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至1996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比较明显,1996年经济“软着陆”之后,特别是1998-2002年,货币政策效应却呈现弱化趋势。对此,学多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机制不科学、货币政策工具效力不强、金融市场不完善以及金融中介不健全等金融层面寻找根源。但经济决定金融,应从实体经济方面探寻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弱化的根本原因。系统地分析近年来实体经济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约束机理,廓清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对于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是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和金融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营国际化的发展,如果不利用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价格发现、规避风险的功能,就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本文通过对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其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以期能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3.
李命志 《中国金融》2005,(13):16-18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发展市场经济离不开健全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和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金融制度成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十四大提出的加快经济立法、20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的要求,把加快经济立法作为立法工作的重点。几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金融立法,改进立法工作,加紧工作进度,注重立法质量,金融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4.
从金融生态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问题,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观念的体现。我国是一个正在转型的经济体,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和制度虽然还不完善,但金融生态环境总体上在逐步改善。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外资金融机构大批进入国内金融市场,金融资产也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三年重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中之重防控金融风险,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督管制,以达到金融和实体经济、房地产以及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金融市场错综复杂,其存在的风险更是多种多样,金融市场的安全关乎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网络中的风险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吕佶炜 《上海金融》2006,(10):80-80
9.1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首度发布2006年《上海金融稳定报告》。报告指出,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经济增长动力、房地产金融、金融业协调发展、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交叉性金融业务监测与管理等六大问题,探索建立上海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WTO对成员国金融开放的要求极其全面,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对我国开放金融市场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面对21世纪开放经济下全新的外部环境,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着一个较低的现实起点,即现行的金融制度与国际金融制度无法兼容且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不足。必须深化改革,逐步推进金融制度创新与发展,以适应开放经济对金融的国际化、现代化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迎来金融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该文分析了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发展思路,并指出应从外部监管体系出发,有效控制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制度经历了从市场金融到计划金融再到市场金融的历史变迁,而真正的现代市场化金融制度改革是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其制度变迁表现出了强制性、渐进式、路径依赖性以及滞后性等主要特征,但也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无论从制度存量和制度增量的创新,还是金融总量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功能的增强,不过这些变化并不深刻,在金融组织结构、市场功能以及金融监管和金融宏观调控等方面仍未发生质的变化。从改革取向看,中国金融制度应在金融市场制度变迁、金融产权制度变迁和金融调控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正向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面临的风险因素仍然较多。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我们要密切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碳金融是各国抢占低碳经济的制高点,碳金融发展的基础在于碳金融市场。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碳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已经形成一个交易规模日趋壮大的国际碳金融市场,成为当前国际金融博弈的新焦点。本文介绍了碳金融市场的起源,总结了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分析了2005-2010年国际碳交易发展趋势,指出我国CDM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方面提出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在中国经济取得强劲增长的同时,金融改革也呈现加速的趋势,把握这种金融改革的趋势,对于总结2003年的金融改革进展,并对2004年的金融市场动向进行前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交易主体、金融生态内外环境等方面的失衡现象,金融生态基础薄弱。当面临金融全面开放这种强制性制度冲击时必将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借助经济学“木筒效应”的原理,运用“削长边补短边”方式,优化金融生态来抵御这种强制性的外部冲击,确保我国金融安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金融市场结构的变迁是金融市场结构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一国金融市场结构变迁的基本条件主要有:经济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创新力、金融开放程度和科技水平等。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内生性因素,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理性化程度、金融市场交易效率的高低以及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二是外生性因素,主要包括金融制度及其创新、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金融市场的科技吸收能力、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文化习俗与偏好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诱致性制度变迁路径分析:以民间金融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角度指出,民间金融存在的基础是我国的乡土社会,国有商业银行对金融资源的垄断、正规金融对小规模经济的规模歧视,及非国有经济和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诱因:民间金融对我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金融宏观调控作为宏观调控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要提高金融调控的效果,必须建设好金融市场,积极推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本文从金融市场与金融调控关系的研究入手,试图找出我国金融市场尚不适应金融调控之处,提出改革的措施,使我国金融市场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为金融调控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优化:决定条件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市场结构的变迁是金融市场结构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一国金融市场结构变迁的基本条件主要有:经济金融发展水平、金融制度安排、金融创新力、金融开放程度和科技水平等.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内生性因素,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理性化程度、金融市场交易效率的高低以及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二是外生性因素,主要包括金融制度及其创新、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金融市场的科技吸收能力、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文化习俗与偏好等.  相似文献   

18.
建立统一开放 有序竞争 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沈炳熙金融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市场,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任务之一。十四年的改革,已使我国金融市场从无到有、初具规模,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04年国际经济金融走势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从全球经济走势来看,世界经济形势持续好转,美日欧以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整体表现良好;国际金融市场在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带动下,总体表现也较为平稳。另外,本文还对2005年的国际经济金融走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运行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也日益加大。基于此.本文从国际经济金融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和预测了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吸引外资、外汇储备、外债、人民币汇率及在华外资银行和境内外汇存贷款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我国消费现状,论述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实现消费升级的作用机制,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促进消费两个方面分析指出金融市场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金融资源在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配置不足、金融政策执行不到位、消费信贷供给主体结构和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保护不足、金融服务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综合运用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手段、提高金融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加强金融供给主体间的合作、发挥大数据作用、开展金融教育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