流动、货币危机的关系.面对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可能的新一轮美元调整,我国应完善资本流动管理,防范货币危机.  相似文献   

19.
货币危机对产出的影响--一个货币危机的综合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洪飞 《财经研究》2004,30(4):16-26
不同的货币危机对经济产出水平有不同的影响,文章主要研究货币危机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文章构造了一个由IPLM曲线和总产出曲线构成的汇率-产出模型,揭示了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内在关联性.在这个简单的货币危机综合模型中,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被作为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特例,从而把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统一起来,解释了不同货币危机对产出水平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欧洲债务危机表明,依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欧洲货币一体化安排在外来冲击下,由于区域经济结构失衡、市场机制调节无力,成员国突破财政约束、运用传统的财政刺激政策而货币政策又保持紧缩,则产生财政危机和公共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很大。欧元区要摆脱困境必须加强市场一体化建设,推进政治一体化建设,寻找新的调节机制和财政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