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股权分置就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在特殊的发展过程中,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内部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这两种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置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系列问题,从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就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在特殊的发展过程中,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内部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这两种股票形成了“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股权分置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一系列问题,从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到目前为止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而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股票,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利的弊端制约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减持国有股到全流通问题,再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反映了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股权分置改革是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定价机制,强化对上市公司的市场约束。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和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上市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早期大家对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定位不统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体系的发展,股权分置已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形成国内证券市场的痼疾。“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在历经8年争论之后,终于在去年走上破冰之旅。从目前运行的效果看,共有768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已经占到沪深两市1349家应…  相似文献   

5.
邱龙广 《经济论坛》2005,(22):106-107
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公众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结构。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股权分置的问题十分突出:约2/3的股份尚未流通,仅有1/3的股份流通,尚未流通的国有股约占股份总数的一半,占全部非流通股的七成以上(敬景程,2005)。股权分置不但导致股权结构扭曲、  相似文献   

6.
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是困扰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在2世纪90年代初股市性质难以界定、资本市场急需发展的情况下,按照“国有存量股份不动,增量募集股份流通”的暂行模式建立资本市场。公司的股份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公司在上市时都要公开承诺,在公开发行前股东所持股份包括国家股、法人股、外资股、自然人股暂不上市流通。国家股、外资股的转让需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这在客观上形成了我国资本市场上1/3股票流通、2/3股票不流通的局面。同股不同权,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利于…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一次重大制度性突破。股权分置的解决,克服了我国证券市场原先存在的同股不同权的缺陷,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输入了活力。从成熟证券市场发展经验看,后股权分置时代下公司治理的改善将会是推动下一步市场上扬的重要动力之一。文章拟从全流通后公司治理面临的新问题角度,重点分析后股权分置时代如何加强和改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全面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果断实施我国股市非流通股缩股全流通除了可以解救目前股市的危局并消除股权分置的各种弊病,如公司治理结构难以完善,上市公司诚信缺失,首发与增发的圈钱饥渴症,分红上的同股不同收益率,上市公司高管没有被收购的压力和作业绩的特殊动力,缺乏股票期权激励措施,大股东占用、侵吞、掏空上市公司资金等之外,对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宏观战略性问题的解决更有一番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朱继军 《经济师》2006,(4):128-129
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于2005年5月开始实施,市场预计未来三年内所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实现全流通改革。中国证券市场将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变革,真正走向一个“同股同权”的证券市场。由于股票定价基础发生根本性改变,相应地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必须作重大调整,以适应市场的这一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难点问题,有着极其复杂的成因,其产生与发展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同轨,反映了中国特色的股市发展历程。对该问题的正本清源,将有助于深化和推进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票市场外国投资者所有权投资的限制与市场分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中国股票市场1992-1997年度的A股和B股的市场分割问题进行研究,并讨论了B股大幅度折价的原因.研究发现A、B股价差的主要原因是B股市场缺乏流动性.B股相对缺乏流动性导致了投资者较高的期望收益,因此定价较低,以补偿投资者增加的交易成本.但是,在这两类股票中,B股价格比A股价格更接近于市场基本面.因此,本文认为,1992-1997年度的中国股票市场,实际上是A股溢价,而不是B股折价.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前的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样本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限售股票转让样本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流通性价值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性存在价值,股权分置改革前,股票流通性价值水平均值约为66%,流通股市场的流动性显著影响股票流通性价值,但流通股的流动性与流通股价格波动率对股票流通性价值没有显著影响;股改后的股票流通性价值水平约为56%,流通股的流动性与波动性水平显著影响流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等多角度对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近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公司偏好选择股票期权,但主要行业选择没有差异。运用事件研究法比较两种激励政策的证券市场反应后,发现证券市场对股权激励具有正面反应,但主要是由于股票期权的公告效应十分显著,而限制性股票的股价公告效应并不明显。本文认为,限制性股票优于股票期权,应该在政策上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选择限制性股票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造了一个股票市场均衡模型来分析非流通股的存在对中国股票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影响。我们发现非流通股的存在,使得股票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扭曲,一方面使得股票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使得流通股市场的股价波动与流通股比例密切相关。而且从我们的实证分析证实,非流通股比例越高,流通股市场的股价波动就越大,股票价格中含有的非流通股的放大作用越大,非流通股的存在也会影响经理人员的激励和报酬水平。  相似文献   

15.
要给证券市场正确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股票市场不是自下而上自发产生的,而是由政府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政府是股票主要供应者,又是股票市场监管者,这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初始阶段必然是政策市;由于对股票市场定位偏差和制度性缺陷,中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无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现在解决中国股市历史遗留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不能把政府失效产生的问题都推给市场解决,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要靠政策与市场的合力,现在关键在政策力度.  相似文献   

16.
阎敏  黄红军 《经济经纬》2005,(5):142-144
投机在股市中是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一把双刃剑,在我们乐此不疲地对它追捧之时,同时又被它深深地刺伤。投机的不可或缺性,又对中国“新兴 转轨”的证券市场充满危害。同时,对中国股市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值论及其对企业绩效的评估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本文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创值与创利概念的关系及差异 ,并对我国上市企业的创值能力做了实证估算。另外 ,本文从经济和财务两方面进行的分析发现 ,由于造假成本较低 ,企业造假的高度嫌疑面达上市企业的 2 0 %左右。在剔除这些造假嫌疑观测值的基础上 ,我们发现上市企业目前正处于一种资本与利润并增 ,但创值显著下降的状况。反映了企业”圈钱买利润”的资本粗放行为在加剧 ,企业资本规模过度膨胀 ,远远偏离了其创值的优化水平。面对目前企业耗值面达 70 %的股市 ,理性选择必然是投机而非投资 ,因为投资不带来创值收益。因此 ,股市过度投机的真正根源是大量的耗值企业充斥于市。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开放不仅是扩大国际融资、更好地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而且对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和上市公司行为具有多重外部治理效应。本文借助我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陆港通”机制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2)委托代理问题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而“陆港通”机制开通后,能够缓解标的公司代理矛盾,进而约束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3)当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改善、管理层面临较大股票抛售压力以及大股东监督力度较强时,“陆港通”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更强。本文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资本市场开放不仅是扩大国际融资、更好地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而且对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和上市公司行为具有多重外部治理效应。本文借助我国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上,“陆港通”机制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2)委托代理问题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而“陆港通”机制开通后,能够缓解标的公司代理矛盾,进而约束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3)当资本市场信息环境改善、管理层面临较大股票抛售压力以及大股东监督力度较强时,“陆港通”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更强。本文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及公司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牛市”和“熊市”对信息的不平衡性反应研究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利好”和“利空”信息对股票市场具有不平衡性的影响 ,研究这一现象对资产定价、投资组合构造及风险头寸确定都有重要作用。而新信息的出现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应该区分股市所处的位置 ,这一点正是已有的波动性研究所忽视的。中国股票市场总体上不平衡性信息表现与国外不同 ,本文将股票市场波动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阶段 ,采用EGARCH模型实证研究我国股票市场在牛市和熊市阶段对“利好”与“利空”的不平衡性反应特征。然后从投资者预期、结构、心理和交易机制等方面解释产生“强市恒强、弱市恒弱”现象的原因 ,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以期为投资者选择投资策略和政府制订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