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舒芸  王安迪  张帅 《山西农经》2024,(4):20-22+26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以滨州市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方式,研究调查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转型升级采取的基本做法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提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即建立村集体资源长效化管护机制、构建集体经济组织运行长效机制、集成乡村振兴有关政策、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迅速,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小康、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大支撑。2012年南京市共有村集体经济组织707个,总收入2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是世纪之初的5.4倍。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增长不断提升了集体资产的规模,2012年全市村集体净资产总额60.65亿元,比上年增加7.3亿元,增幅13.7%,村均857.92万元。  相似文献   

3.
须江镇平棋村位于江山市区南部,全村有405户、1140人,其中从事农业人口142人。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解放思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依托城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以搞好集体土地、货币、实业资产经营管理为重点,积极开拓发展生产的新路子,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村现已拥有7家集体骨干企业,119家个私企业,去年实现企业总产值约24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500元。  相似文献   

4.
蒋启林  周景祥 《农业经济》1995,(8):14-15,18
最近,我们对铁法市小青镇和晓南镇所属的12个不同经济类型村1983年和1993年两个年度的村级集体经济状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一、村级集体经济现状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铁法市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据统计,1993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1093万元,人均收入963元,分别是198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75万元和农民人均349.3元的12.6倍和2.8倍。但是,在发展“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为特征的农村经济中,一些地方一度片面强调发展家庭经营,不同程度地忽视了集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海曙区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快实现农业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全区上下以依托中心城区,“商贸兴区”的思路,积极探索壮大农村经济新路子,在发展市场、招商引资、兴办工业、增加村级经济收入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村级集体总资产快速增长。1999年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60612万元,比1992年增加了53616万元,增长率为76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8495万元。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335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8395万元,每村平均达到531万元,剔除土地征用费,每村平均仍有221万元。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集体所有制的组织载体,是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主体和维护农民集体经济权益的组织保障,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全国60多万个村,500万个村民小组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着超过1.8万亿元的资产,拥有全国96%的耕地和大量的林地、草原和养殖水面,在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保康县是全山区县,下辖11个乡镇,257个村,4个社区,农业户数5.7万户,农业人口22万多人,耕地面积38万亩,其中家庭承包地面积35万亩.近年来,保康县坚持从行政手段、政策项目、激励措施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夯实县域经济底盘.2022年全县农民可支配收入1.5万元,全县257个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为68963万元,村均收入268万元,较2021年增长了20358万元,增幅41.9%.全县257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5万元.其中,收入过百万村8个,超千万村4个,破亿元村3个.  相似文献   

8.
一、下庄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和模式 下庄村位于下庄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广大铁路、楚大公路、320国道、禾庄公路穿村而过,也是县内较大的商品物资交流的集散地。下庄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35元,集体经济收入422683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525万元。  相似文献   

9.
周昌仕 《农业经济》2000,(12):44-45
近年来,会计委派制度在各地试行情况发展很快,效果好坏不一,社会各界对此新生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其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推行谈几点看法,以期大家共同研究。 一、会计委派制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增强。我国东部沿海很多地方已是城乡连成一体,乡村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管理资产“家大业大”。以东莞东城区为例, 1999年该区农村集体总资产近 52亿元,是 1978年的 300倍,总资产超过亿元的村 7个,超过 1000万元的组 55个,年可支配纯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坚持创新集体资产管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引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实践出一条富民强村高质量发展之路.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额806亿元,村均收入967万元,相对薄弱村收入全面达超20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  相似文献   

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扩大再生产之路;强化新兴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走“三农”协调联动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各级农经部门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政策导向,创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良好氛围.加大扶持投入,推动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推进管理改革.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到去年底。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15亿元,村均达120万元,近年来村级集体收入增幅始终保持在10%以上。为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工程、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西平村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徐桥镇西部5公里处,村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77.6亩,土地流转4673亩。西平村集体经济主要由集体资产出租、村集体企业收入和联村光伏收益组成。2022年,全村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6万元,完成年初既定100万元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前,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力下降,运转相当困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百村调查:“两大因素”导致“运转难” 经济因素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们对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所忽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为了维持村集体组织的正常运转,各种费用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负担加重。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5.
一、北流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这年来 ,北流市坚持“稳定农业 ,巩固乡镇企业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 ,彻底改变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面貌。据1999年统计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7868万元 ,村集体资产总值为117502 8万元 ,比1998年增长17 5% ,其中村集体生产性固定资产达30313 7万元 ;全市有经营收益的村241个 ,占86 1 % ,比1998年增加了6个 ,其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居多 ,共142个 ,占有收入的村58 9 % ,而最高的村达到1 13亿元 ,大部分镇消灭了“空壳村”。二、…  相似文献   

16.
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群众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几年,北京市房山区围绕农村集体经济“权、财、人”的监管和规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严防“村官”腐败、维护农民权益,构筑了一道道监管“防火墙”,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导刊》2001,(2):17-17
我们横路祝村地处龙游县龙游镇境内狭长的黄土丘陵丛中,全村258户,880人,耕地面积970亩,黄土丘陵面积4800亩。改革开放以来,我村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强化服务功能,坚持集体、个人一起,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99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2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7.30万元,其中产业化经济总收入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7元。走出了一条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经济共同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即乡、村、组集体)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一直是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原因在于它反映了国家、集体、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改革以前的收益分配问题,改革以后的农民负担问题,都涉及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关系到农村的发展与稳定。本课题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农村经济体制约演变,村、组集体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制度变化,以及当前面临纳新情况出发,全面总结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革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的设想及建议。总体结论是:长期以来,农村出现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紊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不够规范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有关集体经济组织约法律、体制不够健全,在于政社不分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因而出现主人或主体“缺位”,行政部门“越位”,财务会计入员“虚位”的现象。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首先是修订完善《民法通则》,增设“合作社法人”条款,明确每一个集体经济组织的独立法人地位;其次是按照即将出台的《物权法》的要求,明晰各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理清各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债务;第三是针对集体经济“人人都是主人,人人又都无法做主”的特点,建立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监督和以政府部门业务检查为主的审计监督的双向监督机制;第四是加强政府对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以适应会计电算化、财务公开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本课题力求尊重历史事实,反映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变化,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放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考察。力求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找到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管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推进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四川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关键所在,其价值旨归是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拓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以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构成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建构“产权—组织—产业—利益”的分析框架,提出导引机制、驱动机制、聚合机制以及稳定机制的融合发展机理。基于该逻辑机理,选取成绵地区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案例,总结梳理“资产重组+联企经营”“土地盘活+联社经营”“股份联合+集体自营”三种创新模式,进而提炼出“产权重构—组织重造—产业重塑—利益重组”的融合实践路径。最后,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多元化推进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几年,绍兴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1999年全县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总额达22625万元,比1990年增长3.49倍,村均29.92万元,人均357元。到1999年末村集体净资产达135626万元,比1990年增加5.2倍,村均173.4万元。出现了“三个增强”的局面:一是富裕村经济实力增强。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1999年有461个,比1990年增加265个,占村总数的59%,其中总收入超百万元的村有47个,比1990年增加42个,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年已达到省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即人均180元以上)的村有397个,占村总数的50.8%。二是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全县775个村建立了农业发展基金,1999年投放农业发展基金,13139万元,比1990年增加1228万元,樯均投放资金4.05万元。全县有村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0个,已投放资金3841万元,平均每个园区投入96万元。三是村级集体服务功能增强。全县90%以上的村完成了电网改造,极大多数村通了公路,做到统一供水,实现村内道路硬化,许多村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和老年社员退休金制度。不少村还办起了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和体娱乐场所,促进了精神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